天天看点

前方专访:从鸟巢旁的志愿者到冬奥村运行团队 一位双奥90后姑娘的成长

文/衣依

“你为什么要考英语?是要出国吗?”

2009年6月,王雪燕在前往高考的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位外国友人,有过2008年奥运会做志愿者的经验,王雪燕对于用英语交流并不陌生,但当她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还是愣住了:“我,我们就是考试需要,不是为了出国。”

13年以后,张家口冬奥村内,王雪燕回想起这段对话摇了摇头:“我当时,还是年轻。”

“头顶上轰得一个烟花,一看原来是火炬啊。“

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那天,妈妈给王雪燕买了她人生中第一部手机,拍拍她的脸说:“雪燕,多拍点照片!”拿到手机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即将开始的暑假,将会是人生中最珍贵的一段记忆,一向要强的王雪燕暗暗下着决心:“我代表国家的形象,我要做到最好……“

王雪燕和几个女生,被分到了距离鸟巢不到两百米的志愿者服务岗位,进行指路、解说、服务运动员和随队官员等工作,回答的问题都是水在哪买、场馆怎么进、厕所在哪、在哪吃饭等,姑娘们每天要在室外待10个小时。高中生女孩,哪里穿过高跟鞋和制服呢?一天下来,脚踝是肿的,腿都不打弯了,王雪燕回忆:“晚上回去,有累得哭的,但没有一个人放弃,该哭的哭,第二天该去的去。“

开幕式那天,鸟巢附近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王雪燕为了能早点赶到现场,决定招呼大家徒步从农大走到志愿者岗位,她回想起来,语气还是有点责怪:“我记得我们一起的姑娘们都娇娇的,不愿意走。”王雪燕所在的志愿者岗位,距离载入历史的开幕式现场,就两百米,但她们能看到的,只有鸟巢外的景色。

“头顶上轰的一个烟花,大家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王雪燕说,“最后大家一看,原来这就是火炬啊。”大热天徒步走了很久,姑娘们妆花了,满脸汗津津的,但烟花照到姑娘们的脸上,映射出的都是笑脸。

奥运志愿经历结束后,王雪燕进入了高考倒计时,那部手机里面的奥运记忆,成了妈妈炫耀女儿的资本。但没过几年,这部手机丢了,里面的记忆也都遗憾丢失。

前方专访:从鸟巢旁的志愿者到冬奥村运行团队 一位双奥90后姑娘的成长

王雪燕的志愿者同学们合影

“我参加过08奥运会,我很自信。”

2021年9月8日,是王雪燕自称“人生历史时刻”,因为在这一天,她踏入了张家口冬奥村。

自从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王雪燕就一直在争取为冬奥服务:“只要让我参与冬奥会,任何一个角色都可以,哪怕还是志愿者。”争取了一年多的时间,王雪燕成为了张家口冬奥村秘书长团队及场馆运行中心的一员。

比起14年前单一的志愿者服务,冬奥村的运行工作千头万绪。什么是防疫流线?如何落实防疫政策?王雪燕像一个小学生,一点一点学,一点一点积累,从进村第一天就对自己进行填压式学习,对工作较真,对自己较真:“自己不懂的话,别人问你你就不懂,所以必须自己先都学会。”王雪燕在三四个月之内的,成长速度飞快,承担起张家口冬奥村运行应急联络副经理的职位,

描述起自己目前负责的工作,王雪燕滔滔不绝:“我们的职能是上传下达,处理各处对接,串联起问题解决流程。”预开村之前,王雪燕的团队处理了所有4000多名工作人员的住宿问题,统筹所有住宿信息,掌握每个人的行动轨迹、住宿地点及房间号,根据工作分类判定高低风险。

“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问我,我有这个自信能解决,我参加过08奥运会。”王雪燕昂了昂头。

前方专访:从鸟巢旁的志愿者到冬奥村运行团队 一位双奥90后姑娘的成长

王雪燕在工作中,窗外是崇礼皑皑白雪

“我从一个参与者,转变成了‘主人翁’”

从2008到2022,王雪燕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更多人生阅历。再次参与奥运会服务,家人还是全力支持。“他们都羡慕我!”王雪燕笑了,“他们说,别人一次都去不了,你现在都去两次了!”

与14年前相比,王雪燕的心态发生最大的变化,是从自豪到自信。2008年,稚嫩的她,是在鸟巢旁200米处的做志愿服务的参与者,端一杯水,指一次路,看着人来人往,听着国歌奏响,心里升腾起的是一个18岁女孩对未来的向往,对举办奥运会的自豪。而如今,她参与到张家口冬奥村的运行中,她是冬奥的“主人翁”,她所看到的,是国家冰雪经济的发展,男女老少都在参与冬季项目,全民强身健体的良好风气。

“中国人齐心协力,这股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结语

聊到最后,王雪燕提起了文章片头,公交车上她与那位外国友人的对话。当我问她,现在如果还有外国友人问你为什么要学英语,你该怎么回答时,她几乎毫不犹豫地说:“我要向世界详述中国的故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