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方專訪:從鳥巢旁的志願者到冬奧村運作團隊 一位雙奧90後姑娘的成長

文/衣依

“你為什麼要考英語?是要出國嗎?”

2009年6月,王雪燕在前往聯考的公共汽車上,遇到了一位外國友人,有過2008年奧運會做志願者的經驗,王雪燕對于用英語交流并不陌生,但當她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愣住了:“我,我們就是考試需要,不是為了出國。”

13年以後,張家口冬奧村内,王雪燕回想起這段對話搖了搖頭:“我當時,還是年輕。”

“頭頂上轟得一個煙花,一看原來是火炬啊。“

成為北京奧運會志願者的那天,媽媽給王雪燕買了她人生中第一部手機,拍拍她的臉說:“雪燕,多拍點照片!”拿到手機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即将開始的暑假,将會是人生中最珍貴的一段記憶,一向要強的王雪燕暗暗下着決心:“我代表國家的形象,我要做到最好……“

王雪燕和幾個女生,被分到了距離鳥巢不到兩百米的志願者服務崗位,進行指路、解說、服務運動員和随隊官員等工作,回答的問題都是水在哪買、場館怎麼進、廁所在哪、在哪吃飯等,姑娘們每天要在室外待10個小時。高中生女孩,哪裡穿過高跟鞋和制服呢?一天下來,腳踝是腫的,腿都不打彎了,王雪燕回憶:“晚上回去,有累得哭的,但沒有一個人放棄,該哭的哭,第二天該去的去。“

開幕式那天,鳥巢附近的道路進行交通管制,王雪燕為了能早點趕到現場,決定招呼大家徒步從農大走到志願者崗位,她回想起來,語氣還是有點責怪:“我記得我們一起的姑娘們都嬌嬌的,不願意走。”王雪燕所在的志願者崗位,距離載入曆史的開幕式現場,就兩百米,但她們能看到的,隻有鳥巢外的景色。

“頭頂上轟的一個煙花,大家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王雪燕說,“最後大家一看,原來這就是火炬啊。”大熱天徒步走了很久,姑娘們妝花了,滿臉汗津津的,但煙花照到姑娘們的臉上,映射出的都是笑臉。

奧運志願經曆結束後,王雪燕進入了聯考倒計時,那部手機裡面的奧運記憶,成了媽媽炫耀女兒的資本。但沒過幾年,這部手機丢了,裡面的記憶也都遺憾丢失。

前方專訪:從鳥巢旁的志願者到冬奧村運作團隊 一位雙奧90後姑娘的成長

王雪燕的志願者同學們合影

“我參加過08奧運會,我很自信。”

2021年9月8日,是王雪燕自稱“人生曆史時刻”,因為在這一天,她踏入了張家口冬奧村。

自從冬奧會申辦成功之後,王雪燕就一直在争取為冬奧服務:“隻要讓我參與冬奧會,任何一個角色都可以,哪怕還是志願者。”争取了一年多的時間,王雪燕成為了張家口冬奧村秘書長團隊及場館運作中心的一員。

比起14年前單一的志願者服務,冬奧村的運作工作千頭萬緒。什麼是防疫流線?如何落實防疫政策?王雪燕像一個國小生,一點一點學,一點一點積累,從進村第一天就對自己進行填壓式學習,對工作較真,對自己較真:“自己不懂的話,别人問你你就不懂,是以必須自己先都學會。”王雪燕在三四個月之内的,成長速度飛快,承擔起張家口冬奧村運作應急聯絡副經理的職位,

描述起自己目前負責的工作,王雪燕滔滔不絕:“我們的職能是上傳下達,處理各處對接,串聯起問題解決流程。”預開村之前,王雪燕的團隊處理了所有4000多名從業人員的住宿問題,統籌所有住宿資訊,掌握每個人的行動軌迹、住宿地點及房間号,根據工作分類判定高低風險。

“有什麼問題都可以來問我,我有這個自信能解決,我參加過08奧運會。”王雪燕昂了昂頭。

前方專訪:從鳥巢旁的志願者到冬奧村運作團隊 一位雙奧90後姑娘的成長

王雪燕在工作中,窗外是崇禮皚皚白雪

“我從一個參與者,轉變成了‘主人翁’”

從2008到2022,王雪燕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更多人生閱曆。再次參與奧運會服務,家人還是全力支援。“他們都羨慕我!”王雪燕笑了,“他們說,别人一次都去不了,你現在都去兩次了!”

與14年前相比,王雪燕的心态發生最大的變化,是從自豪到自信。2008年,稚嫩的她,是在鳥巢旁200米處的做志願服務的參與者,端一杯水,指一次路,看着人來人往,聽着國歌奏響,心裡升騰起的是一個18歲女孩對未來的向往,對舉辦奧運會的自豪。而如今,她參與到張家口冬奧村的運作中,她是冬奧的“主人翁”,她所看到的,是國家冰雪經濟的發展,男女老少都在參與冬季項目,全民強身健體的良好風氣。

“中國人齊心協力,這股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結語

聊到最後,王雪燕提起了文章片頭,公共汽車上她與那位外國友人的對話。當我問她,現在如果還有外國友人問你為什麼要學英語,你該怎麼回答時,她幾乎毫不猶豫地說:“我要向世界詳述中國的故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