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养儿子,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
年前,全家去吃火锅。
吃到一半,我舍不得离开在红汤中翻腾的毛肚,”指示“米粒速度去给我再调一碗油碟来,结果毛肚吃了大半盘,他还没有回来。
我起身想去找他,刚站起来就在喧嚣的人群里,一眼看见了他。
然后,想夺门而出。
此刻,米粒站在一排火锅店员工旁边,手举灯牌,声嘶力竭地对着吃火锅的一家人喊道:
“和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和所有的欢乐说嗨嗨,亲爱的,亲爱的,生日快乐。”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加入的?
我只看见过生日的一家人,正不知所措地、僵直地坐着,远远看上去,就像石化了一样。
我都替他们尬得脚指头在抠地了,但我更怕米粒看见我,喊我过去唱歌,慌忙坐下,深埋着头。
默契地和米粒爸,头碰头对视一眼,眼神里都是恐惧:
太可怕了,难道脑袋被门夹过了?
等过生日的喧哗散出,米粒满头大汗,哼着小曲回来了,我俩才敢抬头。
他给我抱回来了一大袋零食,很自豪地问:我看见他唱歌没?他刚干了一件大好事,这是火锅店的服务员叔叔对他的感谢。
接着他一边吃肥牛、一边问我:“为什么我们家人不来这里过生日,下次来吧,太有意思了,又有歌舞又有礼物。”
米粒爸问:“你为什么要跟着一起唱歌,是遇到熟人了吗?”
他意犹未尽:“举牌子的服务员叔叔喊我的。”
“哈??你在火锅店都有熟人了?”
“我不认识,是他说,会唱的朋友可以一起来,一起祝福她,我一听,就出去了。“
.......
米粒爸无语哽咽。
这时,过生日的阿姨给米粒送了一块蛋糕,感谢他的祝福。
我和对方寒暄两句感谢,人家要迅速离开之际,米粒又开口了:”阿姨,你的蛋糕上写着写稿灵感无穷?你也是个作家吗?“
送蛋糕的阿姨顿住了,喃喃说:”只是我的工作是写稿而已~“
米粒一听,惊喜地指着我大声地说:”我妈也是个作家!太巧了,你俩认识吗?“
我和蛋糕阿姨默默对视一眼,尴尬地迅速挪开眼睛,眼里都写着:啊,不认识。
我从胸腔发出干涩的几声笑声:”哈~哈~下次有机会再聊。“
话音刚落,蛋糕阿姨一路小跑,光速“遁走”了。
为了避免再见面的尴尬,我去小料台取香菜都宁愿绕个大圈,也不想路过蛋糕阿姨那桌。
走的时候,米粒又大声地跟所有和他问好的服务员叔叔、阿姨们轮番再见,场子一瞬被炒的很热。
在他眼里,只要敢开口,咔咔都是朋友。
我跟米粒爸都不算社恐,但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人,没想到生出来的儿子,居然是个社交狂魔。
从小他话还没说利索时,就开始跟人瞎聊。
最爱问路。
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小猫小狗,只能要出声的,他就能过去问一问,无门槛式交友。
不知道路怎么走没关系,知道他叫米粒就行了。
在问路这件事上,他就没怵过白眼,去肯德基问麦当劳怎么走?去海底捞问呷哺呷哺怎么走?
在五星酒店、米其林餐厅帮自己、帮家人借厕所;在乐高、商场打听货号去网上搜便宜的......
这种需要在陌生场合、和陌生人付出勇气交流的事,他跟拧开瓶盖喝水一样自在。
跟个不讲武德的海王一样。
在自己家、走亲访友,他更是随时“待命”。
我最怕突然有音乐响起,他一定会走到房间的c位,开始尬舞,拉都拉不住。
跳得有多烂不说,笑的人越多,他跳得越欢腾,这个随乐起舞的“病”,直到上小学二年级才自愈。
当年,我每每都陷入深度困扰中,这么热情似火到底是随了谁?他不会有讨好型人格吧?
没两天,又发现他抠门到忘我,讨好型人格也总不能分为:消费性讨好型人格、非消费性讨好型人格吧?
感觉他也有些算不上。
后来,我又紧张到去检查过他是否有多动症。
但发现他跟陌生人聊天能聊20分钟以上,极其专注,这个多动症也不攻自破了。
再后来,又担心过他是不是外向社恐。
就是那种看起来在社交上风生水起,其实不过是害怕冷场、尴尬、被拒绝的表象。
可是,我忍不住隐隐自问:我的儿子有这种智商和觉悟吗?
每次问路和借厕所被人拒绝后,他会脸红、会面子上挂不住,但从不生气,也没有多放在心上,甚至还想去下一家,或者等等换个人再问。
几分钟后,这件事就被他彻底地忘了,他是真不怕被拒绝。
连当班长这种事,他能持续老师问一学期。
(具体的故事在这里:太刺激了!我儿子靠“磨”,当上班长)
所以,持续观察了这几年,我只能认命,米粒应该只是单纯的爱热闹、爱这个陌生的世界吧。
因为上辈子,他可能是个聋哑人。
说实话,我和米粒爸都不太喜欢应酬。
有时候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想出门,旅行也更喜欢一家三口安安静静地玩。
米粒对此非常不解:出门玩,人越多越好玩啊。
我只能告诉他:人多的话,由于每个人的爱好、习惯不同,大家都需要去照顾一下对方,这样会很累。
米粒一直似懂非懂。
暑假,小区的一个妈妈牵头,组织了妈妈+孩子的8组组合去欢乐谷。
从头到尾,米粒一直在跟我喊话:“妈妈,你累不累?不用去照顾我或者任何人,有事喊我。”
刚开始,我只能红着脸跟所有人解释,到最后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
哪怕我想单独去上厕所,他也会冲过来:“妈妈,你不要去照顾任何人,我来。”
我快被他烦晕了。
坐在石阶上,看孩子们打水仗时,妈妈们都笑着说,米粒真是一个小皮袄。
正聊着,一个小姐姐路过,她穿着一件印有红樱桃的衣服,我随口一说:“看,这件衣服真好看,不知道哪里买的?”
不知道这话怎么被米粒听到了。
说这时那时快,他一个箭步,闪电一样冲过去,拦在那个小姑娘面前:
“请问您的衣服在哪里买的?我妈妈觉得很好看,她想买。”
一句话说得小姐姐花枝乱颤,笑嘻嘻地跟他聊了半天。
看着儿子跟小姐姐侃侃而谈,还劝人家去网上买更便宜,我衷心地希望他长大之后,还能拥有这份逗笑小姐姐的能力。
妈妈笑作一团,我非常淡定,这才哪到哪,把米粒送你们养几天,你们就知道怕了,皮袄也兜风。
记得,曾经我和米粒一起看书时,告诉过他:在《哈佛商业评论》里写道,一个优质的社交圈只要12-18个人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我们大人其实不需要去认识那么多的朋友,最好的朋友只要18个就够了。
当然,你现在是交朋友的阶段,你交多少个都行,长大后,你就会慢慢地有自己固定的朋友圈了。
可惜,米粒只听到前半句。
去欢乐谷的当天晚上,大家找了一个很热闹的亲子餐厅吃饭。
我去洗手间时,有服务员过来张罗:亲子合作玩一个游戏,就送一个大果盘。
米粒第一个举手报名。
等我回到餐桌前,莫名其妙被服务员带到了游戏台,米粒正在台上等我。
这个游戏就叫”交朋友“。
完全陌生的几个家庭,相互介绍自己,然后再表演一个节目送对方,最可怕是,上台的家庭要轮番介绍和表演。
同去的8个妈妈中,只有我孤零零站在台上,旁边全是2、3岁的小豆包和他们的妈妈,我和米粒显得格格不入。
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我的同情。
满心”创伤“地回到座位后,小昆妈妈一脸抱歉地说,他制止了米粒,但是没按住,他自己冲上去的,还说:”我妈妈需要交朋友!“
真的太难了。
有个社交牛*症的儿子,时不常被逼着和他一起感受“C位式的存在感”,真的非常难熬。
我相信,这7位老母亲,应该不再羡慕我了,经历过才懂。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