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仙李白来到长江打弯处的芜湖、马鞍山,望着东西梁山随手写下这首千古名句,生动诠释了吴头楚尾两座城市的形象。浪迹天涯的诗仙行至此地,或许感觉到人生累了,醉酒江中捞月长眠不醒。

沾上诗意的芜湖和马鞍山,一直是安徽城市中双子星。芜湖作为安徽第二大城市,命名源自“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水网密织让其成为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马鞍山得名于不愿意“恶意返乡”的项羽,他不肯过江东自刎乌江,后人打捞其自沉的宝马马鞍,掩埋于江岸曰马鞍山。

芜湖、马鞍山同为富庶的江南膏腴之地,在她们拱卫之下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徽京。无论从地理、文化、历史和经济来看,南京现在无疑是大部分皖中南人心目中省会。

所谓徽京所言不虚,因为明朝和清初安徽还和江苏混在一起,分别叫“南直隶”和“江南省”。历史上直到江南士绅抗税的“奏销案”,1667年才被清政府分为江苏和安徽,可惜采取的是东西而不是南北分治。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南北混搭划分跨江跨淮,苏皖两省被淮河和长江自北而南切割成三份,让安徽出现皖南、皖北和江淮地区,让江苏出现苏南、苏中和苏北,导致了两省在全国是最“精神分裂”之地。

苏大强常被人揶揄散装的,十三太保中苏南和苏北风格迥异,粮仓苏锡常吴语细侬一直是温柔乡,彪悍的盐淮徐被叫成北方侉子,南京不南不北偏居安徽,不幸沦落为大萝卜徽京。江苏这些各有千秋城市经常互相看不起,离心力大于凝聚力地相爱相杀。

安徽同样是二哥不讲大哥,皖北、江淮、皖南地跨江淮南北分界,民风民俗相差甚大,就如苏南苏北半斤八两,若搞公投估计都得分裂。

皖南鱼米之乡,造就了精明温婉的性格,鼎鼎大名的徽商出自皖南,芜湖是四大米市的长江口岸,马鞍山因钢兴城物华天宝,她们是湖泊交错的富饶之地;皖北平原近河南山东苏北,馒头面条造就了性格直爽,这带自古就是匪患不断,民风强悍得朱元璋淮西军、捻军、李鸿章的淮军大都产此。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春节回乡笔记: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丢了乡愁?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武将。安徽人认老乡如果讲究起来也得分南北,皖南有江南才子的温和,与皖北粗犷的北方人特征,很多时候尿不到一壶。就像苏南苏北一样,爱恨交织情绪复杂……

我对地理尤其历史地理学兴趣浓厚,对各个区域文化颇有研究可能跟我成长经历有关。我父亲祖籍是马鞍山和县郑蒲港新区,母亲籍贯是江苏盐城阜宁,我很小时候就被父母亲带去浙江桐乡,然后在浙江断续生活了三十多年了。这些年辗转几地,有时候别人问我哪里人我都要解释下,总之如此让老乡特别多。

现在孩子就没有籍贯感了,问我孩子他们哪里人,都会毫不迟疑地说自己是杭州人!大城市长大的孩子可能没有乡愁,因为他们已经被连根拔起。不像我这样有故土之思,到了自己童年、少年生活的地方,到了和县、桐乡那些熟悉的地方,心中就充满着浓浓的的故乡情结。

因为长期在长三角一带生活,对安徽、江苏和浙江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次春节后几天回芜湖、马鞍山,又让我做了一次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田野调查。那么多挚爱的亲朋好友生于斯长于斯,可以深入每个县城乡镇的了解,造就我对这方水土区域文化特性熟稔。(吾球商业地理特约观察员周为筠)

壹点号 吾球商业地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