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今天是春节小长假最后一天了

明天就要上班啦!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去年初立的Flag

你实现了几个呢?

今年又准备立几个呢?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都说中年人最难

上有老下有小

背负着全家人的压力艰难前行

要照顾老人、照顾小孩

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久而久之

这种“中年病”越来越肆虐……

36岁大厨突然“瘫了”

“真的是非常感谢你们,现在有了好身体,新一年又可以鼓足干劲干了!”36岁的四川男子陈刚(化名)在电话那头开心地说。

职高毕业后,陈刚就和几个老乡一起来到浙江“闯天下”,开过货车、做过小生意,因为热爱美食,也喜欢做饭,最终认准了“厨师”这一职业,跟着师傅学了几年,就在嘉兴一所高中当起了厨师,一干就是十余年。在这期间,他结婚生娃,再加上家里老人的重担,一直勤勤恳恳地操劳着。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2021年11月的一天,像往日一样忙碌着切菜炒菜的陈刚,突然觉得腰痛起来。“我以为就是没休息好,跟领导请了个假,回去休息了。”然而,午睡起来,陈刚发现自己的腰痛不仅没有减轻,还双腿无力、从腰部开始到大腿根都麻木,已经无法站起来了。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这下陈刚慌了,在家人陪同下连忙来到家附近医院,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但是治疗了好几天,并未好转,更糟糕的是,陈刚发现解小便都非常费力。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坐着轮椅匆忙赶到杭州,来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王跃教授的专家门诊。

创新手术让他重新站起来

突发腰痛,腿痛,看上去似乎很像腰椎间盘突出,但王跃教授丰富的经验却让他注意到了更多细节。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腰椎间盘突出一般为单侧腿痛,而且从屁股到脚都会有痛感,陈刚虽然有腰痛,但是压痛的部位比较高,而且是双腿疼痛,尤其是腹股沟和大腿根部特别明显,同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腱反射亢进——这很可能指向较为少见的胸椎间盘突出症。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果然,胸椎磁共振及CT检查印证了王跃教授的判断。陈刚患上的正是胸椎间盘突出并钙化,并且已经压迫到脊髓。唯一的办法就是手术切除突出的胸椎间盘,解除对脊髓的压迫。

相比腰椎间盘突出手术,胸椎椎间盘手术,尤其是钙化的椎间盘切除,手术风险相当高。手术的操作空间很小,而且突出的椎间盘已经实质性压迫到脊髓,患者已经半瘫,如果术中不小心再碰到脊髓,就像临门一脚进球一样,反而会加重截瘫。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在骨科主任胡懿郃教授的指导下,王跃教授专家团队为陈刚制定了目前行业内先进的胸椎间盘突出手术方案——内镜辅助下的胸椎间盘切除术。

打个比喻,一堵墙紧挨着一根柱子,柱子有一块变形凸出死死压住了墙壁,而墙壁和柱子之间还有薄薄一层窗帘,传统的方式,就是从墙壁的缝隙中进去,把柱子上变形的部位切除,一旦碰到窗帘还会造成整个房子都塌了,难度大、风险高;而新的方式就是先拆除一部分墙体,再绕过窗帘,斜放入一面“内镜”,一下子将视野扩大数倍,便可以精准将柱子变形部位切除,最后再把拆除的墙体补回去。这一手术方式大大降低了风险,能精准切除钙化的椎间盘,而且创伤小,康复快。

很快,王跃教授主刀,为陈刚顺利完成了这一创新手术。术后3天,陈刚就可以下地走路。重新站起来走路,对于已经坐轮椅的陈刚来说,这可是最好的新年礼物了!

预防做到这几点

小编听说过腰椎间盘突出,还真从来没听说过胸椎间盘突出。

其实,TA们都属于椎间盘突出“大家族”。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椎间盘突出是较为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之一,可发生在颈椎、胸椎、腰椎的各个脊柱节段中。通俗地说,椎间盘是脊柱一节一节椎骨中间的垫片组织,富有弹性,保持着脊柱的灵活度,但在长期负重、不当姿势或其他诱发因素下,椎间盘向后突出,会刺激或压迫后方椎管内的脊髓、脊神经根等。不同部位的椎间盘突出,会引起不同的症状,如颈、肩、腰腿疼痛或麻木等相应症状,甚至可能会造成下肢无力瘫痪。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发病之初并未有明显症状,就像陈刚,等到压迫到脊髓出现严重功能障碍,才被发现。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我们平常最常听说的是腰椎间盘突出,随着这些年电子产品越来越深入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长期低头刷手机等不当姿势,颈椎间盘突出也较为常见,相对来说,胸椎间盘突出较少,因为胸部有较多骨骼固定,大约100例椎间盘突出中,只有2例左右为胸椎间盘突出。

不过,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该病的诊断率在这几年有上升的趋势。王跃教授专家团队近期已陆续接诊了4例胸椎间盘突出患者,共同点是体型都相对较肥胖,使得脊柱长期负重过重,而且长期处于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习惯中。像陈刚,一米七出头的身高,却有200多斤,而且因工作需要长期站立、弯腰,又几乎从不锻炼身体。

人到中年不如……一定要保护好“顶梁柱”!

浙大一院骨科专家告诉我们,无论是哪种“椎间盘突出”,患者基本以30到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群为主,除了重体力劳动、急性外伤之外,大部分都和长期低头或弯腰、久坐等不良的体态和习惯,或长期伏案工作、长期站立工作、处于颠簸状态工作、过度劳累有关。

专家建议,想要预防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强锻炼,无论是游泳,或是打篮球,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到持之以恒,一方面可以增加腰背部肌肉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体型,减轻脊柱负重。另外,就是老生常谈的要注意改善不良的姿势,避免长期处于同一种姿势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