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腰上,朝下方的考古工地喊“孙媛在吗?”
“在这里,在这里。”
未见人影,先闻人声,熟悉的声音响起后,只见大树的后面跑出来一个穿青色棉衣的女生,热情地朝山上的我们招手,三言两语就把来路指明了。
快言快语,干脆利落,是孙媛最真实恰当的写照。
孙媛,2006年吉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是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骨干;她开朗活泼,可一旦面对钟情的考古事业,立马就能沉静下来,全身心地融入项目中。
钟情考古 能动也能静
今年孙媛负责的是一处宗教遗址的发掘,她一边带着我们看遗迹,一边讲解:“我们发现一组由八边形夯土台基、天井、连廊、踏步、散水、排水沟等组成的大型建筑遗迹。遗迹规模宏大,结构清晰,保存状况较好。”
在孙媛的带领下,我们一路走到了后山,在后山上看到了一口井,探头往里一瞧,深不见底。

孙媛说,刚开始发掘时,以为是灰坑。随着发掘的深入,才确定是井。由于没有砖砌井壁,认为是一口土井。一直挖到脚下8米深的地方发现砖砌井壁。这口井非常深,有11米。在发掘的过程中,井内不停地出现青花、五彩等瓷片,这也说明井废弃的年代是比较晚的,一直发掘到六七米深,才发现了红砂岩制作的井圈。通过文献梳理与研究,可以初步判定这口井的始建年代在北宋时期。
“考古就像警察探案,要抽丝剥茧见真章。”孙媛说,这次发现,对了解遗址不同时期的主要建筑的特点、营造手法、规模和形制提供了详实的考古资料,也对研究古代宗教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这些年来,孙媛参与了不少田野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
2014年参与临安地区窑址调查,并完成调查简报;
2015年参与杭州市萧山区水漾坞土墩墓的考古发掘,负责其中明代墓葬的资料整理以及墓志的释读;
2016年参与杭州市萧山区罗家坞古墓群的考古发掘;
2016年参与杭州市萧山区丁家庄古墓群的考古发掘及买地券释读研究工作;
2018年完成了杭州市北高峰塔遗址考古调查与物理勘探报告;
2018年至2019年主持了圣果寺遗址考古发掘……
圣果寺遗址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
除田野工作外,孙媛还参与《临安城相关文献集成》、《钱塘江南岸杭州段古海塘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实践与探索——考古现场体验活动需要遵循的原则和几点注意事项》等考古简报与研究论文10余篇。
公共考古 玩的就是专业
如何将考古发掘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专业的发掘与研究资料,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公众呢?
孙媛不仅能说会道,而且文笔活泼有趣、生动形象、精准洗练,“公共考古”的这个任务自然是落到她肩上。
“一开始也有点懵,该怎么做,从哪里下手?”
“既然没有模式可以参照,那就摸索着干吧。”
一问一答中,她就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了。自2013年开始,孙媛先后策划了多场“金手铲——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系列活动”。根据单位工作进度,适时适当地组织学生群体、团员青年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考古发掘”“考古勘探”“文物修复”“考古绘图”等体验活动。参与者们不仅可以深刻地领略文物的魅力,同时也更正确地认识到文物保护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为提升活动效果,她还专门设计活动LOGO,制作活动横幅,T恤衫等物品,并开发“考古笔记”“金手铲小图章”等相应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扩大公共考古的内涵与外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人民日报》还浓墨重彩地报道这些活动,“金手铲”公众考古系列活动还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公共考古活动一等奖。
不仅把杭州文化遗产介绍给市民群众,还如数家珍地介绍给全世界。
G20峰会召开之前,孙媛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就是把考古所历年围绕西湖所做的考古项目整合起来,从考古的角度和眼光出发,深入浅出展示西湖的底蕴与魅力。
“由于还承担着其他的多项工作,这项任务只能见缝插针挤时间去进行。”孙媛说。2016年8月,由孙媛编著的公共考古读物《湖畔寻古》正式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本考古学中“另类”的报告,以西湖文化遗产区域内的考古发现为基础,综合了文物、历史、人物故事以及个人情感等多种元素,集趣味性、可读性、知识性于一体,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同时,她还以《湖畔寻古》书籍作为蓝本,创作了“湖畔寻古——讲述西湖考古的故事”展览的文字方案,展览于当年8月至9月在西湖博物馆临时展厅展出。为配合特展,孙媛还在博物馆举办专题讲座,对吴越郊坛、南宋官窑、清行宫、雷峰塔、灵隐寺法堂、昭庆寺、抱朴道院、老和山、钱塘门等西湖周边的30余个考古项目一一做了详细的介绍,慕名前来参观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好评不断。
“孙媛,有空帮我刻个章呀。”
“孙媛,我工地上出了很多花纹砖,有空帮我做下拓片?”
除了考古业务工作,公共考古工作,孙媛的拓片制作、篆刻等也是做得有声有色;面对朋友们的“厚脸皮”,她都是很爽快地答应。
“爱好即是工作,工作就是爱好。”这是很多朋友对孙媛的评价,也是她沉醉人生的“享受”之一。
南高峰塔遗址考古报告拓片全部由孙媛制作
能动亦能静的考古人孙媛说,考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外人看我们很辛苦,但是谁工作不辛苦?其实我们乐在其中。“我希望杭州考古事业能通过我们考古工作者的双手和头脑,让文化遗产呈现出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别样精彩。”孙媛说。
人物简介
孙媛,女,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专业,历史学硕士,现为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先后参与了圣果寺遗址、萧山水漾坞古墓葬、萧山陈家埠古墓葬、杭州南高峰塔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临安天目窑遗址、北高峰塔遗址的考古调查。公开发表《湖畔寻古》等专著3部,学术论文十余篇。2015年主持策划的“金手铲”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系列活动荣获第三届“中国公共考古——首师论坛”公共考古活动一等奖。
转载自:杭州日报 2022-01-24
原标题:考古就像警察探案,其中的妙趣她用专业普及于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