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碳纤维氢能可抗暴雨和10级大风,冬残奥火炬在沪投入量产

碳纤维氢能可抗暴雨和10级大风,冬残奥火炬在沪投入量产

本文图片 上海石化供图

“冰雪为媒,共赴冬奥之约”,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北京鸟巢举行。世界上首次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冬奥会火炬“飞扬”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2022年2月2日至4日,上海石化火炬组装团队、火炬服务保障团队为火炬传递提供现场服务保障,顺利完成冬奥火炬量产任务。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5日获悉,上海石化在圆满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后,将马上组织力量,投入冬残奥火炬的量产、重装、检测和现场服务工作。

碳纤维氢能可抗暴雨和10级大风,冬残奥火炬在沪投入量产

外观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兼具动感与活力,具有“轻、固、美”的特点;内部采用氢气燃烧系统,燃烧过程零碳排放,体现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理念——“飞扬”火炬闪耀世界的背后,是上海石化负责火炬外壳研发和火炬量产的团队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故事。

为打造世界首创的碳纤维火炬,中国石化主动请缨,并在北京冬奥组委大力支持下,由旗下公司上海石化牵头相关团队,于2020年6月先期开展研制碳纤维火炬外壳。

碳纤维氢能可抗暴雨和10级大风,冬残奥火炬在沪投入量产

2020年9月底,随着命名为“飞扬”的冬奥火炬样品正式出炉,蕴含高科技的火炬同时也蕴藏着世界性难题:外飘带形状不规则,碳纤维如何编织成型?普通树脂材料在500℃温度即烧成灰烬,如何耐800℃的氢气火焰?火炬内外飘带结构精巧,如何安置一套由氢能为燃料的燃烧系统?

面对这些挑战,两路人马摆开战场。

一路,由上海石化总牵头,组织合作团队开展攻关,形成了从碳纤维生产、复合材料制备到产品终端应用的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耐高温、耐燃烧的难题;另一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抽调集团内部研发单位,解决了燃烧系统难题。

碳纤维氢能可抗暴雨和10级大风,冬残奥火炬在沪投入量产

经专家和实践鉴定,碳纤维氢能火炬,安全可靠性高,可抗10级大风和暴雨,能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在解决复杂难题的同时,兼顾了轻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要求。

2021年2月4日,兼具中华民族传统特色和现代科技含量的冬奥火炬“飞扬”一揭开神秘面纱,就赢得世界瞩目。随后,火炬进入量产阶段。

在上海石化牵头组织下,一个集火炬外壳-内飘带-燃烧系统-火种灯-终端检测-交付产品为一体的总流程,在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河北等五大基地迅速建立并快速运转起来。至2021年12月底,1200支火炬量产任务按期完成。

碳纤维氢能可抗暴雨和10级大风,冬残奥火炬在沪投入量产

2022年1月上旬,1200支冬奥火炬在上海石化完成组装,18日抵达北京。1月21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火炬组装和传递保障团队出征北京,开展火炬氢气充装、检测及组装工作,同时为火炬传递提供现场服务保障。27日,1200支冬奥会碳纤维火炬“飞扬”正式交付北京冬奥组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