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梗神历史十六】

什么叫做仪式感?不管你服不服、信不信,按流程广而告之。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你是天,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赶快称王,You are my super star】

仪式感,最隆重的莫过于历代帝王的更新换代。帝王,看似只是一个称号,一个名头。但多少人因为这个虚名生死一线。

广积粮、缓称王。称王是个虚名,指的是,你在称王之后,并不会给你增加力量、敏捷或是智力,但称王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一点都不来虚的。

这边你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那边立刻就会有人慕名而来,挑战你的位置。所以,说称王是虚名,指的是弊大于利。如果时机成熟,利大于弊的时候,那再不称王,就真是不应天意,不顺人心了。

你说你不称王,你的下属就会来质问你:“咋的呀,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尽了,你还不称王,你想当玉皇大帝呀?我警告你,你今天要是不称王,我就磕头磕死在你面前,溅你一身血,你要是不称王,天理不容,会遭雷劈的。”然后众将士也云集过来,对你高喊:“你是天,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赶快称王,You are my super star”。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眼看着众人就要造反了,本着众怒难犯、众口铄金的指导思想,你硬着头皮也要称王。

【称王就像村里大妈抢婚宴,稳准狠,时机要把握好,早点晚点都不行】

其实称不称王确实只是个虚名,但当所有人都在乎这个虚名的时候,那影响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大势了。

乱世中,没人称王之前,大家都不知道最应该揍谁。当有人不揣冒昧第一个称王,大家抬头一看,众矢之的(di)有人,来啊,大家先停下手里的工作,别互相打了,一起上去把那个称王的薅下来打死,最典型的就是三国乱世中的袁术。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你称王称帝了,别人对你的坐标也就明确了。所以这个称王仪式,不是随便说说的,它是影响历史后世的重要转折。因为有许多人在称王之前,真不知道自己这么招人恨。为什么有那么多前车之鉴,还有人不懂得缓称王的道理。其实称王的人也明白什么叫广积粮、缓称王,只不过他们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而已,因为身边的人都是歌功颂德,看热闹不怕事大的人,谎话听多了也就成了真话,况且这么多人一起骗你一个,那还不跟玩一样,谁敢保证自己到了那个位置还能时刻保持头脑冷静明辨秋毫。例如,王莽、袁世凯。

这就好比一个带编制的武林高手,身边收了很多重名利的徒弟,这些徒弟天天陪你练武,假装挨揍,结果时间一长,你真以为自己是万人敌了。明明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睿智的小伙,谁会想到老了老了,让一帮猢狲给忽悠瘸了,智商急转直下。所以,有的时候,观众们清,徒弟们清,就是师傅自己糊涂。

【举行仪式必须用法器?什么,最常用的是手】

古代科技水平落后,法制建设也相对落后,这个时候,仪式里面约定好的内容就相当于不成文的法律。所以,仪式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准则,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前进。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运用法律维权,有的时候成本太高。古时候,地区通信不发达,鉴别能力低,法制不健全,人们不愿随便打官司。不过话说回来,有时候法制健全,反而维权成本更高,一个官司打上几年几个月。所以在民间,有许多信任度高,风险度低的事项,大家就用仪式感来约束双方的行为。例如之前讲过,小朋友们在约定一个事项的时候,双方小指勾小指,甲方乙方同时说出“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仪式宣言,这个口头合同就算是成立了。还有,我们平时成交之后的握手、击掌,宣誓时候的握拳,敬礼,都算是仪式感的体现。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看来我们人类很喜欢用手势做为举行仪式的道具,因为这个成本真的很低廉,不用杀猪宰羊歃血为盟,简简单单用手比划几个动作就可以了。

这都是我们人类在几千年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约定俗成的,一些低成本高效率的合约方式。

还有民间借贷的欠条,借钱的人往往赌咒发誓,这也算仪式宣言吧。然后就是写下借据,用借据换你的借款,一手交钱,一手交条,仪式结束,买卖公平。

【打了欠条,往外借钱就是放心!呵呵...】

人说欠条有法律效力呀,这是打官司的一个重要证据所在,但是你想想,你打欠条的时候,一定不是为了想去用它打官司的,如果你觉得对方不可靠,你就不借他,或是让他去正规机构借贷,或是去法律效力更强的地方做公证,再或是你根本就不在意这个出借据的形式,朋友有难处,如果还不上钱,也权当送情谊了。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如果你真的就打算拿欠条说法,我劝你干脆就别往外借钱,因为欠条的作用,有的时候真的,就我们自己觉得有用。甚至有些职业诈骗师,追着赶着给受害人打欠条,你不收都不行。有些受害者还傻乎乎的以为对方如此诚信,值得深交,殊不知这都是骗子惯用的伎俩,因为打了欠条,有时候你就不能以诈骗行为定性,只能算是民间借贷纠纷,如果这个时候对方就是拿着欠条不还钱,你就等着扯皮吧。

所以,仪式中的事项也不全都是好事。例如,河伯娶妻的故事家喻户晓,每年淹死一个处女孝敬河神,这在当地就是不成文的法律。还有古时的野蛮部落,经常拿奴隶祭祀,掏心掏肺。民间还有跳大神的巫术,行骗百姓。你看诸葛亮也跳大神,但是他是在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年代,运用的一种军事管理手段。无论是拿馒头祭亡魂,还是七星坛借东风,这都不是他做给自己看的。也就是说,场面越大的仪式,越是给大家看的。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你就想吧,谁自己在家一个人举办仪式,广而告之,才叫仪式。比如,结婚仪式告诉大家,这对新人已婚了,以后再联系得小心点,别让人抓着。还有殡葬仪式,告诉大家这个人已经死了,以后有事别打手机了,改用通灵术吧。无论用怎样的仪式表达,最终目的就是让所有人都认可当下的约定。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仪式改变命运,仪式举办的越隆重,你所要达成的目标往往也就越大。称王称帝应该算是比较重大的仪式了,有许多皇帝明明早就被手下架空了,但也要保留一个名分。许多权臣明明已经掌握了实权,但还是必须要走禅(shàn)让这个仪式。所以,阶级越高,对仪式感的要求也就越高。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古时,为了彰显权利的仪式感,国家专门设立礼仪机构,有一套礼仪制度。官员根据品级穿制服,制服上的图案、颜色、配饰都有讲究。

皇帝谁都想当,登基仪式也最隆重。登基仪式就是告诉所有人,咱们约定好,从今天起,我就是新的一把手了,你们就别惦记这个位置了,如果有反对意见的赶快提,没有说话的我就当你们认可了,我可要上座了。

还有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结婚仪式。结婚仪式,就是把所有认识的亲朋好友都叫来,你们都来作证啊,我俩当着所有人的面约定好了,从今往后,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疾病还是健康,我们都将矢志不渝的爱着对方。然后司仪问:“甲方同意么?乙方后悔没有?台下有没有反对意见,有没有想抢亲的?都没有是吧,成交!”司仪落锤,仪式结束。

你看,举办仪式都衍生出对口专业来了,古时都叫神婆、巫师、祭祀长,现在都叫司仪、礼宾、主持人,都是靠举办仪式这个行业吃饭的。

仪式伴你一生:诞生礼、入学式、毕业式、结婚式、丧葬仪式

这里能列举仪式感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因为它本身就是我们人类日常活动方方面面的一种表达方式。诞生礼,满月酒,入园仪式,开学仪式,毕业典礼,成人礼,结婚仪式,丧葬仪式等等,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还有各个民族的节日、风俗礼仪,和我们个人自定义的一些庆祝仪式。想想如果少了仪式感,我们生活中的乐趣也真是会少了许多呢。

只有你透彻的明白了仪式感是个什么东西,它和命运有着怎样的交织牵绊,你才能明白历史上,许多帝王权臣的行事轨迹、因为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