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收官之作,按理说,收官之作必当是集合了作者万千华丽于一身的一个完美作品。
但正是这个收官之作,让有很多的作者都不太买账。那么原因是为什么呢?韦小宝太不像一个主角。
郭靖敦厚老实,他油嘴滑舌。杨过风流倜傥,他狡黠猥琐。乔峰豪迈威武,他贪生怕死。令狐冲,快意人生,他谄媚逢迎。
唯一一个值得称道的以上各位都有的特质,义气。行走江湖靠朋友,义永远都是一个前提。
单论做派,把韦小宝放到这群人中根本不是个,就像百万大V与新手小白,财团巨鳄与新手小白,国学大师与新手小白。
但无论如何,韦小宝就是收官之作,就是长篇主角,就是光环之子,你说气不气。
你说讲义气,小宝也讲,但不是跟谁都讲,有知遇之恩的讲,比如小玄子,有英雄气质的讲,比如陈近南,其他的都是白搭,非要说还有,就必须是女人,还要貌美如花。
当时就有大批读者写信给金庸,问小说这是谁代写的,金庸苦笑的解释,原著。搁现在,指定掉粉。网友呼声,作者变了。
我始终相信,好的小说塑造一个人物是有生命力的,有时候作者可能会失去主动权,会让角色面对塑造的环境自己做出选择。
小宝就如此的不堪吗,我就觉得不是,是大家看惯了英雄小说,一上来就那心中的英雄标准看待小宝,小宝本来就是一个真实的人,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人。
如果英雄有个标准,那就不是英雄,那是标榜,那是英雄证书。
蚂蚁可以搬动比自己大五十倍的东西,跳蚤可以跳跃身高的一百倍,所以看小宝不能用看他的上限,要看他的下限。
从另外一个角度,环境的力量,可能就多了一点体谅,还多了一点惊艳。小宝的出身是丽春院,妈妈是妓女,吃喝嫖赌一应俱全。
可以说广义上的藏污纳垢,也可以说人性释放的乐园,除去这个地方应有的气质,他喜欢听书,喜欢英雄故事叱咤风云,喜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然,这些是大多数人的爱好,但大多数人也只是喜欢,并不会因为故事去做点什么,如果非要做,那就吼两嗓子,好!讲的好!
在茅十八大闹丽春院的时候,是他第一次面对抉择的时候,以后的人生就开始了不一样的转折。
凭借着丽春院的泥土里生根发芽,在新的环境里疯狂吸收养分,有了后来的杀鳌拜,救皇爷,五台山救驾,联络蒙古西藏,打破神龙教。
自跟了茅十八,他的人生就像断了线的风筝,由不得他自个。都说居移气,养移体,小宝做的哪点差了,不差的。
非要说小宝的为人本来就没有意义,我们只不过是通过小宝的眼睛看这个社会,看各个阶层,看各种人物,再有所判断。
看过小宝一定知道,印象很重要,比如不擅表达瘦头陀遇到韦小宝的插科打诨,竟让他蒙混过关,可见会说话是多么重要,事情可以做的没那么漂亮,但话,一定要说漂亮。
不会说话在现在社会可能不会出现凶杀事件,但不排除社死现象。在这里不是劝谄媚,劝逢迎,而是少点尖酸,少点刻薄,学会感恩,大风刮不来幸福。
做事嘛,当然要坚定的选择喜欢的,这是原则问题。就像小宝,侯爵不做,香主不做,就做个闲散人士,闷了摇个筛子就足够了,活着不用依靠别人尊重,不在意别人的看法。
最好还是不炫耀,毕竟攀比是人的天性比如小宝第一次看到小玄子散发的仇富心理,看他穿着华丽心想:你小子,天天穿新衣,你上院子嫖姑娘吗。
官场风云莫测,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这里还有财权。
索额图明知道小宝就是个小太监,但深谙为官之道的他知道揣摩上意之难,而小宝正是这把钥匙。
吴三桂派儿子去京城笼络大臣,就是要看看康熙用的什么亲信部下,推断他的性格为人。
就连萌萌的双儿姑娘也后知后觉,吴六奇与自己义结兄妹也不是因为脾气相投,而是巴结上韦香主这颗大树。
想做清官也不要让别人都跟着做清官,那不成了明朝的海瑞了,因为越清廉越容易被人嚼舌根。
人与人的恩怨情仇都是人们欲望的延伸,陈圆圆的自述让人对她的经历也是扼腕叹息。
国家的兴亡竟要埋怨到一个女子,崇祯皇帝是,吴三桂是,李自成也是,不过后者又坦荡一些。
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阿珂的师傅一直不冷不淡是因为本来就不是为了传授武功,而是复仇。
标签化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做事时省事很多,默认的标准,默认的规范,默认的应对措施。
但也会有漏洞被有心人氏利用,就比如半点不像奸细的风纪中偏偏就是那个卧底,所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好用,又不好用,可以判断大部分人。
但少部分人反而会利用这个特点,不过这也是种不错的模式借鉴,如果想成才,起码要看起来像个有用之人吧。
毕竟除了至亲好友,没有多少闲工夫琢磨你的小九九。
最后升华的肯定就是这一段了,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说,为君乃以‘一人奉天下’,非为‘天下奉一人’,‘天子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人不敢自私,不敢苟同。
以我之大私,这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
洋洋洒洒一百五十万字,小宝就是小宝,一个真实的人,社会就是社会,也是真实的社会。
要说有什么收获也没什么,就是以后要搞清楚哪些东西能做,哪些东西不能做,还有哪些东西是想做可做懒得做吧。这点很难,但也有趣。
END
作者简介:沅衡
一笔一划勾勒平凡之路,推杯换盏把玩多味生活。万事莫论长,评判在人心。不自现故名,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
图片 | 摘自网络 编辑 | 金手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