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意首诗】栏目|极具行动的哲理

【意首诗】栏目|极具行动的哲理

自由放逐

格物致知

诞生于2022年1月18日,由原[毕节诗刊]整改、自由撰稿人孙寻欢(尘驹)发起,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文学平台,致力于推广国内外优秀诗人的诗歌、评论等。主张“自由放逐 格物致知”。坚持“敏锐 多元 抽象 突兀”的理念。

【意首诗】栏目|极具行动的哲理

立春

文|海上蛟龙

我把一粒种子埋在雪地里

它就呼呼地睡大觉

突然有一天

种子睡醒了

它便迫不及待地

蹬去厚厚的雪被

于是 我看到

一株鲜绿的春草

文|惑者

寒流催生了我

我在寒冷中成长

是寒冷酿造了我的思想

我的外表冰寒坚锐

其实我柔软温存

小小的手掌是我期盼交融的地方

我将世界妆点一片洁白

覆盖所有肮脏和污浊的迹象

我知道抗衡不过太阳

但这是我坚定的思想

我的身世是鹊桥

请你速约

珍惜我的身体及思想

太阳炼沸着热熔

我已在热逼下流淌渐消融

如果你来晚了

请挽起我焚灰

我的灵魂

以水的形式献给大地

和人间

文|罗雪

满天飘逸的糯米面

落在心里甜丝丝

这是上苍恩赐的汤圆

细嚼慢咽别有年味

白色大地略有瑕疵

那是母亲围裙

掉落的酥麻

烧一堆烈火

在雪野煮汤圆

石头上的欢声笑语

感动高大的雪人

弯腰伸头扑向锅炉

漂染母亲的白发

返老还童

寻找年味

文|石勇

儿时的年,从腊月二十七杀年猪

就开始期盼过年,因为老家的人们

大部份人都要年猪杀好后

挨家挨户请吃转转饭

转转饭吃完,就开始腌肉

上山拉柴,烧柴火秋腊肉

腊月二十八,农家把面发

老人们开始摏糯米面

还要用红纸剪窗花

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

开始准备新鲜年货

其实所有的新鲜

无外乎是地里的葱、蒜、白菜

萝卜,根本没钱买年货

但是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

除夕,有可能是腊月的二十九

也有可能是腊月的三十

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晚上

古时将年称作为岁

所以除夕的别称又有岁除

能够寓意着旧岁已除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新年即将来临

年夜饭,是一顿丰盛的晚餐

阖家团圆,一起享受年夜饭

全家老少团聚的仪式感

在孩子们心中,都期盼丰盛的年饭

根本不懂什么迎新春的言词

什么联欢晚会

陪伴我们的只有煤油灯

燃烧很旺的柴火

一家人做好年饭

一大桌全是家里自产的菜

除了一个粉条,基本上特产

一切忙完之后便开始放鞭炮

年夜饭就在欢笑中分享

特色的佳肴

蕴藏着童年的美意

这就是记忆中儿时的年

年夜饭吃过后

长辈们开始拉家常

父亲把把压岁钱

小心翼翼地从衣服内包拿出来

说着什么祝福的语言都忘记了

但是领压岁钱的我们特别高兴

不管家境如何贫寒,但是每年

长辈们都会准备一些崭新的压岁钱

发给大家,拿着压岁钱走东家串西家

时不时拿出来显摆

这就儿时的年,那么美好

无忧无虑的快乐着

在那个最不懂的年的年纪

过着的却是的最有年味的年

如今年,是不经意的年

是个成长的年,我们总在说年味

寻年味,寻找童年的记忆

老屋

文|慕容白衣

他们从倒塌的废墟中找到了那块生还的砖头

火焰附着着光阴烧黑烧旧了它

那是祖父炕底的第三块砖头 里面藏有曾祖的指骨

火炮打来的时候,也折断了曾祖的指骨

为了能够迅速的逃 凝血的指骨被塞在了炕底

战争慢慢结束了 曾祖献给了战火 没能留下什么

幸得祖父记得一块指骨 可是饥荒的年代

饿殍遍野 人人都为生红着眼睛 祖父惜命也惜曾祖的命

于是老屋的炕底多了第三块砖头 和其他砖头一样的砖头

就好多年过去了,祖父也死了。 他临死前压着父亲的手 说不出话 手指却竖着三指向炕底

后来老屋废弃了 野草和风吞噬了它 它岑寂无声歇的消失在光阴里 最终也变成了土壤 复原大地

有日子我们没有想起老屋 想起祖父 想起曾祖

我们举家逃离了村庄 辗转在城市里 爱着忘记着

就在这一天 我们一家全都在梦里见到了祖父 他把一切的事由告诉了我们 我们沿着他的线索 果然在坍倒的老屋里找到了那块砖头

找到了我们就快遗忘的记忆 老屋 摇响了一簇春枝 笑了

我想此时的祖父也应该笑了

我与乌鸦

文|尘驹

我与乌鸦的对话似乎神秘莫测

破晓黎明时,流落异乡

被捅破的天空,有点不甘心

束缚于世间最荒凉的地方

盒子里的灵魂就此穿插着呼吸

一千个死寂中,拔出眼珠

看那些极具恐怖的肉体,时常深夜

出来偷走我的梦魇

黑乌鸦在我深睡的途中,说一些

听不懂的鬼话

白日囧光,乌鸦离开我的生活

死亡的房间出现,黑乌鸦就来了

初春有点瘆人,一百个孤独的灵魂

从冰冷化作凄清的风

这时,没有乌鸦,没有道德绑架

更没有乱作一团的怪物

【意首诗】栏目|极具行动的哲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