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首詩】欄目|極具行動的哲理

【意首詩】欄目|極具行動的哲理

自由放逐

格物緻知

誕生于2022年1月18日,由原[畢節詩刊]整改、自由撰稿人孫尋歡(塵駒)發起,是一個特立獨行的文學平台,緻力于推廣國内外優秀詩人的詩歌、評論等。主張“自由放逐 格物緻知”。堅持“敏銳 多元 抽象 突兀”的理念。

【意首詩】欄目|極具行動的哲理

立春

文|海上蛟龍

我把一粒種子埋在雪地裡

它就呼呼地睡大覺

突然有一天

種子睡醒了

它便迫不及待地

蹬去厚厚的雪被

于是 我看到

一株鮮綠的春草

文|惑者

寒流催生了我

我在寒冷中成長

是寒冷釀造了我的思想

我的外表冰寒堅銳

其實我柔軟溫存

小小的手掌是我期盼交融的地方

我将世界妝點一片潔白

覆寫所有肮髒和污濁的迹象

我知道抗衡不過太陽

但這是我堅定的思想

我的身世是鵲橋

請你速約

珍惜我的身體及思想

太陽煉沸着熱熔

我已在熱逼下流淌漸消融

如果你來晚了

請挽起我焚灰

我的靈魂

以水的形式獻給大地

和人間

文|羅雪

滿天飄逸的糯米面

落在心裡甜絲絲

這是上蒼恩賜的湯圓

細嚼慢咽别有年味

白色大地略有瑕疵

那是母親圍裙

掉落的酥麻

燒一堆烈火

在雪野煮湯圓

石頭上的歡聲笑語

感動高大的雪人

彎腰伸頭撲向鍋爐

漂染母親的白發

返老還童

尋找年味

文|石勇

兒時的年,從臘月二十七殺年豬

就開始期盼過年,因為老家的人們

大部份人都要年豬殺好後

挨家挨戶請吃轉轉飯

轉轉飯吃完,就開始腌肉

上山拉柴,燒柴火秋臘肉

臘月二十八,農家把面發

老人們開始摏糯米面

還要用紅紙剪窗花

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

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開始準備新鮮年貨

其實所有的新鮮

無外乎是地裡的蔥、蒜、白菜

蘿蔔,根本沒錢買年貨

但是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

除夕,有可能是臘月的二十九

也有可能是臘月的三十

是農曆年的最後一個晚上

古時将年稱作為歲

是以除夕的别稱又有歲除

能夠寓意着舊歲已除

新年的鐘聲即将敲響

新年即将來臨

年夜飯,是一頓豐盛的晚餐

阖家團圓,一起享受年夜飯

全家老少團聚的儀式感

在孩子們心中,都期盼豐盛的年飯

根本不懂什麼迎新春的言詞

什麼聯歡晚會

陪伴我們的隻有煤油燈

燃燒很旺的柴火

一家人做好年飯

一大桌全是家裡自産的菜

除了一個粉條,基本上特産

一切忙完之後便開始放鞭炮

年夜飯就在歡笑中分享

特色的佳肴

蘊藏着童年的美意

這就是記憶中兒時的年

年夜飯吃過後

長輩們開始拉家常

父親把把壓歲錢

小心翼翼地從衣服内包拿出來

說着什麼祝福的語言都忘記了

但是領壓歲錢的我們特别高興

不管家境如何貧寒,但是每年

長輩們都會準備一些嶄新的壓歲錢

發給大家,拿着壓歲錢走東家串西家

時不時拿出來顯擺

這就兒時的年,那麼美好

無憂無慮的快樂着

在那個最不懂的年的年紀

過着的卻是的最有年味的年

如今年,是不經意的年

是個成長的年,我們總在說年味

尋年味,尋找童年的記憶

老屋

文|慕容白衣

他們從倒塌的廢墟中找到了那塊生還的磚頭

火焰附着着光陰燒黑燒舊了它

那是祖父炕底的第三塊磚頭 裡面藏有曾祖的指骨

火炮打來的時候,也折斷了曾祖的指骨

為了能夠迅速的逃 凝血的指骨被塞在了炕底

戰争慢慢結束了 曾祖獻給了戰火 沒能留下什麼

幸得祖父記得一塊指骨 可是饑荒的年代

餓殍遍野 人人都為生紅着眼睛 祖父惜命也惜曾祖的命

于是老屋的炕底多了第三塊磚頭 和其他磚頭一樣的磚頭

就好多年過去了,祖父也死了。 他臨死前壓着父親的手 說不出話 手指卻豎着三指向炕底

後來老屋廢棄了 野草和風吞噬了它 它岑寂無聲歇的消失在光陰裡 最終也變成了土壤 複原大地

有日子我們沒有想起老屋 想起祖父 想起曾祖

我們舉家逃離了村莊 輾轉在城市裡 愛着忘記着

就在這一天 我們一家全都在夢裡見到了祖父 他把一切的事由告訴了我們 我們沿着他的線索 果然在坍倒的老屋裡找到了那塊磚頭

找到了我們就快遺忘的記憶 老屋 搖響了一簇春枝 笑了

我想此時的祖父也應該笑了

我與烏鴉

文|塵駒

我與烏鴉的對話似乎神秘莫測

破曉黎明時,流落異鄉

被捅破的天空,有點不甘心

束縛于世間最荒涼的地方

盒子裡的靈魂就此穿插着呼吸

一千個死寂中,拔出眼珠

看那些極具恐怖的肉體,時常深夜

出來偷走我的夢魇

黑烏鴉在我深睡的途中,說一些

聽不懂的鬼話

白日囧光,烏鴉離開我的生活

死亡的房間出現,黑烏鴉就來了

初春有點瘆人,一百個孤獨的靈魂

從冰冷化作凄清的風

這時,沒有烏鴉,沒有道德綁架

更沒有亂作一團的怪物

【意首詩】欄目|極具行動的哲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