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春节期间,东莞市博物馆“华彩宫瓷—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宫瓷器展”颇受欢迎,不少市民纷纷前往,观赏来自沈阳故宫博物院的90件精美瓷器。

观展过程中,观众用现代审美解读了一件件宫廷瓷器,如“长了小耳朵的瓶子”、“双手叉腰的花瓶”、“仿佛在说‘放马过来’的龙纹图案”、“头顶大蒜的蒜头瓶”……这些鲜活形容的背后,反映的是瓷器中的精巧设计和吸睛亮点又再一次被人关注。

南方+记者特此整理有关瓷器形状的知识,带你解读瓷器“姿势”,读懂瓷器“知识”。

原来瓷器也会长“耳朵”

在“华彩宫瓷”展的瓷器中,不少瓷器的两侧都长有“小耳朵”,看上去与今日瓷器上用来握住的把手大相径庭。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这些部位在瓷器中被叫做“耳”或者“系”,它们通常出现在瓷器的肩部。“系”有捆绑、打结之意,在古代,这些“系”上通常有一个小孔,使用者可以用绳子穿过小孔后打上结,便可以轻松携带瓷器,提升运输的效率。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瓷器上的“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从最初的猪耳、牛耳、牺耳等家畜纹饰逐渐演变为龙耳、螭耳等,由原本“系”的功能逐步发展为以装饰功能为主,使瓷器有了更为优美和协调的曲线,同时也显得更为精致,增强了观赏性。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除了双系、双耳、单耳外,在瓷器的“耳朵”中,有一种名为“贯耳”的尤为特别。贯耳瓶两侧的“耳朵”呈短管式,据悉,这种瓷器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游戏——“投壶”。

瓷器拍照也喜欢“叉腰”

在逛展时,不少人喜欢摆出叉腰的姿势拍照留念。在本次的展品中,不少瓷器乍一看也如人一般摆出了叉腰姿势,或是单手、或是双手,在一众瓷器中尤为显眼和吸睛。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这些“叉腰”的姿势的瓷器有的是清宫的饮食用瓷,绶带状或者曲形的把柄往往是为了方便使用,和今日的茶壶、水壶把手无异。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瓷器里“小短腿”才是流行

不同于今日的“大长腿”审美,在古代瓷器中,“小短腿”才是最为常见和受欢迎的一类,尤以“三条腿”的瓷器更为普遍。瓷器“长腿”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瓷器的造型多元,其背后的来头也颇有讲究。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在本次“华彩宫瓷”的展品中,四足、三足的瓷器都有出现。据悉,瓷器的很多器型是从青铜器变化而来,最初是四足鼎,随着古人对科技的探索,逐步发现了三角形的稳定结构,由此催生了三足器物。

同时,古代有天圆地方的说法,用来祭天的圆鼎一般是三足鼎,用来祭地的方鼎往往是四足鼎。演变到瓷器上,圆形器物搭配上三足更为美观和使用,由此也更为普遍。

此外,在本次展览中也有一些“长腿”瓷器,比如清嘉庆款的青花勾莲纹高足杯,现代人的各种审美都能一一满足。

瓷器也爱模仿“葫芦娃”

近年来,各类早年国产动画“文艺复兴”,葫芦娃成为网络流行语的同时也掀起了模仿“葫芦娃热”。本次展览中便有几个长成“葫芦”样式的瓷器。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据介绍,葫芦瓶是一种瓶的样式,因外形酷似葫芦而得名,大多是用作陈设用品。在古代,“葫芦”音近“福禄”,有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葫芦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葫芦瓶常见,但本次展览中有一个“套娃”葫芦瓶尤为罕见。清乾隆款的粉彩镂空转心葫芦瓶是由景德镇窑所创,专供宫廷使用,数量极少,奇特之处在于它是由四部分组成——上部为套颈、中间为套瓶内芯、外罩镂空葫芦瓶形套瓶、下部为底托。转动时,瓶上的图案随之转动,颇有古趣,恰似纹饰等跃然“瓷”上,栩栩如生。

有“少女心”的瓷器也爱蕾丝花边

古代瓷器中,各种花卉不仅进入了瓷器的纹样,更进入了瓷器的形状之中。菊花花瓣形状、海棠花形状……各种花的形状化身成瓷器的“蕾丝花边”,让瓷器显得颇为精致,作为饮食用瓷时秀色可餐,方能配得上美味佳肴。

科普|新春来莞博“碰瓷”,这些“姿势”你一定要会

其中,海棠花式是古代盘式之一,流行于辽金时期,为八曲海棠花式,盘面扁长,宽边,平底,大多施以黄、绿、白三色釉,色彩娇艳,兼具实用与美观,体现了古代手艺人的智慧与匠心。

【撰文】马新杰 章倩倩 何绮莹

【创意】马新杰 曾競

【设计】曾競

【作者】 马新杰 章倩倩 何绮莹 曾競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