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给大家带来以下这篇文章,欢迎大家一起品鉴!

猪在大陆古代有着非常特别的寓意,汉字中的“家”分开就是房屋下面有“豕”,《淮南子》记载:“陈豕于室,合家而祀”,意思是古代家中普遍用猪肉来祭祀。而猪也就成了古人最早的图腾崇拜之一。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直到现在依旧有许多青铜器以猪的形状作为雏形,比如湖南湘潭出土的铜猪尊,就被称为“全球唯一”。而这头“猪”的来历还颇具传奇,是一对父子在家盖新房时挖出的,如今被湖南博物馆收藏对外展览。

1981年,许多外地打工人赚钱了第一个想法不是在外地买房,而是带着钱回家盖新房。毕竟在乡土情节严重的中国,落叶归根衣锦还乡才是重点,老一辈人也经常催促自己的儿孙,有钱了就回来盖新房,很快这种行为演变成攀比的风气,许多农村拔地而起许多新房。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来自湖南湘潭九华公社的朱桂武也在忙着盖新房,在老旧房屋的基础上不仅要修缮,还要加筑几间新房。好在朱桂武和父亲还有一些存款,招来亲戚好友和建筑工人,说着就动起工来。也不需要什么挖机,自己就能修一座舒舒服服的新房。

盖房第一步自然是要挖地基,而朱桂武房屋的选址却比较特别,位于湘江对面的一个山窝窝里,按理来说这里的土质以泥土为多。但是朱桂武挖着挖着却感到不对劲,原来一铁锹下去泥土没看到,出来的大多是沙土,这可让他犯愁了。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众所周知,沙土不积水,同时也不牢固,作为地基难免有安全隐患,但是开弓没有回头路,只能看看下面是不是都是沙土。很快朱桂武就发现,沙土越挖越细,仿佛就像是有人特意填埋的一般,直到他一铁锹挖到了一个坚硬的东西。

一开始以为是石头,朱桂武没在意,但是很快他发现,这个“石头”有些特别,看形状非常像一头猪。说这他把父亲喊过来,在一众人合力下把东西抬了上来,一看果然是一只“猪”。只不过这只猪全身由青铜铸造,造型古朴,还不是家猪,是一只野猪。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不过一两天的功夫,朱桂武家挖出青铜猪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村子,就连市里的文物局都被惊动。文物局派了专家前来鉴定,专家一眼就看出这只猪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随后马上封锁了朱家房子,一边召集人手一边保护现场。

经过专家的反复检验,确定这是一只商代青铜猪尊,作为商朝人祭拜神明的礼器,猪尊的大肚子的装酒,最多可容纳13公升。并且猪尊身上还有麟甲龙纹和兽面纹,造型古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据殷墟的甲骨文可以得出,商代人们已经开始驯服野猪,并且饲养家猪。而这尊青铜猪却依旧使用野猪的造型,或许是和当地人对野猪的崇拜有关,野猪在商代有辟邪且沟通神灵的说法,因此经常被用作娱乐神明的祭祀品,西周时期也有类似的青铜器。

湖南父子挖出一只“猪”,全球唯一一头,专家登门10次:捐国家吧

可惜的是,专家在朱桂武家附近并没有发现其他文物,这让专家不由失望。但是随即就找到朱桂武,向他解释了这尊青铜猪的价值和意义,毕竟当时全球就只有这么一头商代青铜猪尊。事后专家为了让朱桂武上交给国家,前后10次登门拜访,最后朱桂武决定听从专家的建议,将其上交博物馆,如今这尊意义非凡的青铜猪尊被湖南省博物馆收藏,感兴趣的朋友到长沙还能够看到他的身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