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谁根据国外名将们的训练计划,摸索出了科学的“土办法”来训练中国队员?

谁在半月板完全粉碎的剧痛中依然勇夺铜牌,最后坐着轮椅凯旋?

谁实践着“候鸟式滑冰”的训练计划,哪里先冷就先去哪滑,冻得受不了再到下一站?

BAZAAR在《中国冰雪传奇》现场由衷致敬这些中国体育事业的“破冰者”,是他们用一次次突破与超越,点亮速度滑冰的赛道,同时见证着中国力量的崛起和腾飞。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速度滑冰是人类至今为止依靠人力所能达到的速度最快的运动。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就有了自己的第一代速滑运动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速度滑冰就让中国站上了世界的巅峰。

第一批留学苏联的孙显墀教练找到了速度滑冰世界冠军们的训练线索,并摸索出一套科学的“土办法”来训练,结果真的培养出了世界冠军。

罗致焕、王淑媛和王金玉,第一代速度滑冰健儿们冬练野冰,夏练骑行;掉进冰窟窿里,就自己爬上来;靠跨着二八大杠、日行170公里练体能,靠拉20公斤重的壶铃练习弯道超越。

70年来,中国的速度滑冰项目走过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征程。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叶乔波

1992年法国冬奥会女子500米、1000米速滑比赛亚军

1994年挪威冬奥会女子1000米速滑比赛季军

叶乔波在1990年1月2号的日记中写道:“光荣的使命迫使我跳到虎背上,我爱这行。”

1992年第16届冬奥会上,叶乔波创造了历史,为中国代表团斩获了参加冬奥会以来的首枚奖牌,实现零的突破!而在1994年,为了在退役之前最后一搏,她宁愿放弃一条腿,也要延续自己的奥林匹克梦想。

“我就不要这条腿了,我就把生命扔到冰场上都可以,都在所不惜!(1994年冬奥会参赛时)完全是一个忘我的、没有任何杂念的状态。” 叶乔波回忆说。当时她的半月板已经完全粉碎,她就拖着一条伤痕累累的病腿,在挪威冬奥会上为中国保住了1000米速滑的一枚铜牌。拥有军人的钢铁意志和运动员拼搏精神的她,铸就一代传奇,缔造了90年代鼓舞众多国人的“乔波精神”。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张虹

2014年索契冬奥会速度滑冰女子1000米冠军

张虹为中国速度滑冰赢得了第一块奥运金牌,也见证了中国的国力、科技和训练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速度滑冰是一项很孤独的比赛,因为当你站上跑道,其实是按时间来排名,所以你要赢的人就是你自己”。张虹说:“这就是速度滑冰的‘零偶然’特点和残酷性。

起初,张虹专攻短道速滑,由于训练强度过重,最严重的时候“有11个月没有生理期,正常人的12项生理指标中,我有11项低于常人;那个时候我才20岁……我的妈妈快疯了,说我的孩子即使不当运动员,她现在连一个正常人都不是。”

后来有教练问她:“你愿不愿意尝试一下速度滑冰?”这句话点燃了张虹心中最后的小火苗,这是唯一可以坚持体育生涯的路。她开始转项,用了三年的时间钻研速度滑冰。

在索契冬奥会之前,张虹并没有太多的精神负担:“我的优势就是我的心态特别好……如果要想很多东西,你没有办法专注比赛。”她完全专注在自己的赛道上,终于滑出这么多年来最好的成绩,一举夺冠。

2015年,张虹担任中国申冬奥会形象大使;2016年迎来了个人运动生涯的巅峰,在自己的弱项500米上一年斩获了5次世界冠军,也创造了自己的瞬间时速。现在的她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依然为冰雪运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罗致焕

中国首位速度滑冰世界冠军

1963年速度滑冰世界锦标赛1500米冠军

1963年,中国队到日本参加世锦赛,从签证到训练,许多方面都让罗致焕感受到了中国人受到的歧视。中国队员都憋着一口气,决定冰场上一较高下。

决赛前,面对身高1.90米的竞争对手、世界名将伊瓦尔·默,罗致焕有点紧张;这时候,教练孙显墀喊道:“致焕!看看你胸前有什么,胸前有啥?”

“就这个,就这个衣服”,罗致焕说,胸前是清晰的“中国”两个大字和国徽:“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我知道为它争光,为它拼命。”头三圈,罗致焕太拼了,逐渐体力不支的时候,耳边响起了“致焕赶紧冲刺!提前冲刺!”

“我听了就赶紧冲刺吧,摆臂,结果我到了终点,比伊瓦尔·默多了这么一块。我就拿了世界冠军了!”罗致焕创造了历史。在1963年的世锦赛上,速度滑冰让中国站上了世界的巅峰。谁也没有想到,刚刚起步的中国,竟然创造了这样的奇迹!从此,冬季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上,也写下了亚洲人的名字。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1963年世锦赛上夺冠的罗致焕

即使训练非常艰苦,罗老依然热爱着速度滑冰这项运动:“在冰上滑,就像什么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他珍藏着自己首次获得世界冠军时所穿的那件比赛服,同它一起度过将近60载的岁月;今天在Bazaar的镜头前,罗老穿着比赛服拍照时,脸上仍是满满的自豪感。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孙显墀

速度滑冰运动功勋教练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孙显墀成为第一批留学苏联的教练。留学期间,他和许多世界冠军成为朋友;在那里,他看到了先进的训练方法,了解到苏联国家队的年度训练计划。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作为最早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孙老曾经是国家纪录的创造者,但是在苏联却连三级运动员的标准都达不到。“和苏联是全方位的有差距,太大了。我一定给咱们中国培养出世界冠军来。”

孙显墀因地制宜,果然研究出不少先进的训练计划。“比如说自行车,一开始我们训练25公里,后来一点点50公里,(又)增加到100公里、150公里,(罗致焕、王金玉)他们两个经历的训练,最高一堂课180公里,这个指标远远超过苏联国家队的训练指标。”

“这帮孩子遭罪了”,孙显墀说,除了运动量大,冬训时还有冻伤的风险:“那个时候冻伤是常事。”今天,在录制现场,90岁高龄的孙老谈起自己培养出的第一代中国冰雪健儿——这些为中国体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80岁高龄的“孩子”们时说:“他们是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王淑媛

1963年速度滑冰世界锦标赛1000米亚军

王淑媛是中国第一位赢得世界速滑奖牌的女将。她的脸上有一块黑斑,是当年滑冰冻出了一个大水泡,教练拿雪给她揉了揉,红了一层皮。“到现在就变不过来,就是黑。”

1963年参加速度滑冰世界锦标赛决赛时,和王淑媛抽在一组的是苏联名将墨洛瓦,是前一年的世界冠军;她的身高是1米79,王淑媛的身高则是1米60。比赛之前,墨洛瓦居高临下拍了拍王淑媛的脑袋,说了一些像是鼓励的苏联话。喊“各就各位”的时候,王淑媛忽然想我是中国人,你凭什么拍我脑袋,就上她后边拍拍她屁股,说你也加油。“我一想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就是打败不了世界,但是在亚洲也要拿冠军,当时就是这么一个心情。”王淑媛笑着回忆。

决赛打响时,“华侨都拿着小国旗在那儿喊China、China,我的心情就非常非常激动,无形中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劲,我就一鼓作气,拼命地滑,就是已经滑到极致了,筋疲力尽了!我把全世界冠军给赢了,只赢了一点点,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吧。她第三,我第二。”

王淑媛就这样一举拿下了世界锦标赛的银牌。在那个时代,这样的成绩非常来之不易。

她回忆说,那时就是“候鸟式滑冰”:“为了延长滑冰的时间,北安县冻冰早,黑河冻冰早,我们就像候鸟似的,能早一个月滑冰多练一个月”,哪里先冷就先去哪里,哪里冻得实在受不了了,再到下一站。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中国第一代冰雪健儿们,依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我把世界冠军给赢了,可能现在看起来就0.01秒”

王金玉

1962年速度滑冰世界锦标赛1500米铜牌

王金玉曾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多次打破国内外男子速度滑冰全能纪录,是世界大赛中最早崭露头角、为中国争光的第一代速度滑冰运动员。

“中国人到底怎么样,冰场上见,是不是?为中国人争气!”

王老回忆训练的时候,天麻麻亮,他就夹着冰刀找野冰去了。“看看哪儿有河沟子,早上冻冰比较早,先上那滑去。”作为60年前的队友,王金玉和罗致焕对当年训练的趣事还记忆犹新。罗老当年甚至滑过浮冰,还掉进去过;而机灵的王金玉就在一旁观察,“他滑得好我就下去,滑得不行我就不下去”,竟然一次都没有掉进冰里。

第一代速滑人的冬季训练,条件都很艰苦。王金玉的手,就在哈尔滨和日本的友谊赛上冻坏了,手套摘不下来,最后用剪刀才能整下来。现在一凉,他的手还是会发麻。王老无怨无悔地说:“那时候有一个信仰。国家培养我们很不容易,我们怎么报答国家,对得起国家和人民,是不是,这是我们的宗旨。”

(本文根据CCTV4《中国冰雪传奇》改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