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头条#讨债人的灯笼亮着呢
今天是大年初二,是吃面的日子,春节期间的几个歇后语也别忘了。
年三十的砧板——不能停
年三十就是除夕。年三十包饺子是天津人过年最大的事情。为了年三十的一顿素素静静的素馅饺子,天津人一进腊月就开始准备,例如要腌好腊八蒜,储备好白面、白菜、葱、姜,磨好菜刀,洗净砧板。临近除夕,又分别备好粉条、粉皮、香干、香油、虾皮、腐乳、木耳、香菇、面筋、鸡蛋、香菜、果子、酱油、食盐等等。日过正午,家庭主妇们就开始洗菜、剁馅,十几样东西,到下午四五点才掂配齐全。日头偏西时开始和面,“醒”到晚10时左右正好使用,期间用砧板剁肉馅。然后是包饺子、煮饺子、吃饺子。这样,深深的年根儿扎在砧板上,浓浓的年味儿浸在饺子里。后来,当遇到工作、工程、事情等必须接着往下干的情况,人们就会说:“年三十的砧板——不能停啊。”
讨债人的灯笼——亮着呢
旧时年关是穷人的鬼门关,一年的债务要在年终还清。实在无力偿还,就只好像歌剧《白毛女》里的杨白劳一样,在大年三十出去躲债。天津地区的规矩是躲到初一上午满街人时,就算过了关,之后再与债权人商议还债事宜。有的债权人为了讨得债款,打着灯笼至初一早上天大亮也不吹灭,人们问起原因,就说“灯还亮着呢”,意思是还在讨债的时限之内。例如,太阳都八竿子高了,路灯还没熄灭,人们就会说:“看,‘讨债人的灯笼——亮着呢’,快打电话给市长热线12345吧。”
大年初一拜年——彼此彼此
天津人大年初一出门拜年,遇见熟人后双手向对方一抱拳,爱说“恭喜发财”、“见面发财”之类,对方有时就说“彼此彼此”,是大家一起发财、都一样的意思。报载,某市长陪同一华侨富翁参观旅游景点,在门口看到一群乞丐,于是走上前说:“你们怎么天天在这里讨饭,影响市容。”某乞丐反驳道:“市长,咱们是‘大年初一拜年——彼此彼此’,只不过你要大的,我们讨小的。”某人每次讲话后都要加上一句:“咱们‘大年初一拜年——彼此彼此’。”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知道大家在心里骂我。”
开市就走——越过越有
旧时天津买卖家在大年初二(若皇历说不宜则改在初四)要开市,就是开张纳客。这一天,要请一位“大全人”(公婆在堂、丈夫健在、儿女绕膝的中年妇女)来家念喜歌。是日上午九时,“大全人”进门后开始边走边以响亮的声音念道:“开市大吉”、“吉庆有余”等等吉祥话,然后到家中各屋走一遍,尤其在老太太屋要坐下念“开市坐炕,人旺财旺”,离开时要说“开市就走,越过越有”,最后在“越过越有”声中走出大门。待仪式完结后,外姓妇女方可进入。例如两人对话,甲问:“日子过得还行吗?”“没问题。我是‘开市就走——越过越有’,省吃俭用呗。”
冷粘糕——心病
粘糕是天津人春节期间的传统小吃,取其谐音为“年高”,带有取吉之意,就和娶媳妇儿放栗子、小枣取其“早立子”一样。本来,粘糕是冷的,商店里卖的粘糕硬得很,必须煎着吃。粘糕是用粘糯米面制作,不像大米粗粮那样好消化,孩子再闹也不能多吃。天津卫老规矩,晚上吃粘糕不能立即睡觉,怕“拽”在心里。如果吃了冷粘糕,总想着不好消化,就会得心病。平时天津人说,谁谁谁心里装着一块冷粘糕,别以为这个人刚吃了块冷粘糕,是在说这人有一桩化解不开的心事。再说得刻薄些,是说这个人做过对不起人的事,愧疚,冷粘糕了。自己心里也有冷粘糕,譬如欠账还不起。有时候听天津人说:“我呀,什么也不怕,我心里没有冷粘糕。”大话中带着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