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作者:陶然江南

“千万个乡村里你是最美丽呀,那是因为果树多全是天然的,北国的乡村里只有你独特呀,那是因为河流多水是清澈的……”在2022年央视虎年春晚,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其中代表林单元进行展示的,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歌曲《敖鲁古雅》,通过短短时间的表演,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小鹿艺术团的孩子们,通过春晚的平台向世界展示了敖鲁古雅人的独特民族文化。

《土地的歌》演绎华夏大地原生态

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分为山水林田湖五部分。其中,山部分是由鄂西大巴山的石工号子《恩施抬工号子》,歌中“腰杆子往上顶,脚板子要踩稳”代表的中华民族在与自然和谐共进中总结出的道理。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水部分,由来自陕北的老秧歌调《艄公谣》进行展现,“九曲黄河十八道湾,风里雨里我浪花里钻”,展示黄河流域人们在黄土高原顽强生命的生存状态。

在林部分,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小鹿艺术团展示的敖鲁古雅人的独特民族文化。歌曲则是由布仁巴雅尔老师创作的鄂温克歌曲《敖鲁古雅》,“走过的乡村里你是最可爱呀,那是因为驯鹿多确实古老的遥远的乡村里只有你亲切呀,那是因为鄂温克人是善良的”。

田部分,由宁德畲族姑娘雷美凤、雷清梅用“双音”唱法为观众精彩献唱畲歌《采茶歌》。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湖部分,由白族张银耀小伙演唱大本曲《心肝票》。在这里,说个小知识,“心肝票”意思是“心肝肺”,“票”拼音白文是pia,在白语里是“肺”的意思。

大本曲历史悠久,以唱词为主,辅之以道白的说唱艺术,能演唱具有各种不同人物、情节为内容的长篇故事,唱词全用白族语,中间的夹白和韵诗多用汉语。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由鄂西大巴山的恩施抬工号子、陕北艄公谣、内蒙古鄂温克歌曲《敖鲁古雅》、闽东畲族双音、滇西洱海民歌组成的原生态情景表演《土地的歌》,用原生态音乐展示了祖国多民族的文化构成,山水林田湖的生命之歌交织在一起,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文化与自然、人类与世界和谐共生的历史画卷。

内蒙古鄂温克歌曲《敖鲁古雅》单元中,登上春晚舞台表演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小鹿艺术团的孩子们。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2015年8月,小鹿艺术团正式成立。成立以来,孩子们从呼伦贝尔草原走到了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登上了央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的舞台,还受邀赴日本、蒙古国演出。团员年龄从4岁到16岁。“小鹿”们除了鄂温克族,也有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等,对鄂温克民族文化的喜爱让大家聚到一起。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目前,小鹿艺术团是挂靠鄂温克族民间艺术团的民间团体,他们用民族语言演唱草原上传唱的民歌和童谣,用舞蹈呈现这片土地上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展示草原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小鹿艺术团也参演了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2年“中国娃 向春天”少儿春节联欢晚会。

敖鲁古雅----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敖鲁古雅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位于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根河市西郊,是鄂温克族最远也是最神秘的一个支系居住的地方。"敖鲁古雅"为鄂温克语"杨树林茂盛的地方"之意。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人,是中国最后一个狩猎民族,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大约是三百多年前从额尔古纳河北岸迁来的,人数不多,但一直保留着鄂温克人古老的文化习俗。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鄂温克是鄂温克族的民族自称,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他们主要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内蒙古和黑龙江两省区,蒙古国也有少量分布。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呼盟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鄂温克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数较少的一员,全国不足两万人。敖鲁古雅鄂温克又是鄂温克族中最少的一部分,户数不住200户,人口不足1000人,常年生活在森山老林深处,以狩猎和驯鹿为主,2003年为了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根河市人民政府将他们搬迁到山下,从事驯鹿和旅游业。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彻底结束了不分冬夏穿兽皮、餐风露宿的原始生活,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由桦树张制成的尖顶型简易房屋),以驯养驯鹿为生。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猎民敖鲁古雅河畔安家,实现了定居。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据历史学家的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而雅库特人就是生活在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猎民,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大陆最后的狩猎部落,而离此并不遥远的鄂伦春人,1996年放下了手中的猎枪,全面禁猎。

敖鲁古雅----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在西方的传说中,圣诞前夜,圣诞老人乘驾由9只驯鹿拉的雪橇在天上飞翔,来到你的家里,从烟囱爬进屋内,给孩子们送上他们期盼的礼物。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唯一一种动物。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驯鹿主要分为北欧拉普兰人和中国北方鄂温克人驯养的驯鹿。

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主要由位于呼伦贝尔根河市鄂温克族敖鲁古雅人来驯养。小编曾多次来到根河,也多次亲眼见过驯鹿。冬季的驯鹿,穿行在林海雪原中,林间能够听到鹿铃的串串回响;夏天的驯鹿,驻守在敖鲁古雅人的旅游点,与游人摩肩接踵,异常温顺。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鄂温克猎民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过去,敖鲁古雅人养驯鹿只是作为运输工具,一头驯鹿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每小时可以行走5公里。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驯鹿鄂温克人受到党和国家的极大关怀,生活状况得到极大改观,逐渐开始了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五十年代以前,鄂温克族猎民仍然保持着原始社会末期的生产、生活方式,吃兽肉、穿兽皮,住的是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罗子"(由桦树张制成的尖顶型简易房屋),以驯养驯鹿为生。1964年,割鹿茸取得了成功。驯鹿慢慢不大用来运输了,而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

由于大兴安岭的森林资源在半个多世纪以来遭受了过度的破坏,加之198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颁布,驯鹿鄂温克人世世代代赖以为生的狩猎生产活动被限制。2003年,驯鹿鄂温克人开始了生态移民,彻底放下了猎枪,这对他们来说是艰难的改变。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由于驯鹿的需要食用原始森林深处的苔藓和无污染的水源,直到今天仍有少数驯鹿鄂温克人在一年夏秋季留在了山上,过着心中的游牧生活。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如今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淳朴的民俗民风却使终保留着。驯鹿鄂温克人在千百年来的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狩猎文化、熊文化和萨满教文化等极具独特性,是大陆少数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随着现代文明的渗透,拥有着独特民族文化的驯鹿鄂温克人正面临无情的挑战。

内蒙古鄂温克敖鲁古雅文化,登上2022年央视春晚

驯鹿鄂温克部落最后一位老酋长——玛力亚·索老人曾说过,“大兴安岭的山林中只要有部落的老者和驯鹿在,就会有古老的驯鹿文明存在。”#内蒙古头条##敖鲁古雅##大兴安岭##鄂温克##2022虎年春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