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乡浸透亲情温情的年俗大年初一六点半闹钟响,就强忍住熬夜未解的疲乏从被窝里爬起来。因为还要开车三四十公里回老家,去给已故

作者:中医尹亚东主任

家乡浸透亲情温情的年俗

大年初一六点半闹钟响,就强忍住熬夜未解的疲乏从被窝里爬起来。因为还要开车三四十公里回老家,去给已故的老人们上坟,因为他(她)们都在等着儿孙去“送钱”祭奠!而且,这简单却又静穆的仪式,都必须要在太阳升起之前完成,所以是要早起的。

车近老家,天光已逐步放亮。已经上过坟和正去上坟的人们络绎不绝。太阳还没有露头,但已经可以感知天气的晴朗,早春凉冷的空气如水如冰如玉,澄澈清明的让人不忍亲近。而且因为没有一丝的风,上坟后烧纸的烟雾,袅袅的升腾,逐渐融入已有的薄雾,又如丝带一样缓缓飘散,缠绕着颇有几分恍惚朦胧的两个世界的诗意田园。

老人们的交代,准备好的烧纸必须要放在依坟而画的半圆里点燃,应该是划界保护的意思,否则就可能被孤魂野鬼抢走。然后还要呼唤老人们起来,收拾保护好自己的钱财、享用儿孙们的酒肉贡饗。因为老人们一般故去都已很久,所以基本上已没有多少悲戚,所以可以和老人们无话不呢喃,甚至可以打趣戏虐两句。相信在这一刻,每一个上坟的人恐怕都宁愿存有另一个世界,而故去的老人们也肯定是在那个世界里,慈祥安静的看着自己,笑眯眯的听着自己唠叨!这一切与迷信无关,只关乎温馨亲情!因为那一抔黄土,其实寄予了我们太多的追思和忆念!

几十年前那时候,需要做的其实更多。那时候每到除夕入夜,小叔都会去坟上,虔诚的请他的祖父也就是我的曾祖父,回家过年。蹲在坟边做背负状,一路小心翼翼驼老人家回家。而家里早已准备好大椅子,在尊贵的主位上虚位以待。心里的老人安坐之后,这个椅子就任谁也不能再坐!享受子孙们的祭拜,包括必备的饺子汤的“浇奠”,和家人一起团团圆圆的过年。然后,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再背上老人家送回坟上。这个做法,在小叔去周口定居以后,基本就荒废了。但祖父、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恭恭敬敬的写好祖宗牌位,由祖母和母亲燃香后祝祷,遥祭招引先人们回家过年,这个仪程却是从来没有漏掉过的。

纸钱徐徐燃尽之后,天基本上已大亮。奶奶在世时,这个时候一定是在催促赶紧吃早饭,因为拜年的族家宗亲马上会到家!我们的家族比较庞大,且因为从第一代专职医生尹凤袍老先生起,作为长房长子,所有的祖宗牌位都由我家保管,所以大年初一家人们是要到我家统一祭拜祖宗的。这个仪程一直坚持到“文化大革命”所有的祖宗牌位被烧毁以后。但家族的血肉亲情,却以第二个形式,也就是“祭祖”之后要到家看望各房老人的“拜年”仪程为另一种纽带,继续顽强的流传。所以但凡家有长辈老人者,都会备好糖果吃食,等候晚辈上门。而晚辈,则会成群结伙,次第拜访家族长者,以前也会有磕头跪拜,现在则主要是问候安好、叙叙家常。温馨的祝福不绝于耳,暖暖的亲情弥散于百骸四肢。

串门直到将近中午,才拜望完家族所有的长辈。婉拒了诸多挽留,开车回县城。这就是我为什么坚持维修好老家祖宅,且年年清明节必回老家添坟的原因所在。这两个坚持似乎阴阳悬隔,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都是我精神和血脉的根脉源泉,因为我和我的子孙们都需要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即便年轻懵懂的时候不在意甚至抵触,但到了成熟沉稳的时候,其实谁都会需要!因为人不可能总活在物质里!

接下来,就是正月十五了。在焚化了已供奉整个年节的先人牌位以后,送先人们离开阳世的家以后,上坟“散灯”也是后辈们必走的仪程。

我小的时候去坟上“散灯”,一般都是提前做好的专用灯,名曰“高照”。由大概一米多高的一截高粱秸制成,一头劈开撑起来糊上白纸,形如喇叭,喇叭底部放进去蜡烛点燃,叉立在旷野里颇能防风,为的是给故去的亲人们照亮阴间黑暗难行的道路。所以每个坟头都会有儿孙插上的少则一支多则数支的“高照”。后来很多人也就是在坟边背风之处挖个坑放上点燃的蜡烛代替,现在则是做成的工艺品电子蜡烛替代,但心里那份情义是一样的。夜幕降临后,极目四野,点点烛光像极了浩瀚星空。有了这漫天星光,相信即便有阴间,那里的阴暗冷僻也必会灰飞烟灭,而我们的亲人们,也必会沐浴在这点点温暖之下而不会孤单清寂!

西方人其实很难理解,中国为什么会出现那么波澜壮阔几乎席卷全国的“春运”?多少垂暮老者为什么就为了在父母坟前烧一把纸钱而不远千里万里?其实家族亲情是中华民族融入血脉的最具特征的文化基因!这里面既包括对现实世界亲人的情愫,亦不会忽略对另外世界亲人的感念!现实世界里的亲情通过团聚纾解。而如果没有了旷野里那一堆黄土,没有了年节的上坟祭拜,我们心里的那一份浓浓亲情,在老人故去以后,又该如何释放呢?物欲横流之下,其实我们都需要一片澄澈清灵的精神家园以寻求哪怕是片刻的宁静温暖!

慎终追远不忘先人,奉死如生亲情延续。所以要感谢您,这心灵融通、薪传不熄的文化,这盛满情义、温暖处处的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