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被孔子当傻子,后来逃难到陈国做了官,活了128岁被称赞2000年

他被孔子当傻子,后来逃难到陈国做了官,活了128岁被称赞2000年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是一位博学多才又胸襟广阔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以“仁爱”为中心创建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学说。孔子收了不少徒弟,其中比较成器的有72人,他们被后人称为“72贤士”;成就不及那72人的3000名徒弟则被人们称为“3000弟子”。

所谓:“龙生九种,各有千秋。”孔子的学生也不是个个一模一样,其中也有一些外表看起来不起眼却非常有内涵的人才。曾经有一位人品非常好的贤才叫做高柴,他是孔子的徒弟,起初他被孔子当成了傻子,但是后来逃难到了陈国却做了官,结果活了128岁,被后人称赞了2000多年。

高柴,字子羔,男,出生于公元前393年,长大成人后身高不足5尺,出身高贵,本是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文公的第18世孙。按照常理来说,国君的后代通常都是气质典雅又长相俊美的王子或者贵公子,然而这位齐国贵公子高柴却比较悲催,因为他不但长得有些影响市容,而且还身高严重偏矮:身高不满5尺。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度量单位比较混乱,因此这里就以秦国的1尺=23.1厘米为衡量单位。按照1尺为23.1厘米计算,5尺就是115.5厘米,那么身不满5尺的高柴身高就只有1米15不到了。本就长得不好看,再又身高不足1米15,因此齐国贵公子高柴的颜值分严重不达标。

他被孔子当傻子,后来逃难到陈国做了官,活了128岁被称赞2000年

孔子在众人眼里就像圣人一样,而圣人似乎是不会犯像以貌取人这样的错误。可是孔大圣人却偏偏也有时候会以貌取人。就在高柴刚刚拜孔子为老师时,孔子一看自己这位新收的弟子不但长得丑而且还身高不到1米15,心中就犯起了嘀咕:“这人怎么像个傻子似得?”《史记》上曾记载:“孔子以为(高柴)愚。”说白了孔子刚开始并没有认为高柴会有什么过人的表现,而只是把他当成了傻子似得愚人一枚。然而高柴的外表欺骗了自己的老师孔子,他其实是一位非常聪明又厚道的好人、好学生。

其貌不扬的高柴在孔子门下不但学到了许多丰富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些都为他未来做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柴不但敏而好学,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厚道、公正、正直又非常懂得体恤民情的人,因此这样的人做了官必然是一位正直无私受人爱戴的父母官。

起初,高柴的同门师兄弟子路向鲁国推荐高柴做了名为“费邑宰”的小官。“费邑宰”就是费邑的地方父母官——县令。根据史料《通典》卷三三《州郡下·县令》记载,县邑的最高行政长官在鲁国、卫国叫做“宰”,在楚国则称为“尹”或者“公”,在晋国则名为“大夫”。

他被孔子当傻子,后来逃难到陈国做了官,活了128岁被称赞2000年

当子路推荐高柴去鲁国做县令时,孔子仍然非常不看好这位徒弟,甚至还说:“(高柴)做县令不是坑害别人家的孩子吗?”孔子为人师表,又是一位非常严谨的人。他能够公开“官宣”不看好自己的徒弟,可见他平时对高柴是多么不待见,然而高柴却以实际行动打脸自己的老师孔子。

在任职费邑宰期间,高柴公正廉明,爱民如子,明察秋毫,把整个费邑治理得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此后,高柴历任鲁国郕宰、武城宰,并且依然保持着一颗仁爱之心,坚持仁政,执法公正,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由于高柴取得了这些不错的政绩,因此他的老师孔子不再看不起这个学生了,甚至对其称赞有加。

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了政变,时任卫国士师的高柴也不幸卷入了这场叛乱的漩涡,好在他的预判能力非常不错,第一时间逃离了卫国,最后安然无恙;高柴临行前,还劝同门师兄弟子路千万不要回宫,结果忠勇的子路为了国君社稷同时也为了孔子的名声而回宫平叛,最后壮烈牺牲。事实证明,高柴不但为人正直,而且对于事物的预判能力比较强,这些都是有利于他做官的本身硬条件。

他被孔子当傻子,后来逃难到陈国做了官,活了128岁被称赞2000年

高柴逃亡到了陈国的阳夏梁乡,也就是今天的太康县高贤乡,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由于高柴出身名门,又是孔子的徒弟,之前又有为官清正廉明的好名声,因此他在阳夏梁乡非常受当地人的喜爱与尊敬。据资料记载,高柴从公元前521年出生,一直到公元前393年才病逝,足足活了128岁。

同时,当地人一直对他非常推崇,并且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在这2000多年里,当地人仍然非常敬重这位孔子的高足。虽然高柴身高不足1.15米,外表看起来也不大好看,但是他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与人品赢得了老师孔子以及世人的尊重,甚至还被后人称赞了2000多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