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不相信童话和奇迹,人不能被称为人类

金晓宇译著罗伯特·伯德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的元素》前天就读完了,赶上月末和春节,公众号里连续感慨了两天与读书无关的话题。

就在今天上午,还忍不住在记事本记下这样几句话:

过年真的好吗?

小时候,过年总是最盼望的时刻。一双新袜子,一盘平时难得吃上一回的饺子,就心满意足。

小时候,压岁钱是稀罕物。

写到这里,就突然觉得内心深处的感触还是存在心里吧,毕竟是大正月初一,别因为自己的实话惹人不快。

继续分享金晓宇译著的随手记录。

P s:以下墨绿色字体为原文,阅读笔记以正常字体显示。

在整个历史上,艺术家已经反复发现,当他们把观察和记录的束缚放到最突出的位置,也就是当他们使再现从属于呈现时,他们才是最现实主义的。

首先得迈进艺术的大门,具备了艺术家基础,然后才会有这样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行为。现实里那些丑态毕露的“艺术”行为,与真正的艺术无关,不过一些小丑在那里扭扭妮妮洋相百出的博取眼球而已。

银幕不是简单地照亮物体,它创造了一个空间,在这里观众遭遇现实。

一本书,尤其一本好的传记,也多少有这样的效果。

我认为自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生活在自己的国家,思考和我同时代的人同样的进程和问题;我以同样的方式爱、恨和烦恼,因此,我认为我表达了人民的想法。

塔可夫斯基无疑是一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从他这段面对采访者所说的话就足以见得。说白了,他是个非常讲政治的人,至少为了达成他自己的目的,他可以游刃有余的这么去做。难能可贵的是,政治正确只是他为了在自己的电影中自由表达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为了迎合“圣意”。

一句话,塔可夫斯基自始至终只是表达了他自己的想法。没有谁可以代表人民。从这个角度来说,“代表”这个概念或者物种的出现,就是人类自我欺骗的基因突变产物之一。有时候,难免让更多被代表者认为这是一个肮脏龌龊的存在。

你想象你出生的和多年未见的家的方式,以及你在较长的时间后对这个家的直接思考,二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经塔可夫斯基这么一说,才发现自己之前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个关于“家”的思考题。一直以来,家是一个经常挂在嘴边却又模棱两可的概念,有时候这个概念简单为一所房子,有时候这个概念又等同于父母……

这样让我突然更深一点领会了《大学》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齐家”中的“家”才更接近塔可夫斯基这段话中所提到的“家”的概念。

社会自由的阶段,那时人类不用再担心他每天的面包、他头上的屋顶、他孩子未来的保障;那时他将能够以他从前致力于外部自由的相同精力探索他自己的内心深处。

塔可夫斯基的预言,我不清楚在苏联有没有实现,或者在苏联解体的残骸上有没有实现。只是,在这片几乎自始至今克隆“苏联”模式的土地上,他的预言还是停留在预言阶段。

没有精神力量的巨大支出,就不可能获得生命的知识。在这条道路上可能会有重大的损失,但是成就会更加深刻和丰富。

这是塔可夫斯基的洞见。

我在想,如今行尸走肉越来越多,缺乏精神力量是其中一个不可低估的重要因素。精神贫瘠,自然造就身体和大脑的巨大空虚,这种空虚也只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才能填充——垃圾思想,垃圾书籍,垃圾食品,垃圾信息……一个被垃圾强力占据的人间,与地狱又有什么区别?

塔可夫斯基强调,在寻找个人的东西的过程中,他找到了客观的、可证明的东西——不是压抑的回忆而是清晰的视觉。

塔可夫斯基强调的,我的理解简单异常——走在路上,一直走在路上。

让脚步去感受,让眼睛去感受,让整个身体去感受,那些因为陌生与新鲜带来的视觉冲击,彻底放弃过去,让记忆复归原本平常、稳定的状态。

这样,一个人才可以与自己握手言和,才可以与自己齐头并进,才可以与自己共享快乐却又无法改变的短暂的时光。

不相信童话和奇迹,人就无法生存,而且不能被称为人类。

保持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

【这句话也是本文标题的来源。】

读完,我写下了我的推荐理由:

金晓宇翻译的这本书读完了,尽管专业性很强,甚至强到有些晦涩,可还是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译文的流畅。

如果把这本书作为“电影阅读指南”,多少还是深奥了一些。

值得一读!特别推荐!

春节快乐!辞旧迎新,虎年生猛!

2022年2月1日春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