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苏一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扭打在一块,爸爸在旁淡定包饺子

现在,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家庭教育理念也在不断革新。很多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都因为涵盖很多封建观念而被一步步摒弃,如今,家庭教育的主流思维几乎都是围绕“尊重”二字展开,要求家长把孩子当作平等的人对待,不能打骂,要给孩子多讲道理。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确实受到了尊重,但父母的权威却遭到了削弱,很多孩子在家里几乎无视家长。近日,常州就有一个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产生冲突,居然扭打在一块,更让人气愤的是爸爸还能淡定地在一边包饺子。

江苏一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扭打在一块,爸爸在旁淡定包饺子

事情发生在江苏常州一户家庭,由于正值春节期间,学校早已放假,孩子开始了愉快的寒假生活。妈妈与孩子的“冲突”源自一杯水,当时,母子二人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妈妈看了一会兴许感觉到口渴了,就让孩子倒一杯水。不料,孩子看电视也非常入神,不愿意去看,十分干脆地拒绝了母亲的要求。母亲有点不开心了,就说:“快去,不然老娘削你!”要是换作以前的家庭,妈妈这么说了,孩子就算心里有怨言,也会乖乖地去倒水。可是,现代教育理念灌输成长的孩子就不是这样了。

江苏一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扭打在一块,爸爸在旁淡定包饺子

男孩丝毫不在乎妈妈的“威胁”,很不在意地回答道:“不去就不去,要削我就来呀!”孩子目无尊长的态度,一下就点燃了妈妈的怒火,对着孩子的后背就捣了一拳。要是换成小时候的我,被妈妈打了一拳,必定老老实实地听话。这个男孩并没有,还回头怒气冲冲地瞪着妈妈,一手还紧紧握住了妈妈的手腕,大有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妈妈更加生气了,这么无法无天的孩子一定要教训,就起身打孩子。

江苏一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扭打在一块,爸爸在旁淡定包饺子

既然男孩敢瞪着妈妈,还抓住妈妈打人的手,自然不会放任被妈妈打,直接还手,一对母子就从沙发上扭打成一团,之后,又一起滚落到了地上。妈妈的斗争经验显然更加丰富,她跨坐在孩子身上,一只手控制住孩子的胳膊,一只手薅住了孩子的头发,疼痛让男孩失去了抵抗力。这时,大家通过视频的镜头看见就在沙发背后的餐桌旁,爸爸也在,他正淡定地包着饺子。网友开玩笑地说,这个爸爸一看就是久经沙场,见惯了大场面。

江苏一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扭打在一块,爸爸在旁淡定包饺子

玩笑归玩笑,当我们笑完之后,也要理性地分析事件背后的真因。看这个男孩的个头顶多只是初中生,妈妈让他去倒杯水,不倒也就算了,妈妈揍他,他居然还敢还手。什么样的孩子敢这样做?以前的孩子不敢,现在都是那些倡导尊重孩子的家庭,才会培养出这种目无长辈的孩子。家庭教育中,我们是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多了解孩子的想法,但是,家庭中最基本的长幼秩序也要让孩子清楚,这是大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常识。否则,孩子小时候在家稍不顺心就敢和父母对着干,父母也许能让着他。长大了,走上社会,若是动不动就撂挑子,吃亏的肯定是孩子。

江苏一男孩放假在家,与妈妈扭打在一块,爸爸在旁淡定包饺子

还有一个让人痛心的场面,尽管妈妈和孩子的扭打,最终看来应该是妈妈占据了上风。可是,自始至终,爸爸一直在旁边淡定地包饺子,如果不是镜头特意切换到爸爸,谁都不知道原来爸爸就在旁边。这让人有点心疼妈妈了,儿子都敢和妈妈打架了,爸爸居然无动于衷。这说明什么?孩子最善于察言观色,他敢和妈妈对着干,显然清楚爸爸会“不吱声”,这也说明平常生活中,爸爸或许并不尊重妈妈,孩子有样学样,才敢和妈妈动手。

我们常说,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言传身教”。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也至关重要,一个父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母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