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文 | 读书君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节,这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会吃年夜饭,寓意辞旧迎新、团团圆圆。

然而,看似欢天喜地的日子,却有人欢喜有人愁。

对于富人家来说,过年过节,不过是在平常之上,多一份欢天喜地的节日氛围。但是对穷人家来说,却是一件极为伤脑子的事情。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01 富人家过年,可以有多奢华?

有句老话说“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说得不过如此。

在老曹笔下的小说《红楼梦》中,如此写到富人家过年时的场景描写:

宁国府的管理农庄的管家又像往年一样,带着一大队的庄稼壮汉,拉着牛车,赶着马车,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送年货的队伍,朝着东家贾政送去一年的礼品贡物。

原文如此写道:

大鹿三十只,獐子五十只,瓟子五十只,暹猪二十个……熊掌二十对,鹿筋二十斤,海参五十斤,下用常米一千石,各色干菜一车,外卖粱谷,牲口各项折银二千五百两。

可以说,这其中的年货,随便拎出一样,不管是鹿,麂,熊掌,野猪等等,都足于让穷人家触不可及。这些礼品,纵使放在今天,也同样是极稀缺的珍贵品(当然,如今非法买卖动物是犯法的,请勿乱捕抓、倒卖!)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当然,以上谈到的这些礼品,都只是富人家平常过年过节收到的赠送品而言,有钱人家过春节,本身就已经尽显奢华隆重。

比如《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写到:

当下已是腊月,离年日近,王夫人与凤姐置办年事。”而年事最重要的一项习俗活动就是祭祖。为此,宁国府的宗祠被打开,让人重新打扫,将贡器收拾干净,以备祭祀所用。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其过年经历的时间,就长达半个月之久。有钱人家过年,不仅礼节多,其吃喝玩乐的法子也是五花八门。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小说《红楼梦》中写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上,贾府的大花厅就摆上了数十桌的酒席。此外,还特意请了唱戏的班子,贾母看得高兴了,就随手给戏班子打赏几个钱。

而这过年过节的方式,也不过是富人家最平常不过的经历和体验而已。

02 穷人家过年,可以有多苦?

而反观穷苦人家,则是一种完全不同,甚至说截然相反的经历。

杜甫有句古诗唱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得不过如此。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人生在世,人人都处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所遭遇的一切,都不尽相同。鲁迅曾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正如其在杂文中所言: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死去的母亲。

春节,中国人最隆重,也是最为盛大的节日。但是,在这样一个本应该充满欢乐和幸福的日子里,有些人却因此而伤尽了脑子。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几千年来,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从未减退过。过年过节,本来就是费周折的事情,如果说,200多年前,曹公笔下的《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之家,过春节是繁华、奢靡是必然,那么穷人家过年过得煞费心血也注定成必然。

说到此,不得不提鲁迅《祝福》笔下的祥林嫂,这个在大年三十,在鞭炮齐鸣的除夕之夜,在风雪交加的街头,她像一个草芥。带着悲伤和遗憾,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这个悲苦的场景,让无数读者为之心头一震。

与之相似的,还有安徒生笔下那位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欢乐,举杯共庆的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也同样让人痛心。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年关”、“年关”,对于穷苦人来说,过年如过关,这名字光听起来,就知道有多么难。

关于这点,读书君在此前的文章中,就曾比较细致提到过,穷人家过年需要面对的各种窘境之事。

在过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穷人家平时本来就过着“饮薯汤,面青黄,脚酸手软”的苦日子,到了年底,更是常常被催债,生活有多苦,不言而喻。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在旧社会,穷人家怕过年,一是没有钱还债,二是没钱置办年货。

关于年关躲债的方式,可谓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比如:

装病法:假装生病,或住院,或病入膏肓的状态。看者心生怜悯,亦或者丝毫拿不出办法,就此躲过“年关”。

装死法:躺在床上,子女哭丧,烧纸钱,催债人见状,通常是退避三舍,毕竟大年将至,谁也不希望沾上晦气。

自杀法:这种方法类似于女人撒泼打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手段,家人配合着演出,催债人看到了,恐怕也是赶紧逃不过,毕竟谁也不希望“摊上”命案,吃上官司。

躲藏法:债主上门催债时,藏在稻草堆、箱子等隐蔽的地方。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为了躲债,欠债人可谓是使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

关于过年躲债,胡适曾在《四十自述》中回忆到过新年家里遭遇讨债的场景: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出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求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着灯笼走出去。

在年关,遇到讨债催债的事情,旁人顶多就是看客,冷眼旁观,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其人生的悲欢冷暖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在那个生活条件比较艰难的环境下,穷苦人家别说是可以吃上肉,就连吃上红薯、洋芋,想吃饱饭都可能成为一种奢侈的愿望。

要知道,即便是在我们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红薯,也是明朝时期才被引进中国的,中国大众吃上红薯的历史,也不过才几百年。

除此之外,别说红薯,在古代,穷人家过年,连用食用油,尤其是植物油来煎烤食物,都成了奢侈品。

早期,只有皇宫贵族的人家,才能用得起食用油,后来,直至宋朝时,随着榨油技术的发展进步,植物油才渐渐走进普通百姓家里,而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03 读书君说

时光总是匆匆如流水,带走了太多的东西,唐朝刘希夷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道出了太多东西。

一年又一年,有人将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有人将日子过得一塌糊涂,贫困潦倒。

春节,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之一。不管有钱没钱过年,在中国人心中,春节的重要意义是不可取代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贫困百姓的帮扶互助,穷人家没钱过年的现象,渐渐消减。

参考资料:

唐怡园,富人过年,穷人过关

图片源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富人过年,穷人过关”,穷人和富人过年,到底有多大的差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