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江融亿投资创始合伙人刘红春:国内芯片行业突破有两大机遇

作者:王琦 78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罗荣琦东莞10月12日报道,在东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经全传媒集团的指导下,《21世纪经济报告》与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志成年会暨半导体产业峰会,浙江荣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宏春分析, 行业现在面临核心短缺问题,最早起源于海外国家,是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半导体供应政策的变化。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造成破坏。后来,新冠肺炎的爆发导致半导体供应链全方位受到巨大冲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本土经济"增加了对PC、平板电脑、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国随着隔离政策的爆发,对半导体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了巨大影响。

造成这种影响的核心原因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全球产业分工非常细致,在很多细分行业出现独家供应商,一旦出现供应链环节问题,就容易造成一系列问题。"业内人士会知道,供应链稳定性的核心是是否有多个可靠的供应商。半导体行业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特点,事实上有很多独家供应商,一旦一两家上游材料企业出现问题,就会逐渐影响所有企业紧跟产业链。他进一步指出。

浙江融亿投资创始合伙人刘红春:国内芯片行业突破有两大机遇

(图为浙江融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刘红春)

刘洪春介绍,荣亿投资了很多企业使用各类芯片,"我们投资过很多汽车电子企业现在都受到了特别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客户供应链安全的重要性,还需要有备份更换方案。"

目前,芯片张力已经有所缓解,存储芯片在不久的将来甚至开始出现价格下跌的现象,但MCU、模拟器件等成熟路线的产能受到了很大影响,对汽车等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例如,他说,一家领先的汽车电子公司在其基金的一个领域,今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芯片供应商,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但由于缺货问题,今年已经进口。

在谈到芯片领域国内产业生态能够实现全球突破的方向时,刘红春认为,领先领域的机会主要在于新型原创技术路线芯片和面向应用的SoC芯片的场景组合。"的确,中国拥有许多优秀的半导体人才,他们可以通过原创的颠覆性创新在某些方面成为全球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投资了一家企业。"

关于半导体的重点投资领域,刘红春也非常看好半导体产能向中国转移带来的发展机遇。他指出,中国市场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芯片,但从国内独立设计公司和晶圆代工厂商的角度来看,它仅占全球半导体产能的5%-6%,因此相关材料和设备存在重大发展机会,在某些细分市场中仍存在进口替代的投资机会。

如今,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心之一,这也是由大湾区本身的禀赋决定的。关于大湾区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潜力,刘洪春认为,半导体产业最活跃的永远是设计公司,它们基本上是跟着市场、人才和产能走的。

具体而言,他指出,首先,从市场角度来看,大湾区初创企业的风格非常务实和有活力,这是最符合市场经济的企业发展模式,对于2C端消费电子企业来说,这里有肥沃的发展土壤,也给半导体企业带来了足够的市场发展机会。其次,从人才的角度来看,大湾区本身已经拥有了华为、中兴、比亚迪等世界知名企业,其半导体板块团队非常强大,具有国际视野,在技术研发方面经验也非常丰富,而大湾区还包括知名大学及其在国内外的分支机构, 每年培养半导体人才的同时,也进一步支撑着市场需求。第三,从产能来看,如广东核心这样一批知名的半导体晶圆制造企业,半导体密封企业落户大湾区,也有效推动了大湾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所以,结合市场、人才和产能,整个广东、香港、澳门和大湾区半导体行业将在中国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我对这一趋势非常有信心。"刘红春继续说道。

详情请下载21金融APP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