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浙江融億投資創始合夥人劉紅春:國内晶片行業突破有兩大機遇

作者:王琦 78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羅榮琦東莞10月12日報道,在東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财經全傳媒集團的指導下,《21世紀經濟報告》與東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志成年會暨半導體産業峰會,浙江榮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劉宏春分析, 行業現在面臨核心短缺問題,最早起源于海外國家,是中國高新技術企業半導體供應政策的變化。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鍊造成破壞。後來,新冠肺炎的爆發導緻半導體供應鍊全方位受到巨大沖擊,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本土經濟"增加了對PC、平闆電腦、手機等消費電子産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各國随着隔離政策的爆發,對半導體供應鍊的穩定性造成了巨大影響。

造成這種影響的核心原因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球産業分工非常細緻,在很多細分行業出現獨家供應商,一旦出現供應鍊環節問題,就容易造成一系列問題。"業内人士會知道,供應鍊穩定性的核心是是否有多個可靠的供應商。半導體行業具有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特點,事實上有很多獨家供應商,一旦一兩家上遊材料企業出現問題,就會逐漸影響所有企業緊跟産業鍊。他進一步指出。

浙江融億投資創始合夥人劉紅春:國内晶片行業突破有兩大機遇

(圖為浙江融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夥人劉紅春)

劉洪春介紹,榮億投資了很多企業使用各類晶片,"我們投資過很多汽車電子企業現在都受到了特别的影響,這充分說明了客戶供應鍊安全的重要性,還需要有備份更換方案。"

目前,晶片張力已經有所緩解,存儲晶片在不久的将來甚至開始出現價格下跌的現象,但MCU、模拟器件等成熟路線的産能受到了很大影響,對汽車等行業産生了很大影響。例如,他說,一家領先的汽車電子公司在其基金的一個領域,今年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國内晶片供應商,這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但由于缺貨問題,今年已經進口。

在談到晶片領域國内産業生态能夠實作全球突破的方向時,劉紅春認為,領先領域的機會主要在于新型原創技術路線晶片和面向應用的SoC晶片的場景組合。"的确,中國擁有許多優秀的半導體人才,他們可以通過原創的颠覆性創新在某些方面成為全球上司者。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投資了一家企業。"

關于半導體的重點投資領域,劉紅春也非常看好半導體産能向中國轉移帶來的發展機遇。他指出,中國市場消耗了全球近一半的晶片,但從國内獨立設計公司和晶圓代工廠商的角度來看,它僅占全球半導體産能的5%-6%,是以相關材料和裝置存在重大發展機會,在某些細分市場中仍存在進口替代的投資機會。

如今,內建電路産業的發展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心之一,這也是由大灣區本身的禀賦決定的。關于大灣區半導體産業發展的潛力,劉洪春認為,半導體産業最活躍的永遠是設計公司,它們基本上是跟着市場、人才和産能走的。

具體而言,他指出,首先,從市場角度來看,大灣區初創企業的風格非常務實和有活力,這是最符合市場經濟的企業發展模式,對于2C端消費電子企業來說,這裡有肥沃的發展土壤,也給半導體企業帶來了足夠的市場發展機會。其次,從人才的角度來看,大灣區本身已經擁有了華為、中興、比亞迪等世界知名企業,其半導體闆塊團隊非常強大,具有國際視野,在技術研發方面經驗也非常豐富,而大灣區還包括知名大學及其在國内外的分支機構, 每年培養半導體人才的同時,也進一步支撐着市場需求。第三,從産能來看,如廣東核心這樣一批知名的半導體晶圓制造企業,半導體密封企業落戶大灣區,也有效推動了大灣區半導體産業的發展。

"是以,結合市場、人才和産能,整個廣東、香港、澳門和大灣區半導體行業将在中國做出越來越大的貢獻,我對這一趨勢非常有信心。"劉紅春繼續說道。

詳情請下載下傳21金融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