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周热闻荐读|31省份晒经济答卷;“冬奥有约”人物访谈

一周热闻荐读|31省份晒经济答卷;“冬奥有约”人物访谈

一周热闻荐读

(1月24日-1月30日)

●走进冬奥最强大脑:运动员成绩提升的秘密,这些科学家都知道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宋承翰 见习记者 丁境炫 郭若梅 陈秋圆 编辑:梁建忠

一周热闻荐读|31省份晒经济答卷;“冬奥有约”人物访谈

近日,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项目各参赛队伍陆续在国家越野滑雪中心适应场地,熟悉赛道,备战日渐临近的比赛。 新华社发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南都推出“冬奥有约”人物访谈,他们是冬奥会的参与者、支持者、服务者,讲述他们与冬奥会的故事。

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背后也少不了各国高科技的比拼。霍波、张海洋这样的科学家团队被称为冰雪运动背后的“最强大脑”,他们如何助力冬奥会备战取得优秀成绩?南都记者和他们聊了聊。

2月2日至4日,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将由1200名火炬手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传递。“飞扬”火炬是怎样研制生产出来的呢?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承担了北京冬奥会火炬研发和生产任务,南都记者专访了上海石化副总经理、火炬量产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黄翔宇,他讲述了“飞扬”火炬的诞生记。

2月3日到2月20日间每天都有至少一场冰球比赛,被誉为“中国冰球第一解说”的李龙谋将做客央视带来球赛解说。他希望球迷多关注中国队的表现,“会有惊喜”。

“双人滑比赛,我会期待中国队的隋文静/韩聪,获得两届世锦赛冠军的他们将向奥运金牌发起冲击。”中国第一位花样滑冰世界冠军、“冰上蝴蝶”陈露在接受南都、N视频记者专访时,谈及北京冬奥花滑项目,陈露眼里透着兴奋与快乐。

网友期待在冬奥赛场上看到被誉为“中国最励志单板滑手”张嘉豪的希望虽然落空,但张嘉豪自己却并不遗憾,在他看来,为百分之一的可能拼尽了全力,就没有可遗憾的了,他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参与冬奥会。

●开板啦!南都带你解锁冬奥十大打卡地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宋承翰 莫倩如 宋凌燕 王森 见习记者 丁境炫设计:李蓓 技术:邓婕敏编辑:梁建忠

一周热闻荐读|31省份晒经济答卷;“冬奥有约”人物访谈

北京冬奥会来了,你们准备好解锁各大赛事场馆了吗?跟南都记者一起玩转滑雪新技能,沿途10个打卡地带你一探到底。

北京冬奥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25国政要云集冬奥,出席北京冬奥会的国际政要也有不少看点。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全球第一位宣布出席冬奥会的国家元首;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曾是板球运动员,曾率国家队赢得世界杯;沙特阿拉伯成为首个参与冬奥会的海湾阿拉伯国家,沙特王储穆罕默德亲临开幕式以示对运动员的鼓励。

●反垄断大年,23万人在微博谈垄断:他们是谁,最关心什么?

采写:南都记者 黄莉玲 李玲 编辑:蒋琳 李玲

一周热闻荐读|31省份晒经济答卷;“冬奥有约”人物访谈

知网反垄断主题文章历年发布情况。

2021年,原先稍显冷清的反垄断领域变得热闹起来。

反垄断大年之下,一桩桩执法案例的释出,无不昭示着监管维护竞争秩序的决心,同时给市场主体敲响了警钟。

2021年全国共查处垄断案件175件,同比增长61.5%,罚没金额235.86亿元。多家互联网巨头因并购“抢跑”被顶格处罚;一些垄断高发的传统领域也迎来强监管,医药、建材行业的反垄断罚款纪录被刷新。

杀熟、算法共谋掀起研究热?3万篇学术文章揭秘,学者眼中的垄断是什么,最关心何种竞争失序现象,为此提出了哪些应对方略?

一方面,不论是动辄上亿的天价罚单,遥不可及的商业帝国,还是法言法语的行政处罚书,“垄断”看似离每一个普通人那么远。另一方面,“垄断”又和日常生活这么近。从水气煤电、医药建材行业垄断,再到平台“二选一”、音乐独家版权等问题,它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从口袋里掏出的每一分钱,在手机上作出的每一次选择。

这次南都·反垄断前沿将视角对准公众,试图了解过去一年里,哪些垄断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什么是公众讨论的高频词汇,谁最关心垄断问题?

●31省份晒去年经济答卷:哪些省份在赶超?哪些省份掉队了?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陈秋圆 编辑:梁建忠

一周热闻荐读|31省份晒经济答卷;“冬奥有约”人物访谈

2021年大陆GDP首次突破110万亿元,达到1143670亿元,经济增速自2012年来首次突破8%。

过去一年里,各省交出了怎样的经济成绩单?31省份GDP排排坐,经济格局呈现出哪些新变化?哪些省份在赶超?哪些省份掉队了?

截至1月26日,全国内地31个省份陆续公布了去年经济运行情况。南都记者梳理数据后发现,广东GDP首次突破12万亿元,稳居第一。江苏以11万亿元紧随其后。山东8万亿元排名第三。

“4万亿GDP俱乐部”增加至13个省份,新增北京、上海、安徽、河北。至此,长三角“三省一市”GDP均超过4万亿元,一体化发展加速。河北GDP连续第二年超过北京。而新疆GDP实现1.6万亿元,反超天津。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湖北经济走出疫情影响,GDP增速从2020年负增长到2021年增速第一;GDP反超福建,重回全国第七;而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产煤大省山西增速达到9.1%,排名全国第三,GDP总量也反超贵州,挤进全国20强。

●42万余条征求意见8万余人参与,如何认识妇女权益保障法?

采写:南都记者 蒋小天 编辑:梁建忠

在全国人大官网中,这是一部罕见的社会公众征求意见高达42万余条的法律草案,自12月24日公布至今一个月的时间里,参与人数高达8万余人,公众将空前高涨的热情倾注至这部法律草案中,以至于外界将其称为今年修法的最大热门。

这不仅源于社会公众的某种内在需要,也同时源于该法律草案所呈现出的巨大变化。自1992年制定以来,《妇女权益保障法》先后修订三次,此次修法力度之大、修法内容之广前所未有。草案不仅就近年来热点议题如职场性别歧视,性骚扰,农村妇女财产继承权等问题作出明确回应,甚至细化至对诸如家庭PUA,女性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女性厕位、母婴室数量等生活细节给予关怀。

在全国人大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一个月里,伴随着这部法律草案的讨论之声不断,基于某些草案条款的争议亦络绎不绝。草案是否涉嫌超越“平权”理念的概念框架,对妇女有着特殊保护?草案能否脱离宣示性、口号式的嫌疑真正推动保障妇女权益落地?修订草案还有哪些可能完善之处?

在征求意见阶段刚刚结束之时,暂缓争议再次回顾这些热烈的讨论,南都记者与多位学者交流以期澄清误解,重新理性审视这部亟待出台的新修法案所应有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