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和德国是盟友,芬兰军队跟随德国人围攻列宁格勒。然而,到1944年9月,芬兰军队已经动火与德国人作战,芬兰以损失1000人为代价消灭了2000名德军。
那么,1944年9月芬兰和德国这两个前盟友之间的武装冲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上图是苏芬战争期间身穿白色冬衣的芬兰军队
首先,德国和芬兰入侵苏联的动机完全不同,为芬兰和苏联之间的停战谈判以及随后芬兰和德国之间的武装冲突奠定了基础。
说到德国和芬兰的联盟,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影响世界格局的大国,苏联,它发动了苏芬战争,在苏德战争之前将芬兰送到德国。
1939年11月,苏联公开撕毁《莫洛托夫协定》,集结50万军队、1500辆坦克和1500架战斗机进攻芬兰,苏芬战争爆发。面对苏联的攻势,芬兰只有32,000多名士兵和100多架飞机,但整个国家动员起来反对苏联的侵略。在1939年12月的一次防御行动中,芬兰军队歼灭了苏联将军齐科夫率领的两个步兵师,歼灭了27,000多名苏联军队,而芬兰只损失了900多人,芬兰军队以微弱的胜利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上图:谢姆·康斯坦丁诺维奇·蒂穆辛戈 (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
然而,芬兰是一个小国,其战争动员潜力远低于苏联。到1940年2月,苏军指挥苏军主力发动猛烈进攻,一举击败了芬兰人的抵抗。同年4月,芬兰政府被迫与苏联签署不平等条约,将汉科半岛作为军事港口租借给苏联30年,卡累利阿地峡被苏联占领。
在苏芬战争期间,苏联和芬兰成为敌人,芬兰领导人曼纳海姆对汉科半岛割让给苏联深感担忧。碰巧的是,芬兰对苏联的敌意被希特勒利用了。希特勒找到芬兰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盟友"和德国人入侵苏联。
上图,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
1940 年 6 月,德国代表团访问了芬兰。德国代表直言不讳地问芬兰总统曼纳赫姆,他是否愿意派兵与德国人一起与苏联作战。"如果芬兰能够得到德国的帮助来夺回被占领土,芬兰将不胜感激,"曼纳海姆说。"
请注意,曼纳海姆对德国代表的回答的核心点是"重新夺回被占领土",被占领土是什么意思?汉科半岛和卡累利阿地峡,被苏联占领。从这个核心点来看,芬兰显然愿意与德国人一起与苏联作战,但芬兰和德国与苏联作战的真正目的却完全不同:德国是要彻底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奴役苏联人民。另一方面,芬兰只是乘坐德国战车重新夺回被苏联占领的领土。芬兰不想太深地卷入与苏联的战争。
芬兰对参加德国对苏联军事行动的态度,也可以在芬兰政府在战争爆发后的声明中找到。1941年6月22日,当德国人带着仆人入侵苏联时,希特勒公开表示他"与芬兰结盟",而芬兰政府在同一天公开表示芬兰是中立的,并否认希特勒的说法。从芬兰政府否认希特勒的说法中也可以看出,芬兰只想在有限的程度上卷入战争,并且通过德国入侵苏联来收复苏联占领的土地是适当的。
上图为苏芬战争,通常被称为冬季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后,芬兰军队组成了一个小组,与北方的德国人作战。由于苏德战争初期,德国人赢得了节日的胜利,作为一个小国芬兰在一时半时间里仍然不敢向德国人展示"两颗心",因此,苏德战争初期的北方战场,芬兰军队一度在战争中积极配合德国人。
为了表示对芬兰"盟友"的关心,德军还派出部分军进入芬兰,在芬兰的德军统一为第20山地集团军。希特勒还提出了芬兰领导人曼纳海姆在芬兰领导德国军队的想法。
上图为苏芬战争中的芬兰士兵
当然,芬兰参战苏德战争的目的,只是为了收复失地。当芬兰军队占领卡累利阿地峡和东卡累利阿时,它停止了对苏联的进攻。芬兰对苏德战争的有限参与为芬兰和苏联随后的谈判奠定了基础。
当然,芬兰参加苏德战争,即使它击中了卡累利阿地峡,对希特勒来说也足够了,他的德国不会怀疑芬兰盟友的"忠诚"。
上图为希特勒1942年访问芬兰庆祝曼纳海姆诞辰
1942 年 6 月 4 日对芬兰领导人曼纳海姆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那天是他的生日,希特勒亲自来祝曼纳海姆生日。然而,曼纳海姆对希特勒的表现有点尴尬。当时,希特勒给曼海姆发了一条生日信息。生日致辞后,曼纳海姆邀请希特勒共进晚餐。不知道曼纳海姆是不是故意"欺负"希特勒,生日派对的质量并不好。晚饭后,曼纳海姆在希特勒面前抽雪茄,希特勒本人就是一个吸烟者。最终,希特勒在芬兰呆了几年才回国。希特勒本来打算向曼纳海姆提出芬兰军队加紧进攻苏军的问题,但结果,曼纳海姆没有提到。
在宴会上,曼纳海姆给希特勒"难看",芬兰和德国之间的微妙矛盾可以在这里看到:
一方面,芬兰和德国表面上是共同攻击的盟友。另一方面,芬兰不愿意与德国的军事行动充分合作,也不愿意过于深入地卷入苏德战争。
对于芬兰来说,一旦它完全落入德国手中并成为法西斯轴心国的一部分,芬兰就没有机会与苏联谈判,其战后领土将被反法西斯盟友瓜分。因此,芬兰只能配合德国的行动,不能配合德国的行动。
上图为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德国人的失败和苏联的胜利而告终。曼纳海姆私下预言德国人会失败,但他继续与德国保持友好关系,这使得希特勒对曼纳海姆"非常满意"。希特勒当然不知道:曼海姆有在斯大林格勒战败后与斯大林谈判的想法。
曼纳海姆与苏联接触,但苏联提出的谈判条件苛刻,芬兰被迫继续与苏联的战争状态。到1944年6月,苏联红军发动了维堡战役和斯韦里-佩罗扎沃茨克战役,目标是芬兰主力部队。1944 年 8 月,在苏联的巨大压力下,芬兰政府呼吁与苏联进行和平谈判。双方同意芬兰和苏联应停战,德国必须于9月15日从芬兰撤军。如果德军不撤退,芬兰将解除德军的武装,将他们送回苏联。
当芬兰和苏联进行停战谈判时,德国人做了什么?为了避免被苏军歼灭,驻扎在芬兰的德国第20山地集团军在拉普兰地区集结,准备从芬兰撤军。
上图,维堡战役
其次,芬兰宣布对苏联休战,德国撤军太慢,导致冲突爆发。德国撤军速度缓慢是芬兰和德国之间冲突的直接原因。
1944 年 9 月,芬兰与苏联停战。德国人加快了撤退速度。根据规定,德军不得不在9月15日前从芬兰撤军,但由于德军军事补给过剩,德军的撤退速度很慢。1944 年 9 月 15 日,芬兰根据《苏芬停战协定》进攻德国人。
战役开始时,芬兰人和德国人保持克制,战争并不大。但苏联很快对芬兰施加了更大的压力。芬兰这个小国在9月下旬升级了芬兰和德国之间的冲突,以向苏联展示停战的诚意。芬兰人将部队集中在德军第20山地群,德军在抵抗芬兰进攻的同时继续撤退。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双方发生冲突,但芬兰和德国军队之间的交火并没有造成过度伤亡(芬兰约有1000人伤亡,德国伤亡约2000人)。
由此可以明显看出,即使在冲突升级的背景下,芬兰和德国的武装部队也保持了一定的克制,双方都不想将冲突升级为一场新的全面战争。1944年冬天,大部分德军撤出芬兰,芬兰和德国军队进入休战状态。1945 年春,剩余的德军从芬兰撤军。
上图为在芬兰的德军
如果没有芬兰和德国进攻苏联的"床夫梦",芬兰就会跟着德国人来到苏联。芬兰和苏联之间没有休战,更不用说芬兰和德国军队之间的武装冲突了。因此,芬兰和德国对苏联的攻击并不是一颗为芬兰翻枪攻击德国军队埋设伏笔的心脏。德军从芬兰缓慢撤军是芬兰与德国之间冲突的直接原因。
当然,芬兰是一个在大国中间生存下来的国家,在战争初期,它跟随德国,避免一直搬到德国。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芬兰一方面表面上与德国保持着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与苏联休战的设想。在拉普兰战役中,芬兰人在苏联的巨大压力下攻击了德国人,但避免了与德国人的冲突的全面升级。因此,芬兰看似矛盾的做法,也是大国为小国求生存而博弈的常见做法。
作者:军事帅哥 更正/编辑 莉莉丝
参考:芬兰历史,大卫·科比尔商业出版社
该文本由历史大学大厅的一个团队创建,基于原作者的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