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和德國是盟友,芬蘭軍隊跟随德國人圍攻列甯格勒。然而,到1944年9月,芬蘭軍隊已經動火與德國人作戰,芬蘭以損失1000人為代價消滅了2000名德軍。

那麼,1944年9月芬蘭和德國這兩個前盟友之間的武裝沖突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是蘇芬戰争期間身穿白色冬衣的芬蘭軍隊

首先,德國和芬蘭入侵蘇聯的動機完全不同,為芬蘭和蘇聯之間的停戰談判以及随後芬蘭和德國之間的武裝沖突奠定了基礎。

說到德國和芬蘭的聯盟,我們不得不提到另一個影響世界格局的大國,蘇聯,它發動了蘇芬戰争,在蘇德戰争之前将芬蘭送到德國。

1939年11月,蘇聯公開撕毀《莫洛托夫協定》,集結50萬軍隊、1500輛坦克和1500架戰鬥機進攻芬蘭,蘇芬戰争爆發。面對蘇聯的攻勢,芬蘭隻有32,000多名士兵和100多架飛機,但整個國家動員起來反對蘇聯的侵略。在1939年12月的一次防禦行動中,芬蘭軍隊殲滅了蘇聯将軍齊科夫率領的兩個步兵師,殲滅了27,000多名蘇聯軍隊,而芬蘭隻損失了900多人,芬蘭軍隊以微弱的勝利取得了輝煌的勝利。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謝姆·康斯坦丁諾維奇·蒂穆辛戈 (1895年2月18日—1970年3月31日)

然而,芬蘭是一個小國,其戰争動員潛力遠低于蘇聯。到1940年2月,蘇軍指揮蘇軍主力發動猛烈進攻,一舉擊敗了芬蘭人的抵抗。同年4月,芬蘭政府被迫與蘇聯簽署不平等條約,将漢科半島作為軍事港口租借給蘇聯30年,卡累利阿地峽被蘇聯占領。

在蘇芬戰争期間,蘇聯和芬蘭成為敵人,芬蘭上司人曼納海姆對漢科半島割讓給蘇聯深感擔憂。碰巧的是,芬蘭對蘇聯的敵意被希特勒利用了。希特勒找到芬蘭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盟友"和德國人入侵蘇聯。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卡爾·古斯塔夫·曼納海姆

1940 年 6 月,德國代表團通路了芬蘭。德國代表直言不諱地問芬蘭總統曼納赫姆,他是否願意派兵與德國人一起與蘇聯作戰。"如果芬蘭能夠得到德國的幫助來奪回被占領土,芬蘭将不勝感激,"曼納海姆說。"

請注意,曼納海姆對德國代表的回答的核心點是"重新奪回被占領土",被占領土是什麼意思?漢科半島和卡累利阿地峽,被蘇聯占領。從這個核心點來看,芬蘭顯然願意與德國人一起與蘇聯作戰,但芬蘭和德國與蘇聯作戰的真正目的卻完全不同:德國是要徹底推翻布爾什維克政權,奴役蘇聯人民。另一方面,芬蘭隻是乘坐德國戰車重新奪回被蘇聯占領的領土。芬蘭不想太深地卷入與蘇聯的戰争。

芬蘭對參加德國對蘇聯軍事行動的态度,也可以在芬蘭政府在戰争爆發後的聲明中找到。1941年6月22日,當德國人帶着仆人入侵蘇聯時,希特勒公開表示他"與芬蘭結盟",而芬蘭政府在同一天公開表示芬蘭是中立的,并否認希特勒的說法。從芬蘭政府否認希特勒的說法中也可以看出,芬蘭隻想在有限的程度上卷入戰争,并且通過德國入侵蘇聯來收複蘇聯占領的土地是适當的。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為蘇芬戰争,通常被稱為冬季戰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和芬蘭之間的戰争)

蘇德戰争爆發後,芬蘭軍隊組成了一個小組,與北方的德國人作戰。由于蘇德戰争初期,德國人赢得了節日的勝利,作為一個小國芬蘭在一時半時間裡仍然不敢向德國人展示"兩顆心",是以,蘇德戰争初期的北方戰場,芬蘭軍隊一度在戰争中積極配合德國人。

為了表示對芬蘭"盟友"的關心,德軍還派出部分軍進入芬蘭,在芬蘭的德軍統一為第20山地集團軍。希特勒還提出了芬蘭上司人曼納海姆在芬蘭上司德國軍隊的想法。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為蘇芬戰争中的芬蘭士兵

當然,芬蘭參戰蘇德戰争的目的,隻是為了收複失地。當芬蘭軍隊占領卡累利阿地峽和東卡累利阿時,它停止了對蘇聯的進攻。芬蘭對蘇德戰争的有限參與為芬蘭和蘇聯随後的談判奠定了基礎。

當然,芬蘭參加蘇德戰争,即使它擊中了卡累利阿地峽,對希特勒來說也足夠了,他的德國不會懷疑芬蘭盟友的"忠誠"。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為希特勒1942年通路芬蘭慶祝曼納海姆誕辰

1942 年 6 月 4 日對芬蘭上司人曼納海姆來說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天是他的生日,希特勒親自來祝曼納海姆生日。然而,曼納海姆對希特勒的表現有點尴尬。當時,希特勒給曼海姆發了一條生日資訊。生日緻辭後,曼納海姆邀請希特勒共進晚餐。不知道曼納海姆是不是故意"欺負"希特勒,生日派對的品質并不好。晚飯後,曼納海姆在希特勒面前抽雪茄,希特勒本人就是一個吸煙者。最終,希特勒在芬蘭呆了幾年才回國。希特勒本來打算向曼納海姆提出芬蘭軍隊加緊進攻蘇軍的問題,但結果,曼納海姆沒有提到。

在宴會上,曼納海姆給希特勒"難看",芬蘭和德國之間的微妙沖突可以在這裡看到:

一方面,芬蘭和德國表面上是共同攻擊的盟友。另一方面,芬蘭不願意與德國的軍事行動充分合作,也不願意過于深入地卷入蘇德戰争。

對于芬蘭來說,一旦它完全落入德國手中并成為法西斯軸心國的一部分,芬蘭就沒有機會與蘇聯談判,其戰後領土将被反法西斯盟友瓜分。是以,芬蘭隻能配合德國的行動,不能配合德國的行動。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為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德國人的失敗和蘇聯的勝利而告終。曼納海姆私下預言德國人會失敗,但他繼續與德國保持友好關系,這使得希特勒對曼納海姆"非常滿意"。希特勒當然不知道:曼海姆有在斯大林格勒戰敗後與斯大林談判的想法。

曼納海姆與蘇聯接觸,但蘇聯提出的談判條件苛刻,芬蘭被迫繼續與蘇聯的戰争狀态。到1944年6月,蘇聯紅軍發動了維堡戰役和斯韋裡-佩羅紮沃茨克戰役,目标是芬蘭主力部隊。1944 年 8 月,在蘇聯的巨大壓力下,芬蘭政府呼籲與蘇聯進行和平談判。雙方同意芬蘭和蘇聯應停戰,德國必須于9月15日從芬蘭撤軍。如果德軍不撤退,芬蘭将解除德軍的武裝,将他們送回蘇聯。

當芬蘭和蘇聯進行停戰談判時,德國人做了什麼?為了避免被蘇軍殲滅,駐紮在芬蘭的德國第20山地集團軍在拉普蘭地區集結,準備從芬蘭撤軍。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維堡戰役

其次,芬蘭宣布對蘇聯休戰,德國撤軍太慢,導緻沖突爆發。德國撤軍速度緩慢是芬蘭和德國之間沖突的直接原因。

1944 年 9 月,芬蘭與蘇聯停戰。德國人加快了撤退速度。根據規定,德軍不得不在9月15日前從芬蘭撤軍,但由于德軍軍事補給過剩,德軍的撤退速度很慢。1944 年 9 月 15 日,芬蘭根據《蘇芬停戰協定》進攻德國人。

戰役開始時,芬蘭人和德國人保持克制,戰争并不大。但蘇聯很快對芬蘭施加了更大的壓力。芬蘭這個小國在9月下旬更新了芬蘭和德國之間的沖突,以向蘇聯展示停戰的誠意。芬蘭人将部隊集中在德軍第20山地群,德軍在抵抗芬蘭進攻的同時繼續撤退。值得一提的是,盡管雙方發生沖突,但芬蘭和德國軍隊之間的交火并沒有造成過度傷亡(芬蘭約有1000人傷亡,德國傷亡約2000人)。

由此可以明顯看出,即使在沖突更新的背景下,芬蘭和德國的武裝部隊也保持了一定的克制,雙方都不想将沖突更新為一場新的全面戰争。1944年冬天,大部分德軍撤出芬蘭,芬蘭和德國軍隊進入休戰狀态。1945 年春,剩餘的德軍從芬蘭撤軍。

芬蘭和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盟友,為什麼芬蘭人在1944年9月與德國人開戰?

上圖為在芬蘭的德軍

如果沒有芬蘭和德國進攻蘇聯的"床夫夢",芬蘭就會跟着德國人來到蘇聯。芬蘭和蘇聯之間沒有休戰,更不用說芬蘭和德國軍隊之間的武裝沖突了。是以,芬蘭和德國對蘇聯的攻擊并不是一顆為芬蘭翻槍攻擊德國軍隊埋設伏筆的心髒。德軍從芬蘭緩慢撤軍是芬蘭與德國之間沖突的直接原因。

當然,芬蘭是一個在大國中間生存下來的國家,在戰争初期,它跟随德國,避免一直搬到德國。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芬蘭一方面表面上與德國保持着友好關系,另一方面又提出了與蘇聯休戰的設想。在拉普蘭戰役中,芬蘭人在蘇聯的巨大壓力下攻擊了德國人,但避免了與德國人的沖突的全面更新。是以,芬蘭看似沖突的做法,也是大國為小國求生存而博弈的常見做法。

作者:軍事帥哥 更正/編輯 莉莉絲

參考:芬蘭曆史,大衛·科比爾商業出版社

該文本由曆史大學大廳的一個團隊建立,基于原作者的版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