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 | 李侠 于昕
讲述 |李侠 于昕
【 敬 请 收 听 】
Today's Story
剪一百个当年生肖,是吉林乌拉黄氏满族民俗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李侠老师的纪年习惯。
今年是虎年,李侠老师带着《百虎图》来到了《周末故事》,剪「百虎」,说一说虎年的习俗。
福虎迎春诸事顺
刚刚踏进中国的虎年新年,虎自然而然成为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在2022年1月1日,离中国的农历虎年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小东北虎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出来卖个萌。
吉林延边的朱女士和闺蜜在珲春市的三道沟附近,偶遇了一只幼年的小东北虎。朱女士说,这小老虎长得肉乎乎的,看见人转身就跑,可跑了一段还转过身来看看她们。
朱女士说,如果不是怕附近有虎妈妈盯着,自己是真想下车去看看。话说,东北虎有空就出来溜达溜达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虎年第一天,就遇到了小老虎,这也是太有福气了。别提大家有多羡慕了,只怪小老虎是太可爱!
以「百兽之王」著称的老虎,谐音为「福」「富」。因其为兽,谐音又为「寿」。而且,老虎的额头上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王」字,所以自古以来,老虎被视为勇猛无比、雄健威仪的形象。
中国人对虎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我们的祖先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十分崇拜和敬畏老虎,把它看作是力量和勇气的化身。虎在中国12生肖中排位第三,被称为「寅虎」。
《礼记》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记述。原始社会的岩画、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石刻、魏晋南北朝的壁画乃至唐诗宋词及明清小说和文人墨客,无不留下虎的踪迹。
清代名将吴大澂于光绪12年(1886年)5月令勘吉林珲春与俄疆界时,在凉水高山峻岩题写镌刻了「龙虎」二字,寓意着中华民族「虎踞龙盘」「龙骧虎视」,以壮国威。
东北人更是崇拜虎,流传的满族神话,罕王努尔哈赤刚生下来的时候,被明将李成梁投食虎圈。可第二天,发现老虎不但没有吃掉努尔哈赤,居然还用虎奶来喂养。
在《罕王挖参》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虎把罕王的帽子衔走。罕王赶紧去追老虎,老虎却把罕王引进茂密的山林之后,来到一片长人参的地方。正因为有了这一片人参,才助成霸业。
满族一些氏族部落至今还选择在龙虎之年续谱烧香,取「龙腾虎跃,家族兴旺」之势。
在民间,一到过年的时候,一件件精致的手工绣品:小虎头鞋、虎头帽、虎头枕格外受到关东百姓的喜爱。小朋友们周岁生日这天,是一定要穿虎头鞋、戴虎头帽,枕虎头枕的,预意着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英勇、乐观、宽容、慷慨的人。
有条件的人家,常常把老虎画像挂在厅堂正中,「上山虎」意味着平安无事。「下山虎」意味着步步顺行,「卧虎」则是意味着卧福招财、财源广进。
李侠老师的《百虎图》从剪制了上百多幅老虎中精心挑选出「一百只」,裱在长27米、高16厘米,长白山区特有的毛头纸上。通过吉林大喇叭《周末故事》栏目展出。
祝福大家,虎年吉祥,福寿齐全!
吉
祥
如
意
编辑:果味
校对:叶子
音频制作:刘星达
图片:李侠
资料核实、校正:震宇
吉林广播电视台 丨 吉林大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