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节卦·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节卦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卦辞】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说文》:竹约也;《说卦传》:节,止也;节信也,如符节;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为启,立秋、立冬为开,此八节,为天地之节也。

节卦的本义是竹节,古人认为竹子之所以能高高生长而粗细均匀,得益于竹节的约束,后世逐渐发展“节”为约束之意,因为有约束,所有产生了章法,于天地而言,就是春分、秋分、冬至、夏至等八节,于人而言,就是讲信立德以束己,于君王而言,就是不劳民伤财,控制自己的欲望。

易经以水泽以象“节”,“泽”代表聚水的洼地,水除了代表水外,还有“坑”的意思,从体用角度来说,坎卦之体为水,其用为坑,兑卦之体为泽,其用为说,也就是说坎卦虽然代表着水,但需要容器的聚集才能体现出来,不然就是雾露,而这个容器就是象征着洼地的兑,兑虽然代表泽,但是如果没有水,它就是个大坑,所以二者既相辅而成,又互相约束,共成节卦。

从卦之属性来看,坎卦为阳卦,兑卦为阴卦,从象之属性来看二者都属水为阴,但从卦的中爻属性来看,二爻又都为阳爻属阳,因此《易经》说“刚柔分而刚得中”。

节卦为君子修身之卦,内卦兑卦为具体的修身之法,可以用知行合一来概括,外卦坎卦为修身之境界,可以用过犹不及来概括,且从初九娓娓道来。

【爻辞】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户:单扇门

通塞:通畅与阻塞,谓人生之境遇

户庭与门庭在今天已经意义相同可以互通了,但笔者仔细查阅《说文解字》等资料,户最初的本义为单扇门,因此,如果非要把“户庭”和“门庭”作区别的话,户庭的范围应该是小于门庭的,

放在现代,可以把户庭理解为自家的阳台,把门庭理解为小区活动的公共场所。关于初九的爻辞内涵,笔者讲它放在九二处以对比解释。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门庭:门前的空地;门户;门径

失时:错过时机

为什么不出户庭为无咎,而不出门庭却反而为凶呢?其重点在于《象》对二者的诠释,对于初九,《象》是这样说的:“知通塞也”,意思就是说知道通畅与阻塞,即知晓福祸之间的对立关系,

在《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天下大势,无非分久必合;天下结局,无非盛极必衰,衰而复盈;天下持久之道,无非持中守盈;人情无非冷暖;人生无非福祸,如果不能学会阴阳辩证之道,那么走出家门看世界只会越看越迷茫,越学越糊涂,所以老子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易经》节卦的初六爻同样提示我们,如果能通晓通塞之道,那么即使不出户庭,也是无咎的。

而在九二中,就恰恰相反了,门庭代表着家门以外的世界,正如王阳明所说“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

我们如何知道自己已经掌握了户庭中的“通塞”之道呢?就是走出去,在事上去磨练去检验自己有没有“修炼”成功,如果只知道闭门造车,那就会失去提升自己最好的时机,因此《易经》说“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不节之嗟:言人不守度,又致刑罚而嗟叹

六三的“无咎”,千万不要以为就是无咎的意思,古文中“无”与“勿”都是相通的,因此结合《象》这里的“无咎”其实是“勿咎”。

意思是说如果因为自己的不节制,一来不能仅守“通塞”之学而外出,又或者空读一身诗书武艺,不能经世济国。二来不能洁身自好,节制自己的邪念与恶欲,最后给自己招来无穷的祸患,对于这样的结局,除了临了空悲切叹息外,还能把罪过归咎于谁呢?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安节:遵守一定的节度,不作非分之想。

六四、九五、上六都是对“节”的把握,六四与上六都属于过犹不及之列,但六四较优于上六,故称六四为亨,“安”者静也,定也,任何人对于约束自己的事物,首先是抗拒的,其次是顺从的,然后是麻木的,少有人冲破麻木的境界去享受“节”带给自己内心的自由与喜悦,而一旦冲破这些,就是九五之吉。

在现实生活中,六四的麻木又称为暮气,就好像上班与下班,虽然表面看上去确实是按时准到,实则是每天上班想着下班,下班想着休假,如此一来,非但招生暮气,人也变得麻木,所谓按规律行事,也只是变成了一种形式,虽然看着贞吉,但实际是在吃老本,《易经》对于这样安于暮气却亨的结果解释为“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甘节:乐于节

对于“节”,如果能在习惯的基础上冲破节的束缚使其成为我们的习惯与爱好,那么就可以达到《易经》所说的“往有尚”——做一事成一事的境界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当自律成为我们修身之必须的时候,固然是一个好事,但我们还没有做到“慎独”精神,所以需要在此基础上冲破自律的束缚,完成自我的提升。

拿健身举例子,一般的健身者会给自己规定每组训练的数量以及组数,但高明的健身者在后期会冲破训练计划的限制挑战自己的极限,力求每次训练都使自己完全力竭为止,道家在修炼功法的时候也同样忌讳修行者在脑中计呼吸数的做法,认为这样会影响心力的发挥。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苦节:节需得中,为节过苦,伤于刻薄,物所不堪

凡事物极必反,过犹不及,因此节也不能过度,达摩在洞中面壁尚且要练功以缓解身体上的不适,更何况凡人呢?

如印度的苦行僧将右手高举38年以至于手失去了其基本的功能,像一个标本一样常年“悬挂”在修行者的头上,这样殆苦修有什么意义呢?

又如现在的一些年轻人为了工作、游戏几天几夜不睡觉,看似好像有着超高的效率与做事修养,实则在损耗自己的心身。

陈云同志有句话放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

做任何事情当然要全力以赴,但是要保障最起码的休息与饮食,磨刀不误砍柴工,有了好的精力,才能去做更多的事。

任何事情都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今日之功不靖,何谈明日之功?没有上上人之志,如何铸下下人之心?故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