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本土美文】过年

我喜欢鞭炮的声音,尤其是此起彼伏的时候。或急或缓或高亢嘹亮或低呤沉闷的声音仿佛是一首交响乐,在年与年的交接中,在广阔大地上奏响。若是其中杂着烟花绽放,五彩斑斓地把天空晕染,幸福感就更强了。恰如有一年除夕,在太原的家中吃过年夜饭,又启程回浙江。在四川航空的航班上,看烟花从北到南绽放了半个中国,感觉非常温馨。

【本土美文】过年

其实,所有的偏好都是童年培养的。

在我的家乡,年是最有仪式感的节日。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年就是可以穿新衣吃肉的日子。而鞭炮则是迎接新年的必备,似乎年是乘着“二踢脚”的声音来到人间的。

年三十前,屋内屋外须打扫得干干净净。但不论之前做了多少准备工作,三十当天,妈妈还是要从早到晚忙碌不停。年画经过一年的风尘,发黄变脆,该换了;窗户纸也要在年三十换新,并贴上漂亮的窗花;衣柜不够亮,要用蓖麻来擦油漆才会象新的一样。三个孩子的新衣服要准备,大年初一的饺子馅要备好。无论白天忙的碌多久,妈妈还是一定会在十二点前倒最后一点垃圾的,因为,青砖砌的地面,无论如何还是会从砖缝之间扫出灰的。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虽然还是老旧的青砖房子,却显得熠熠生辉。

【本土美文】过年

我家住西厢房,爷爷奶奶住正房。西厢房的年画还是与正房有所不同的。正房贴的画叫做绘绘画,印象深刻的就是梁红玉、樊梨花、穆桂英等古装连环画,都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有时二张一套,有时四张一套,每张对开左右有8幅图案。看过年画就跟看了小人书一样,大致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色彩也是喜庆的红色居多,传递的也往往是热爱国家、英勇无畏的价值观,他们带给人的,都是崇尚正义、不屈不挠。西厢房贴的年画就是单幅的人物或风景或老虎,再晚些就是港台明星的挂历了。有一年,妈妈买了三幅年画,两个女孩子的,一大一小,年纪小的一个脸比较圆;一个男孩子的,似乎穿的是弟弟也有的海魂衫?年纪与弟弟相仿到是确切的。

【本土美文】过年

用妈妈的话说,就是给我们三个人买的。所以,那一年,我就会更喜欢那个穿着红外套的圆脸小姑娘的画。妈妈说,我小时候脸是圆的。可是,除了周岁一张照片外,我的第二张照片已经是小学拍的证件照了,其时已经不是圆脸了。

我爹则会在年前作很多准备,十几斤的猪肉羊肉要备好,如果没有提前买好,到年关将近时,卖肉的小贩就会漫天要价。有句俗语“二十七八,逮住就杀”,说的就是东西到年前一两天就贵的离谱。但是,肉是刚需,再贵也要买一点的,大不了少一些。“肥正月,瘦二月,恓恓惶惶过三月”,正反映了人们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对年的重视,即使全年生活都会艰难,正月里的年还是要让人感觉到富足。

【本土美文】过年

在吃食方面,爹还要拿家中的黄豆去豆腐坊里磨豆腐或换豆腐,骑着二八自行车,后座支个木棍,木棍两头各挂一个银白色的大水桶,桶里就是白白嫩嫩的豆腐。之所以会有这个印象,因为有一次放学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爹骑着自行车带着桶,老远就问他干什么去了。豆腐带回家后倒到盆里,只消过一个晚上,就变成冻豆腐,大盆表面会结一层冰。

要准备的还有灌肠和糕,都是很费体力的活。比如灌肠,是我家乡的称呼,如今更大众的称呼是碗托。须将荞麦面和以猪血,不停兑水搅拌,待到面糊浓度适当,再一勺一勺倒到专用的盏(浅的碗)里,大火蒸熟。一个环节不到,很可能就失败了。和面加水多少、什么时候加就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包年糕本是将糯米粉蒸熟再包以豆沙红枣等,而面皮同样需要在刚刚出锅的时候,以手抹油反复揉搓,直到面变得精道不粘手,这些需要在刚刚出锅的烫手的面团里进行,待到温度变低,又会达不到要求。上述这些工作都要爹来完成,而面盆是超大的,往往是十几斤面的量。在这些繁复的过程中,过年的美食出炉了。大家也更加珍惜这些一般只在过年才吃的食物。有时亲戚来往,也会互相赠送。

【本土美文】过年

我们可能参与的,除了做些打扫的辅助工作,就是贴对联了。春联是一件大事,只有临街的大门上贴了了红艳艳的春联,才表明这一家做好了过年的准备。爹要提早准备好红纸,去会写春联的老人家家里,排队等候,钱是不用的,但要准备些小礼物。现在在南方,年的传统可能本就没北方那么讲究,又随着社会发展,年味越来越淡,甚至过年的时候,大门的春联也经常是不贴不换的。而那时的故乡,只有家中老人去世,为表孝道,才不贴春联,或贴其他特定颜色的春联。现在似乎也是这样。

【本土美文】过年

贴春联前,在厚厚的一摞红纸里,要根据春联的形状、大小、内容区分是什么地方的。春联的内容因其位置不同而同。每一个宅院里,正房当中是天地爷的位置,需布置的十分隆重,对联也有内外两副,内容记不清了。进大门的照壁是土地爷的位置,两侧对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厨房是灶王爷的,对联内容为“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意味让灶王爷多多讲好话。动物植物也一并要欢欢喜喜,所以它们的“宅”也要用所表示。后院的猪圈贴着“猪羊满圈”,院里的鸡窝贴着“鸡肥蛋大”,房中的谷仓上贴个无论正看倒看都是“有”的字或“谷面满仓”,院中的自来水管上贴着“水似南海”,门口的大椿树上贴着“树王大吉”,当然关于臭椿树何以成为树王,姐姐也是会给我讲个故事的。出门正对的地方要写“出门见喜”,当然也可以写若干个“抬头见喜”贴在你可能会看到的地方。街门房门后门等等对联是必备的,当然内容多是寓意美好的,而在大面积空白的地方,或者门正中央,还可以贴斗方,就是写福字那种方形的纸,书有“勤劳致富”“人勤春早”“新春大吉”等。初中时,爹把写对联的重任交给我,其实我根本是没有学过书法的,但是也很大胆地完成了爹的重任,那时会喜欢自己创作对联,大方地贴在门上。字总是没有名家字体的中学生字,内容也是由着自己的想法,现在想来也是挺自信的,而父母总是会不吝表扬的给我们以自信的土壤。

【本土美文】过年

贴春联开始当然父母是主力,后来我们也参与,后来我们成为了主力。北方天冷,年三十更冷,有时伴着大风。白面做的浆糊用刷子刷到墙上,马上就上冻了,所以一人刷浆糊,另一个要立即将对联贴上去,抹平整。因此,整个贴对联的过程也是紧张的,而手因为暴露在空气中,往往会冻麻木。更有些年份,因为风大,前脚贴的对联,后脚就被风扯的残缺了。而当晚上来临,所有的灯亮起,饺子在锅里翻腾,灶台上热气氤氲,写有祖先的牌位已经就绪,满院子都是红通通的新对联,间或着远近的鞭炮声响起,满怀期待的年就要来了。

在我的家乡太原,还流传着点旺火的习俗。现在随着拆迁,农家小院渐渐被高楼林立取代,旺火也无处可点了。小时候,院落中央会放置一堆木柴,间以碳块,再特意放些山里采来的柏树枝,据说柏叶是可以辟邪的。条件好的人家,以蜂窝煤垒成塔形,高矮都有,有次看到比我还高的着实吓了一跳。待到电视里春晚开始倒计时时,大人小孩都跑到院子里,我爹放“二踢脚”,弟弟放小炮和胜利花等小礼花炮,和着左邻右舍的炮声,齐齐地奔向天空。那些憧憬、欢乐、喜悦就都来了。十二点准时点然旺火,火里柏树枝散发出好闻的香味,伴着噼噼啪啪的声音,火光也冲向天空。有一年,爹感觉心情舒畅,似乎是迎来了家里转机的一年,放了好多大木柴,旺火冲起很高,火光中映照着我们的笑脸,还有温暖。

【本土美文】过年

点旺火也是接神的开始,旺火燃烧中,神仙似乎乘着烟到了。爹开始燃起一把香,依次给天地爷、灶王爷、土地爷及祖宗牌位上香,希望神仙和祖先一起保佑家宅平安、家人幸福、子女成才等。在那个年代,这就是最强烈的仪式感了。待到大年初一,我和同学们满大街逛,结果看到别人家天地爷前供着的居然是整个的猪羊,令我颇感震惊。而我家只是供了些饺子。我回去问妈妈,她说条件好的人家供得起,不过供什么,诚意都是一样的。我觉得是对的。

从外出求学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年的仪式也渐渐变得模糊甚至不复存在。也许是美食过于丰富而且得来太过容易,也许是新衣服只要有心情都可以买,也许是现代化的过程中有些习俗被认为不合时宜,那些藏在记忆中的片段,也只会偶尔泛起,比如快过年的时候,提醒我过往的岁月,我们曾经是如何地期待美好的生活。当然,现在依然期待着。

象山县人民法院 庞彩虹/文

记者 蒋曼儒 黄美珍/摄

一审:陈雨露

二审:方子龙

三审:吴启超

【本土美文】过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