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人画更应该重视技法,沈周绘《溪山高树》

沈周是明代著名画家,他是苏州本地人。据说他的祖上和元代著名画家王蒙是好朋友,所以他见过很多王蒙的真迹。这幅《溪山高树》是沈周的作品,明显带有王蒙密体山水的特征,看上去笔墨苍润、气势浑厚。恍惚间,好像可以走入画中,感受溪山无尽高树垂荫带来的畅快与自在。

古人画山有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北宋画家笔下的大山,几乎占满整个画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在山水画中的占比越来越小。到了明代中期,山水画中大山有时甚至会变成“配角”。这说明,古人对山水画的理解不断深入化,从求形似过渡到求神似。

文人画更应该重视技法,沈周绘《溪山高树》

沈周 溪山高树

沈周笔下的大山就有追求神似的特征,自然中的山峰很少有如此密集的矶头,自然中的山峰也很少如画中这样挺拔峻美。沈周画心中的大山,同样让人感受到山的气势,这说明他抓住了山的神韵。

乍一看他没有突破元代王蒙创造的密体山水风格,事实上他在创作中保留了很多宋代院体风格。有人把这种创作手法,称之为“融南入北”。就是说,他在画山水的时候一手抓笔墨调性,一手抓气势骨法。两手一起,画出江南山水“浓郁苍润”的一面。

文人画更应该重视技法,沈周绘《溪山高树》

沈周 溪山高树 局部

仔细看画中交错的笔墨线条,每一笔下去都充满力量。刚劲的线条搭配水润的渲染,形成刚柔并济的效果。本来已经有皴、点、染,各种技法轮番上阵,沈周还要继续加入细节。这种越来越密的表现形式,画起来难度很大,一不留神就会变成一团乱麻。

沈周在处理局部的时候,融合两宋院体的不同特征。看了这个局部会觉得沈周是个顶呱呱的“技术派”,看了整幅《溪山高树》呈现出的平和质朴气息,又会觉得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画家。这就说明,文人画也不能抛开技法空谈笔墨情趣。文人画,应该更重视笔墨的表现力。

文人画更应该重视技法,沈周绘《溪山高树》

沈周博采众家之长,开创了吴门画派,推动了文人画的进一步发展。在文人画出现之初,常常被冠以“墨戏”二字。从元四家到沈周,终于摆脱了墨戏的说法。从《溪山高树》可以看出来,沈周对两宋院体画风的研究,对元四家尤其是王蒙山水画的厚爱。更能看出来,他在仿古基础上产生创作性的变化。

《溪山高树》在用笔上,有一种潇洒自如而又浑厚流畅的感觉。沈周已经开始探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结合。事实上,文徵明的成功,就是因为他沿着沈周的艺术方向继续前行。

文人画更应该重视技法,沈周绘《溪山高树》

看到这里,忍不住希望沈周画得再密一点。哪怕他想要炫技也行,那样就可以知道他在创作中的极限在哪里。不过转念一想,如果他只知道炫技,就不会画出这么精彩的作品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