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杨柳

关于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有一句著名的影评:少年看时,昏昏欲睡;壮年看时,激情澎湃;老年看时,热泪盈眶。

这一评论,或许更适用于《堂吉诃德》。

诗人海涅说,他每隔五年就会重读一遍《堂吉诃德》,而每次都映像不同。从最初的令人扫兴,到后来的使人潸然,堂吉诃德如同一面定期出现的魔镜,映照着海涅以及所有读者的一生。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堂吉诃德与桑丘/毕加索 绘

可以说,没有哪一个文学人物,比堂吉诃德更像一面镜子。

塞万提斯似乎用某种神秘的魔法,在堂吉诃德身上注入了大量相互矛盾而又自然融合的元素——丰富的单纯、幸福的痛苦、理性的疯狂、明朗的忧郁、崇高的滑稽、伟大的渺小……这一切,使得堂吉诃德在博尽世人的笑与泪后,作为一面映照众生的多面镜,被悬挂在文学殿堂的中央。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北京塞万提斯学院的塞万提斯半身雕像。图/新华社

作为人生之镜,堂吉诃德让所有读者在其面前观照自身。从这面镜中,少年见其可笑,老者见其智慧;逐梦之人见其激情,失路之人见其迷惘;理想主义者见其信仰,虚无主义者见其荒谬……

作为时代之镜,堂吉诃德映照着人类内在精神的觉醒与变化。从他身上,同时代人看到了幽默与讽刺,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看到了理性的光芒,19世纪的浪漫主义者看到了生命的激情……

而最重要的则是堂吉诃德作为人性之镜,与其他文学典型对照出的人性深度。他那纯粹的行动力与哈姆雷特丰富的内心戏,他那蓬勃的生命张力与少年维特细腻的情感世界,他那为理想献身的勇气与浮士德在灵肉之间的挣扎……

这个文学名单,还可以一直列下去——

普希金笔下的“多余人”、鲁迅笔下的“彷徨者”、莱蒙托夫笔下的“当代英雄”……在堂吉诃德这面人性之镜面前,都会映照出更加丰富的精神内涵。

当然,这个文学名单中绝不能少了桑丘。

作为书中的另一位主角,桑丘本身也是一面镜子,与堂吉诃德相对而立、彼此交映。但这个比喻并不恰当,因为它将两者的关系静态化。而事实上,这对主仆在漫长的旅途中一直在相互影响。

堂吉诃德代表主流文化传统,追求纯粹理性到了癫狂状态,以至于现实中凡不合其理想者,都会被他以幻想“篡改”;桑丘则代表民间文化传统,精明中有淳朴,狡黠中有善良,一心务实、从不幻想。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堂吉诃德与桑丘/古斯塔夫 多雷 绘

但在无数次冒险中,这两面镜子越来越贴近。

在这一“主奴辩证法”中,堂吉诃德与桑丘之间,从主仆关系日益趋近于平等的朋友关系。主人学到了仆人的经验智慧,逐渐不再陷入幻想状态;仆人也学到了主人的理性精神,用朴素的眼睛看到了理想的光芒。

两者相加,或许就约等于完整的智慧。

这一点,塞万提斯频繁暗示。做了海岛总督后,桑丘牢记堂吉诃德为民造福的告诫,不仅断案如神,而且为当地制订了一套“桑丘宪法”;堂吉诃德则因为桑丘不在身边,魂不守舍、郁郁寡欢,以至于无心再踏上逐梦之路。

最终,当桑丘发现和主人一起冒险“比做任何海岛总督都称心”时,当堂吉诃德在回乡路上决定建设牧羊人的乐园时,两人原本互相冲突的思想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

这一精神境界,孔子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周游列国中达到过,屈原在“路漫漫其修远”的上下求索中达到过……而堂吉诃德与桑丘,则凭着一匹驽马与一头毛驴,在世人的笑声中来到了这一人类的至高殿堂。

不过,塞万提斯赋予堂吉诃德的使命还不止于此。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吉诃德与桑丘/萨尔瓦多·达利 绘

围绕堂吉诃德,最重要的问题或许是:他是个疯子吗?

不同读者,见仁见智。对塞万提斯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明确——第一部的堂吉诃德或许是疯子,但第二部不是。博尔赫斯曾说,他只爱《堂吉诃德》第二部与第一部的第一章,大概就根源于此。

在第一部中,堂吉诃德常常十分粗暴,即使在罕见的清醒状态下,其言行也像一个可笑的怪物。而在第二部中,堂吉诃德以真正的骑士风度,表现出动人的精神力量。即使是嘲笑戏弄他的贵族们,也不禁折服于他的伟大气魄。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而在塞万提斯的设定中,第二部的堂吉诃德已经看到了《堂吉诃德》第一部,并在现实与虚构模糊不清的边界对书中的自己评头论足。这似乎又是一个关于镜子的隐喻——堂吉诃德以己为镜观照自身。

更有趣的是,堂吉诃德还看到了不止一个版本的《堂吉诃德》。他的逐梦之路,仿佛变成一个两侧贴满镜子的长廊,堂吉诃德来回游走其中,似乎只为理解那个古老哲学命题的真义——“认识你自己”。

临终时,堂吉诃德终于向桑丘说出那段令人心碎的话:“朋友,我以为世界上古往今来都有游侠骑士,自己错了,还自误误人,把这个见解传授给你,害你成了像我一样的疯子,我现在请你原谅。”

书读百“变”|堂吉诃德之镜

堂吉诃德临终时/古斯塔夫 多雷 绘

对此,桑丘没有正面回答。但所有梦想未灭的读者,都希望桑丘说出那句话:“没错,从前世界上没有游侠骑士,而你是第一个!”

当然,堂吉诃德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游侠骑士。尽管屠格涅夫在演讲中感慨:这个世界上,哈姆雷特正越来越多,而堂吉诃德在越来越少——我们似乎越来越关注个人内心的变化,却忘记了探索冒险的使命。

然而,只要人类还有耐心阅读《堂吉诃德》,这面梦想之镜就不会破碎;只要人类还有勇气走向未知之路,这份精神气魄就不会失传。

虎年将至,不妨趁着假期读一遍《堂吉诃德》,在这位骑士的魔幻之旅中,找回我们的少年时代——那乳虎啸谷的激情与虎视万里的梦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杨楚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