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再过两天,就到农历虎年春节了。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春节有着舞龙灯、推杆、抱蛋、朝会首的习俗。“ 三天三夜斗龙灯不休,热闹得很。”1月28日,羌民俗非遗传承人杨华武,介绍了北川羌民俗春节文化。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春节期间街头舞龙灯 长度数十米非常壮观

杨华武介绍说,在北川,有两个春节。一个是羌历新年,一个传统新年。在传统新年中,新年第一天,北川县城的社区、附近的乡镇抬着所扎的龙灯,齐聚在巴拿恰商业街、禹王桥以及新生广场。

“100条龙聚在一起,想想都壮观。”杨华武说,北川群众所扎的龙灯为单数,每节在3.5米的样子,每条龙灯分为7、9、17、19节,最长的龙灯达到21节。到了晚上的时候,游客还可以欣赏到火龙表演。

杨华武说,北川春节活动除舞龙表演外,还会把猜谜语、讲故事以及羌民族的体育活动推杆、抱蛋等节目纳入其中。

“在节日活动中,加入这些互动的内容,让人感受北川的羌族文化。”杨华武说,比如抱蛋这个活动,是将三块白石头放在活动者的肚子下,其余的人去抢,活动者需要保住自己肚子下的白石头。而一活动展示的是力量,传承自历史上羌人在遭遇入侵时,如何保护自己的同胞,保护身边的弱者。

北川的新春活动,除白天的表演外,还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燃起一堆堆篝火,跳起羌族萨朗。游客和当地人手牵着手,随着舞蹈的节拍,唱起来、跳起来。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三天三夜斗龙灯 非遗传承人讲述四川北川春节文化丨口述民俗 我的春节记忆

乡村放鞭炮朝会首 三天三夜斗龙灯不休

杨华武是北川青片乡正河村人,虽然已定居到北川新县城,但他对老家春节斗龙灯一事,仍然不会忘却。

“我还当过一次会首。”杨华武说,在老家,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还可以放鞭炮,而重头戏就是朝会首、斗龙灯。在正河村,当地人在春节前就扎好龙灯,随后通过卜卦的方式,选出会首。会首的意思,相当于活动组织者。

接下来,就是三天三夜的斗龙灯。在大年初五的时候,村寨的男子齐聚到会首家里,大家一起守岁。到了第二天就开始起灯,两支龙灯队进入各个村寨进行游寨。而在游寨期间,两支龙灯队相互摆阵,让对方破阵,直到破阵后再进入后面的环节。

据杨华武介绍,在三天三夜的斗龙灯活动中,会首还会安排扭杆、推杆、拔河等体育竞技活动,让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参与进来。

“今年因疫情,这些民俗活动暂时不做了。”杨华武说,希望新的一年,疫情能快快过去,让这些传统文化活动延续下去,也让羌民俗春节文化早日回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