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无诗无酒何得乐,清代画僧释明中绘《秋山寒林》

大雁南飞,秋山寒林,天地之间苍茫萧瑟。描绘这样的景致,早在五代时期就有了成熟的技法。到了清朝,画家若想画出新意,难度很大。释明中作为佛门弟子,他从禅意的角度阐释秋山风景。

什么叫禅意,满目寒林表现出山水幽深静谧。明明看上去很满,却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这就是禅意,这就是释明中画出的新鲜感。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可以用“似真是虚”。看上去是真实的,事实上去抽象的、虚幻的。是不是觉得很拧巴,理解起来有点儿困难。

无诗无酒何得乐,清代画僧释明中绘《秋山寒林》

释明中 秋山寒林

写文章的时候有虚实,画画的时候也有虚实。实,是直观感受;虚,是想象猜测。对于画家来讲,常常采用以实写虚的手法,通过烘托、对比,表现空间感、气韵、情怀等一系列情景交融的细节。

释明中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用饱满构图画出了旷远清幽的味道。似真是虚,透过重重密林,感受到的是心在飞翔。为了明确主题,释明中在画中加入了两位聊天的高士。让人们按照欣赏文人画的思维模式、审美情趣,欣赏他画的《秋山寒林》。

无诗无酒何得乐,清代画僧释明中绘《秋山寒林》

释明中 秋山寒林 局部

释明中生活在康乾盛世,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他御前献画受到了皇帝的嘉奖。世外画僧,结交显贵,是不是觉得有些反差。按照常规思维,释明中应该是一个远离尘世的形象,他怎么会跑到皇帝面前去了呢?

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反差,才显得释明中为人真实,故此他能把禅意画入山水。禅意的本质是内心平静,不受侵扰。《秋山寒林》中的人物、密林,象征着凡尘俗世的种种干扰。即便有这些干扰,也无法影响释明中内心的追求。他御前献画是表象,画中寒林是表象,真相是什么?你细品,也许就是无诗无酒何得乐。平淡中也有快乐,内心平淡才是真的平淡。哪怕没有酒,没有诗,在山水间也能感受到喜悦。

无诗无酒何得乐,清代画僧释明中绘《秋山寒林》

释明中的技法相当扎实,如此密密匝匝的树林,能够画出乱中有序的感觉,很考验基本功。他没有采用常见的蟹爪形或鹿角形勾画树枝,而是让树枝尽量收缩靠拢主干。这样画,方便安排枝干的层次,很明显加入了画家的观察。

有巧思,有想法,有新意,让《秋山寒林》看上去充满了吸引力。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幅山水画,释明中用复杂的形式,让大家各取所需。内心燥乱,看上去就饱满丰富;内心单纯,看上去就是空寂安宁。

无诗无酒何得乐,清代画僧释明中绘《秋山寒林》

《秋山寒林》有一种深远悠长的美感,越看越有滋味。苍润古拙的笔墨情趣中,流淌着有如涓涓细流的真性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