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当娃开始被成功“种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迪士尼出了个火爆所有社交媒体的新人物玲娜贝儿(对,就是那只粉色的小狐狸),双胞胎妹妹不知道从哪里看到的消息,和我说想要玲娜贝儿的周边。

就连嘟嘟也跑来凑热闹,跑来吵着要别的喜爱的角色玩偶。

老母亲我瞬间感觉钱包被迪士尼,啊不,是被迪士尼黄牛连戳了三刀。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和我一样,被戳多了,甚至都开始佩服品牌商家给娃的“种草”能力了。我不禁开始思考,这个“种草”过程究竟是如何从播种再到发芽的。

直到近期我读了一些书。

商家是如何“套路”孩子的?

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接触到更多的广告,不但渠道更多,而且频率也更高。电视、手机、平板电脑,几乎每个动画片前后,甚至暂停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广告。而且大数据还“贴心”地给孩子推送适合年龄段的产品。

但我们成年人可能会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们未必能够区分“广告”和“节目”。

特别是在学龄前的小孩,屏幕上所有的画面都会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发现广告里的小朋友看起来好开心的样子,他们也自然会认为:拥有了这个东西我也会这么开心。

除了不能区分之外,更麻烦的是:广告还在不断的给孩子们创造“需求”。

走进商场超市,儿童用品的柜台总是很容易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其中很多都是“下功夫”特别给孩子准备的。

举个例子,康奈尔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定位儿童市场的麦片放在超市货架上的数量,几乎占到成人麦片数量的一半。而且,更令人震惊的事实是,那些印在麦片包装盒上的可爱精灵、小海盗和兔子的眼神故意向下调低了大约10度,正好对准幼儿的眼睛,而印在成年人麦片包装盒上的人物则是完全直视的。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除了包装设计之外,摆放也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说,你有没有注意到便利店和超市结账的柜台上,为什么经常会放着棒棒糖和巧克力之类的零食?难道货架真的放不下了吗?

如果你蹲下来,就会找到答案,当我们带着孩子在收银区排队的时候,孩子的视线刚好就对着柜台的高度,而且有时候结账还要排队好一会儿,糖果对孩子们的“诱惑”程度还会随之增强,加上这些东西价格本身也不是太贵,孩子要求了,家长可能顺手就一起买了,变相增加了销量。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怎么样,套路深不深?

此外,还有些孩子本身接触不到的东西,也一样会通过广告,激发孩子的消费欲望。

我记得嘟嘟小时候有一次突然和我提出想要“小x才”电话手表,甚至还提出了过年要去“长X”乐园。我其实有点意外,因为他幼儿园是不需要电话手表的,而且那个乐园我们也从来没有说起过。后来有一天刚好空闲,陪他看了一阵动画片马上就明白了,妥妥的全部都是广告啊。

在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高频率的重复之下,孩子会很容易记住广告的品牌。而这一个个的广告,不仅影响着孩子的当下,也有可能会成为他们未来的“消费参考”。

小时候会要求爸爸妈妈买某个喜欢的零食,有零花钱了也会优先去买自己广告里看到的品牌,甚至很多刚刚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和职场新人,还会报复性的“弥补”自己的消费需求,比如新手机、名牌包包、化妆品。欠着一堆蚂蚁花呗、信用卡,甚至是跌进网贷黑洞。

我说这些也不是为了危言耸听,毕竟我们成年人看薇娅,看李佳琪卖货就想剁手,这和小男孩看玩具拆箱视频想买玩具是一样的心理。

但商家套路这么深,我们至少可以做些事情来保护我们的孩子。避免孩子们长大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消费主义”接班人。

如何帮助孩子理性消费的技巧

下面就结合一些经验和参考文献来给大家支支招吧。

1.让孩子知道广告是什么?

前面我提到了小孩子可能不区分“广告”。因此,当爸妈的一定要先和孩子聊聊广告这个东西。对于广告,我们一定要确保孩子明白这几件事:

广告里的演员是拿了钱的,所以要表现得非常开心;

广告是想让我们买更多东西;

广告想要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家有的东西没有广告里那个好。

如果语言还是太抽象,我们也可以在家和孩子一起为自家的玩具做广告。说说自家玩具的好处。比如我曾经也鼓励嘟嘟尝试在抖音录视频,介绍他的爆裂飞车,虽然这个创业项目因为嘟嘟主播对“分红方案”不满而夭折。但也让他充分的理解了:做广告就是一种工作,主播让大家来买玩具,才可以赚到钱。

2.寻找“不花钱”的快乐

广告的本质不难理解,但我们更应该直面消费欲望的本质。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我们花钱买东西,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衣食住行这种底层生存需求,再上升到娱乐,和精神方面的消费。

消费会给我们带来满足和快乐。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各种“快乐”之间本身也是有质和量的区别的。其中,消费带来的快乐,是很短暂的。因此,我们可以帮孩子寻找更多消费以外的快乐。

快乐和价格无关

比如,对女孩们都喜欢的公主玩偶来说,她们关心的是哪个玩偶裙子更漂亮,而不会关心这是来自浙江义乌小商品批发商城,还是来自意大利手工定制工坊。因此,至少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价格和快乐并没有绝对的关联。

对很多孩子来说,无论是在免费的海滩边还是在五星酒店的私家沙滩里,挖沙子的快乐是没啥区别的,在他们的世界里,不会因为酒店是付费的而更多一些。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 三只小熊挖沙图

很多乐趣可以不花钱

除了去游乐园,我们还可以选择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还有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而且,国内基本所有公立博物馆都是免门票的,而图书馆也是3岁以上就可以免费办卡借阅书。其实电子书也有很多选择,但对于孩子来说纸质书籍更有质感。

另外,如果有些东西必须要自己使用,我们在购买之外,还可以考虑二手或者租赁。这和我们常说的买房和租房是一个道理。如果仅仅是住的话,那我们需要的就是房子的使用价值,而这一点租和买都一样能实现我们的目的,在房价昂贵的情况下,很多人都会选择租房居住。

那孩子对于玩具的需求,一样是使用价值。因此,二手交易平台,或者是租赁商户花更少的钱,一样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特别是玩具这种东西,对孩子来说,热情基本也就是一个星期。(对很多大人也一样适用哦。)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终极“快乐”在精神世界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爱好和兴趣,并帮助他们坚持下来,收获的自信才是更宝贵的快乐。毕竟,连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能感到,获得老师的奖状比起获得新零食,是更值得骄傲的事呐。

3.家长的消费习惯

说完孩子,最后一点是说给我们家长自己的。我们先要诚实的自我反省一下:

我们看见别人开好车住大房子会不会羡慕嫉妒恨?

我们给孩子买的东西到底是孩子需要的,还是我们自己喜欢的?

…….

毕竟对于消费这个事情,家长才是孩子最直接的学习对象。如果我们自己都难以控制消费欲望和正常需求,那很难说孩子是否能分得清哪些是必须买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当然,我也承认,没有人能做到绝对的理想和客观,但我们至少要在大方向上正确。因为说到底,孩子在向我们学习的,不仅是表面的消费习惯,而是在学习我们的价值观、财富观。

光说精神层面有点虚,还是具体到实践的层面。目前为止,个人觉得最简单好用的方法就是建立规则。

水湄物语:什么时候起,连他们都被消费主义套路了?

最简单的版本,就是:今天宝宝只能选一样。

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完全可以一起列购物清单,拿着购物清单玩超市“寻宝”游戏,更容易明确目标。

如果上了小学的孩子,还可以加入价格预算,培养孩子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这样也能降低包装和品牌带来的影响。

再高年级的孩子,甚至还可以利用自家的购物记录,估算未来所需要的购物频率和数量哦。如果孩子有计算机天赋,或许还能开发出个程序来哦。

好了,今天扒了扒广告对孩子们的影响,也凭着自己的经验给大家支了支招。

最后我想说:消费这个事和投资一样,都是和人性博弈,没有谁能做到尽善尽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鼓励孩子去做最好的自己。

参考书籍:Beth,K .2019. Make your kid a money genius.1st ed.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