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书推介|施爱东:《故事法则》

新书推介|施爱东:《故事法则》

《故事法则》,施爱东著,三联书店2021年10月版。

内容简介

该书将所有的故事都看作一种语言游戏,认为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最优玩法,那些被民众选中的最优路径,就成为套路。

《故事法则》所揭示的最重要的三条“故事法则”是:第一,故事不是生活实录,所有故事都是在初始条件和欲望目的之间的虚拟语言游戏;第二,故事的角色和行为都是由故事家设定的,而且这种设定是受到游戏规则制约的;第三,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动力是“障碍”,主人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定要遇到难题,而每一个难题又必须有一个解题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故事就是“解题”。

既然故事就是解题游戏,那么,游戏规则是怎么定的?一般来说,故事的游戏规则有两种,一种是“通则”,一种是“特则”。

通则指的是通用的游戏规则,比如,在动物故事中,狮子代表凶猛、狐狸代表狡猾、兔子代表弱小;在神奇故事中,神仙都有超能力,鬼魂托梦一定会应验,聚宝盆里面的东西永远取不尽,等等。

还有一种是特则,也就是故事讲述者为这一个故事或故事中的特定角色所量身定制的游戏规则,比如,唐僧必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皇帝限定大臣三天内必须交出一只公鸡蛋,罗隐秀才是个“乞丐身,圣旨口”的人,说什么都能应验,丁不三规定自己一天杀人不能超过三个,等等。

所以说,民间故事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功能组合、一个自组织系统,一棵生命树。故事一旦开始其生命进程,就会自己生长、自己嫁接、自己开花、自己结果,也会随时空的改变而变异,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

在故事中,英雄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离开家乡时需要哪些装备、神奇助手会在什么时候出现、叛徒为什么总是晁通、误会为什么总是不能避免,所有情节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结构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约的最优结果。

故事的结构既是稳定的,又是生长的,貌似无序的生长中,总是有一些最优配置、最优结局。特定的难题,总是对应着特定的解题方式。每一则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都是特定语言游戏中的最优玩法。

新书推介|施爱东:《故事法则》

《中国龙的发明:16-20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

目 录

绪论 民间文学的共时研究法

一、什么是共时研究?

二、什么是形态研究?

三、什么是故事形态学?

四、什么是口头程式理论?

五、共时研究为什么排斥综合研究?

六、结语: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的关系

第一章 理想故事的游戏规则

一、故事的封闭特征

二、故事结局:稳定的游戏目标

三、故事的最简结构

四、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设置

五、在初始条件与既定目标之间设置障碍

六、游戏设置的通则与特则

七、打破常规,促成转折

八、结语:理解故事的十个要点

第二章 大团圆何以成为元结局

一、团圆之趣

二、不团圆无趣

三、精英知识分子对于大团圆的批判

四、没有国民性,只有世俗性

五、作为游戏终点的元结局

六、结语:主人公成婚并加冕为王

第三章 民间故事的稳定性与自由度

一、同题故事及其节点

二、节点的省略与遗失

三、附着性母题的自由度

四、故事节点的具体展开

五、偏离节点的后果

六、功能项是最小公倍数,节点是最大公约数

第四章 民间故事的无序生长及其最优策略

一、信息空白造成情节缺失

二、缺失形成紧张,补接无序生长

三、故事生命树的枝端模型

四、生命树主流枝干的竞择标准

五、竞择标准的作用机制

六、结语:节点之间一定存在最优路径

第五章 史诗可持续生长机制与叠加单元

一、中国现存史诗的演述状况及问题的提出

二、史诗演述初始条件的设定

三、史诗结构的可持续生长机制

四、回到原点:叠加单元的运算法则

五、叠加单元与相关结构理论的辨析

六、选择《罗摩衍那》的理由

七、《战斗篇》的情节基干

八、《战斗篇》叠加单元的一个特例

九、《战斗篇》全部叠加单元

十、《战斗篇》的结构模型

十一、以叠加单元解释史诗演述诸问题

十二、解释力的延伸:古典小说中的叠加单元

第六章 史诗英雄塑造对武侠小说的影响

一、英雄史诗与武侠小说的相似性

二、史诗英雄与小说英雄的叙事要素及功能

三、节外生枝的民间趣味

四、旧瓶装新酒,老地方的新故事

第七章 英雄形象塑造中的善恶对照模式

一、两种土壤种出的两种人生

二、质朴人性与机巧人性的对照

三、不同历史记忆的对照

四、兄弟对照模式的有限变异

第八章 英雄形象塑造中的“杀嫂”模式

一、亲近女色不是好汉的勾当

二、美貌佳人,惹祸的根苗

三、英雄犯错,“好酒”是“好色”的替代品

四、从“结义杀家”到“英雄杀嫂”的演进

五、“结婚”与“结义”的抉择

六、从“投名状”到“杀嫂仪式”

七、金庸对杀嫂故事的借用

八、传统主题在小说中的延续

九、有限变异:金庸的叙事改良

第九章 五行思维下的唐代月宫意象

一、唐诗五行思维与月神西金属性

二、唐玄宗梦游月宫之景象

三、诗人想象之月宫要素

新书推介|施爱东:《故事法则》

《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

作者简介

新书推介|施爱东:《故事法则》

作者近照

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理学学士,文学硕士、博士,先后任职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故事学、谣言学、民俗学学术史等。代表性著作有:《故事法则》《民俗学立场的文化批评》《中国龙的发明:16-19世纪的龙政治与中国形象》《倡立一门新学科——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中国现代民俗学检讨》等。

新书推介|施爱东:《故事法则》

《倡立一门新学科 中国现代民俗学的鼓吹、经营与中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