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夜读|岁末话“清尘”

·

夜读|岁末话“清尘”

岁末话“清尘”

作者 / 苏黄婉儿

原载于《厦门日报》城市副刊

“清尘”,即拂除尘埃之意。儿时生活在闽南乡村,家家户户在过年前都要清尘。清尘,是过年的前奏;清尘,似大戏上演前的“闹台”,锣鼓喧天,急促又喧闹地提醒着忙碌一年的人们——快过年啦!

夜读|岁末话“清尘”

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过了腊八便是年。腊八后的晴朗日子,村里人家陆陆续续开始清尘。清尘一般由勤劳能干的家庭主妇承担,不管年轻少妇,还是中年大婶,或是上了年纪的大娘,头上都绑着一条花毛巾,那是清尘的“装备”。

清尘的工具大多是临时自制的。取一把高粱穗绑在竹竿上,就可用来清除一年来落在屋梁、墙角、旮旯处的灰尘及蜘蛛网,高粱穗做成的清尘把软硬适中,适合清扫闽南乡村常见的瓦房,清尘顺序都由里及外、由上而下。屋子清尘做完,紧接着是清理家里的各种物件,涉及面之广堪称“横到边、纵到底”,连灶台上的几口锅都要拿到户外,垫在稻草上,刮去锅底成片的黑灰。

那段时间,家庭主妇们见面打招呼从平时的“吃饭了吗”变成“你家清尘了吗”,似乎清尘是一件很重要且必须有的事,就像学生的期末考试。

腊月里的闽南寒风刺骨,溪水冰凉,但妇人们似乎都不怕冷,肩挑手提,把家里的被褥蚊帐,还有过年蒸糕点用的蒸笼、粿篱、粿印等挑到村口的小溪清洗,似乎只有这清澈的流淌的溪水才能把这些大物件冲洗干净。洗好的被褥直接晾晒在溪滩的鹅卵石上或溪岸的相思树丛上,花花绿绿的,远远望去还真好看。

腊月里洗被褥的日子,主妇们一般会安排早餐做捞饭,把饭粒捞起,留着米汤再加水煮,米汤用来浆洗被子。当被子晾晒至不滴水时,把被子放在米汤中浸泡,然后再晾干,这样晒干的被褥不仅干爽舒服,还有米浆特有的香气。

夜读|岁末话“清尘”

本报记者 张江毅 摄

儿时,村居生活虽然素简,但母亲勤劳能干,把日子过得舒适且不乏仪式感。即便那时我还小,也喜欢那种清尘后家里窗明几净的亮堂,还有浆洗后被褥的清香舒爽。清尘完成后,也接近小年了。各种炊具、大缸小瓮、盆盘碗碟清洗得干干净净,都是为接下来煎炸蒸炖各种年货做准备的。

又到年关,想起自己当家这么多年来,从没像母亲那样清尘,总以现代人居家干净、工作忙为由免了。其实,喧嚣的尘世,难免惹尘埃;我想,应该趁着周末这个艳阳高照的日子,给家里来个全方位的清尘,以干净亮堂的居家环境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更应该拂除心头的尘埃,让心似梨花白。

作者

夜读|岁末话“清尘”

黄丽婉,笔名苏黄婉儿,厦门市翔安人,幼儿教师,爱好阅读写作,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

朗读者

夜读|岁末话“清尘”

纪鹭薇,厦门演艺职业学院戏剧与音乐剧系副主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讲师。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音频制作:黄晓青 许梦洁 封面图:陈偲瑶

编辑:海鹰 卢婷雯 审核:蔡文演

厦门日报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

夜读|岁末话“清尘”

厦门日报社App“潮前智媒”

轻松玩转黑科技

一键get最潮新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