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年近情更怯

作者:七一网

唐代的宋之问写有一首题为《渡汉江》的归乡诗,诗云:“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从诗人平实的诗句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家时心里最真实的感受。

短短二十个字,没有煽情的笔墨,没用夸张的语调,诗人以一种几近白描的手法,把音信不通、等不到归期的无奈,把游子对于回家的渴望,以及离家越来越近时心里的忐忑——写活了。于是,我们不由自主地代入游子的情思:离家已多年,不知道故乡可还是旧时的样貌,故乡的人们是否依然如自己离开时那般淳朴和热情,而自己那渐渐已说不标准的乡音,家乡的人们听了是否会觉得生疏……

船在码头靠岸后静静地泊着,船上的乘客随着人群慢慢地向岸上移动,与船的静和乘客移动速度的慢不同,他的脑海里百转千回,浮现了太多可能发生却又不一定发生的情景。想来,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心里在乎吧。因为在乎,因为心里有太多的期盼,所以当结果未知的时候才会对那未知的事物和场景心生怯意。途中遇到故乡人,他也讷讷不敢言。

同诗人一样,对于回家,我也常感怯懦,尤其是每到年关临近。如果说“近乡情更怯”的“乡”是空间上的怯,那么“年”则是一种时间上的怯。按照国人的习惯,“年”是按农历来算的,从正月到腊月,从正月初一到大年三十。即使平日里工作再忙,事情再多,到了年关,少不得要回一趟家,同父母说说话,向长辈们拜个年。

严格来说,无论法律文件还是乡风民俗,皆不曾规定回家该当如何如何,可每一个离家的游子心里想必都存有“想要混出点名堂来给父母瞧瞧”的念头,故而一年终了,定然要好好地盘点一下这一年的“收成”,看看自己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这不盘点还则罢了,一盘点心里的怯意便不自觉地浮上了心头。显然,现实总是不如想象来得美好,而结果又往往离预期很远,于是,我们愈发胆怯和惶恐。唯恐回了家,父母问起这一年的收获时,答案会让他们失望。

这不,离过年只有几日,我已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我在现如今的这个单位上班已经超过10年了,工作日益繁重,薪资却始终未涨,难免气馁。但日子还得接着过,我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出去兼职,自然而然地,回家的次数就少了。同时,过去的一年里,疫情总是三不五时地“冒头”,人人都生恐自己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传染源,我便愈发地不敢回家。辛辛苦苦奔波一年,虽有一些收获,可当我将它们放于手上时,总觉得分量太轻,不足以在家人面前展示。想与不敢互相纠缠,心里的紧张又添了几分。

正当犹豫间,哥哥发来信息,说:“家里的番薯有很多,你一直没回家来,要不给你带一点吧。”我听了,心里一暖,可又不想他因此专程跑一趟,便回道:“你方便的时候带些过来吧。”结果没过多久,哥哥便给我送过来了。番薯一放下,他就离开了。

看着哥哥的车子渐渐跑远,母亲在灶前忙碌的样子忽然就闯入了我的脑海,回家的心情也就变得愈发迫切。也许,在父母的心里,未必需要儿女有多大的出息。他们所要的、所求的,不过是儿女的平安顺遂,能常回家看看吧。

(作者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

年近情更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