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也应该——走向跨越式成长

作者:慧心丝语

跨越式成长什么意思,它的英文名字叫作Mindshift,就是思维转换。怎么样通过自己思维的转换,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没有一个人应该被自己局限在过去的生活环境当中,我们应该想办法突围,而这个突围的过程,靠的就是思维转换,就是我们这种思维转换的能力。

家长也应该——走向跨越式成长

越俎代庖,困住自己,弱化孩子

孩子放假在家,总怕孩子的饭不够吃,每天早上早起准备一些东西放在家中,以备孩子饿了的时候没有饭吃,这样的情境已经定格在我们的生活中很久了,行为机械,周而复始,这样的日子久了感觉身体疲惫,心也会很累,有种被困住了的感觉。

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很少做家务,也不会做饭,越是不会的事情越不喜欢做,长此以往,孩子感觉家里的事情就是家长的事情,和她无关。而自己很累,没有多余的心思跟孩子互动,各做各的,少了情感的交流和爱的互动,孩子感觉不到价值感和归属感,就不会有积极性和主动性。

怎么办呢?养育孩子,可以有更轻松的方式吗?

竞技式互助、相互成就、彼此成长

家长也应该——走向跨越式成长

前几天,我跟孩子说出自己的感觉,我说:“上班回来还要做家务,有时候就会感到很累,累了还会心情不好”

孩子说:“那就我们轮流做家务吧,那样你就不会累了吧?”。

可以吗?当时,我还有些罪孽感,这样做是不是感觉有点像是与孩子计较的成分?完全陷入到自我的认知世界。

今天早上,我正在做饭,孩子走过来说:“自从我们俩竞技做饭,我发现你为了挑战我,想着各种办法,要做得更好呢?

竞技做饭?原来孩子把做饭当作了一种比赛,这个主意不错,看似枯燥的家务劳动,瞬间有了灵魂。

我想了想说;“还真是,以前我感觉是唱独角戏,现在有人与我同台搭戏,有互动,有交流的感觉真好!真的比以前更有动力了。”

看来,以后要保持开放性思维,随时接纳不同的意见及不同的想法,并不是只有自己以为的一种生活方式,说出来,就有更多可能性!

相信孩子的能力,助力孩子成为生活的主角

家长也应该——走向跨越式成长

我发现,以前孩子没有参与到家务中来,好大一部分是家长的原因,一是家长缺乏耐心,二是少了鼓励。孩子刚开始做事的时候,做不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时候家长不能长着一只挑刺的眼睛,而是应该有一双好奇的眼睛,观察孩子是如何做事的,做的好的地方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做事的时候,家长的心态也很重要 ,可以将家务做成一件快乐的事,也可以做成一个苦闷的事情,如果孩子能感觉到开心做事,那么她还是很乐意做事的。

开始的时候切忌对孩子期望过高,适宜把做事情的难度降到适合孩子的动手能力,做好一件事,可再挑战一个新的事情,这样孩子每做成一件事情,都会感到有成就感,孩子就慢慢喜欢上做事了。

孩子即需要父母温柔的保护,也需要社会残酷的挑战

美国有一群义工,专门救助那些吸毒的、黑社会团伙、暴力分子,孤儿这样的孩子,给他们安排一些小事,你去做社会工作,然后做这社会工作会给你一些钱,让他们远离帮会,远离吸毒,维系着他们不要去做那些危险的行动。

30年后,把当年接受过这些援助的孩子和没接受过援助的孩子那些资料调出来,再去重新找这些长大了以后的孩子,结果是,当年接受过援助的这些人普遍都有大量的心理问题,失业、酗酒这样的行为。麦考德觉得特别吃惊,就去找更多的案例来研究,就发现都是这样。

原因是,“在孩子们完成简单任务时给予大量的奖励,反而降低了他们的勤奋和坚定程度。换句话说,如果外援使事情变得过于简单,就可能适得其反,扼杀他内在的驱动力,所以培养坚毅者的最佳方式,需兼具强硬严厉和关心爱护这两种类型的人际关系。”

家长也应该——走向跨越式成长

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任何过度保护的行为,都违反了自然界运行的规则,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温柔的呵护,也需要社会残酷的挑战,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能量,才能成长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