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也應該——走向跨越式成長

作者:慧心絲語

跨越式成長什麼意思,它的英文名字叫作Mindshift,就是思維轉換。怎麼樣通過自己思維的轉換,開啟一段新的旅程?

沒有一個人應該被自己局限在過去的生活環境當中,我們應該想辦法突圍,而這個突圍的過程,靠的就是思維轉換,就是我們這種思維轉換的能力。

家長也應該——走向跨越式成長

越俎代庖,困住自己,弱化孩子

孩子放假在家,總怕孩子的飯不夠吃,每天早上早起準備一些東西放在家中,以備孩子餓了的時候沒有飯吃,這樣的情境已經定格在我們的生活中很久了,行為機械,周而複始,這樣的日子久了感覺身體疲憊,心也會很累,有種被困住了的感覺。

問題的關鍵是,孩子很少做家務,也不會做飯,越是不會的事情越不喜歡做,長此以往,孩子感覺家裡的事情就是家長的事情,和她無關。而自己很累,沒有多餘的心思跟孩子互動,各做各的,少了情感的交流和愛的互動,孩子感覺不到價值感和歸屬感,就不會有積極性和主動性。

怎麼辦呢?養育孩子,可以有更輕松的方式嗎?

競技式互助、互相成就、彼此成長

家長也應該——走向跨越式成長

前幾天,我跟孩子說出自己的感覺,我說:“上班回來還要做家務,有時候就會感到很累,累了還會心情不好”

孩子說:“那就我們輪流做家務吧,那樣你就不會累了吧?”。

可以嗎?當時,我還有些罪孽感,這樣做是不是感覺有點像是與孩子計較的成分?完全陷入到自我的認知世界。

今天早上,我正在做飯,孩子走過來說:“自從我們倆競技做飯,我發現你為了挑戰我,想着各種辦法,要做得更好呢?

競技做飯?原來孩子把做飯當作了一種比賽,這個主意不錯,看似枯燥的家務勞動,瞬間有了靈魂。

我想了想說;“還真是,以前我感覺是唱獨角戲,現在有人與我同台搭戲,有互動,有交流的感覺真好!真的比以前更有動力了。”

看來,以後要保持開放性思維,随時接納不同的意見及不同的想法,并不是隻有自己以為的一種生活方式,說出來,就有更多可能性!

相信孩子的能力,助力孩子成為生活的主角

家長也應該——走向跨越式成長

我發現,以前孩子沒有參與到家務中來,好大一部分是家長的原因,一是家長缺乏耐心,二是少了鼓勵。孩子剛開始做事的時候,做不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這時候家長不能長着一隻挑刺的眼睛,而是應該有一雙好奇的眼睛,觀察孩子是如何做事的,做的好的地方及時給予回報和鼓勵。

做事的時候,家長的心态也很重要 ,可以将家務做成一件快樂的事,也可以做成一個苦悶的事情,如果孩子能感覺到開心做事,那麼她還是很樂意做事的。

開始的時候切忌對孩子期望過高,适宜把做事情的難度降到适合孩子的動手能力,做好一件事,可再挑戰一個新的事情,這樣孩子每做成一件事情,都會感到有成就感,孩子就慢慢喜歡上做事了。

孩子即需要父母溫柔的保護,也需要社會殘酷的挑戰

美國有一群義工,專門救助那些吸毒的、黑社會團夥、暴力分子,孤兒這樣的孩子,給他們安排一些小事,你去做社會工作,然後做這社會工作會給你一些錢,讓他們遠離幫會,遠離吸毒,維系着他們不要去做那些危險的行動。

30年後,把當年接受過這些援助的孩子和沒接受過援助的孩子那些資料調出來,再去重新找這些長大了以後的孩子,結果是,當年接受過援助的這些人普遍都有大量的心理問題,失業、酗酒這樣的行為。麥考德覺得特别吃驚,就去找更多的案例來研究,就發現都是這樣。

原因是,“在孩子們完成簡單任務時給予大量的獎勵,反而降低了他們的勤奮和堅定程度。換句話說,如果外援使事情變得過于簡單,就可能适得其反,扼殺他内在的驅動力,是以培養堅毅者的最佳方式,需兼具強硬嚴厲和關心愛護這兩種類型的人際關系。”

家長也應該——走向跨越式成長

從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任何過度保護的行為,都違反了自然界運作的規則,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溫柔的呵護,也需要社會殘酷的挑戰,才能激發孩子的内在動力和能量,才能成長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