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瓦尼岛》是今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日本最好的动画电影,它为我们的人民提出了一个高度敏感的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日本平民的创伤。但即使是如此憎恨日本,想要"杀死日本人"的观众,也会发现很难在电影中憎恨日本人。色当岛的岛民一辈子生活在被大海包围的偏远北方,从未见过日本本土,没有经历过战争,甚至不知道战争是什么,却成了一个在全国战败后需要付出代价的家庭。影片将他们描绘成一群人,生活只有海水、海滩、渔船、烟、田野、溪流,他们对外界的感知是相当荒谬的,比如美国人来抢劫妇女,苏联人都是赤手空拳的熊毛。在收音机里,我听到了皇帝的战败宣言,文字的文字,再加上断断续续的信号,让他们听不懂。他们大多与文明世界脱节,儿童圣物,当时代表文明交通工具的火车,无法到达被遗忘的岛屿。
童年的和平与折衷主义,与成年人隔开一层,越来越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对国家的仇恨置若罔闻,没有概念。孩子的世界如天堂,生活充满无尽的灿烂阳光,还有海风、野蝴蝶和悬崖边的蛋,如世界的桃子无忧无虑。混杂的江湖大叔看到了他们,也暴露了《鲁邦三世》犹如洪水幼稚的一面,低调地讲述了那些生死冒险,刀舔血褪去成惊心动魄的睡前故事,毕竟谁忍耐打破了童年纯真的梦想。还有小孩子的陪伴,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带着超现实的奇幻(银河铁路),一切都不亚于纪伯来的《龙猫》。成人对话往往短小精悍,有时有点酷,这非常现实,因为故事都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的,对成人世界的理解一定有夸张和莫名其妙的处理,处理起来很像斯皮尔伯格的《外星人》。
苏联人来了,把岛上的士兵送到西伯利亚,占领了房屋和学校。士兵们闯进了教室,气氛如火如荼。但在最初的紧张局势之后,冲突并没有加剧。起初,日本儿童对不速之客的拒绝表现在一组非常俏皮的画面中:当他们听到隔壁播放的苏联民歌时,他们立即用自己的国歌互相压低。这两首歌听起来很悠扬,日本的《红龙》更符合我的胃口,唱着画面在山上飞翔,草地倒映着金色的阳光,一群年轻男女无辜地在山上奔跑 森林草甸之间的小清新唤起了让人眼神湿润的回忆, 而苏联的《喀秋莎》也很讨人喜欢,但通过小时候电影的翻译,这样的旋律总会与革命性的主题故事联系在一起,包括对国情的热爱,悲剧性的生活变成了仁慈和不育的爱情。
用音乐来表达不同文化的碰撞,徐克的《黄飞鸿》一开始就被使用,但《乔瓦尼岛》却实现了"黄飞鸿"未能完成浪漫的融合。通过连续交错的歌声,镜头拉开,声音也变得模糊而遥远,两首歌似乎合成了相同的旋律。一年后,日本学生就已经对"喀秋莎"郎朗口如口,俄罗斯学生也会把《红龙》唱得像个样子,唱遍教室的回声。随后,公寓与苏联军官的女儿谭雅形成了苦涩而微妙的关系,苏联人向岛上传递了现代文明的成果,都揭示了两种文化和平共处的可能性。这时,小岛依然是天堂,美妙的音乐不断驱使着情感,老师们在民谣中,谭雅弹奏钢琴,或者饭后跳起舞动,伴随着年轻男女在果林中奔跑,沐浴在花瓣的海洋中,那一幕犹如春天的泉水流入心中,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可以让冰融化。
和平是脆弱的,因此不是永久性的。父亲和叔叔的动机是良好的行为,导致所有岛民被遣返回他们的家园。此时,基调发生了剧变,前半部分阳光明媚,诗意十足,伴随着浮船的暴风雨,过渡到天空灰蒙蒙的,一切,阴郁的萧条,望尘不及的山峰,树林的萧条,肆虐的暴风雪,疾病和死亡触手可及。这部电影既呈现了赢得眼泪的痛苦,也展示了与之斗争的坚韧不拔。儿童文学巨星宫泽贤治的《银河之夜》,承载着父亲对已故妻子的思念,也融入了孩子们对火车源头的无尽向往,跨界爱情的出现(不得不赞美那段火车在屋里,光影摇曳,如梦, 有人们从奇怪的浪漫中流出的眼泪)。在前半部分,火车是无害的白日梦,当孩子们不得不面对血腥的现实时,火车给了他们勇气和意志,成为反命运的压力的精神支柱,幻想的火车疾驰天空,用诗意的光芒,掩盖了现实的痛苦和离别的阴霾。只有这样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抚慰和亲人双方的一天徒劳地看着凄美,才能突然愈合和近亲阴阳两处分开的伤口。
半个世纪后的回归已经不多悬念了,自从片名乔瓦尼岛以来,我们知道他们最终会回到自己的故乡,重聚死者,送信,都是战争和反战电影的典范。然而,时间的流逝,同样的肖像,同样的书,穿越半个世纪的时间,被不同的意义所蒙蔽,老人手牵手跳舞,半个世纪前饭后消遣的错觉,像是两首幼稚的歌曲合二为一。时间给了他们答案,有这样一种超越国界、国家、政治和文化的宝贵价值,是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的,正如片名引用了《银河铁路之夜》中乔瓦尼和坎帕内拉的对话,这是从强大的存在品质中闪耀出来的诗意的爱与美, 并在最黑暗的无助日子里拯救了许多信仰的灵魂。(温/方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