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行万里路,善读无字书

行万里路,善读无字书

74岁的南宋诗坛领袖陆游,以自己一生的读书体验教育自己最小的儿子陆子聿,留下了至今传诵的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躬行实践。这就是古人提倡的理论联系实际。

人获得知识有两条道路,一是实践,一是读书。实践就是行万里路,就是要去读懂社会这本“无字书”,这是最重要的一条求知渠道。司马迁、李白、沈括、徐霞客,数不胜数的先圣先贤都是行万里路而有成就的例子。

可惜的是,一些人有字书读了不少,最后却变成一个无所作为的“两脚书橱”。《南史·陆澄传》记载: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更别说理论联系实际了,像陆澄这样死读书读死书,难怪他写不出书来。

明朝洪应明在《菜根谭》一书中说:“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无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佳趣?”只知运用有形迹的事物,不懂得领悟无形的神韵,这种庸俗的人又如何能理解读书的真正乐趣呢?

◎本文原载于《人民日报》,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