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荀子日课372丨说话有根据,做事要靠谱

荀子日课372丨说话有根据,做事要靠谱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荀子日课》第372讲《性恶篇》的学习。欢迎留言交流。

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论者,贵其有辨合,有符验。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无辨合符验,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设,张而不可施行,岂不过甚矣哉!故性善则去圣王、息礼义矣,性恶则与圣王,贵礼义矣。故檃栝之生,为枸木也;绳墨之起,为不直也;立君上,明礼义,为性恶也。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篇第二十三》11)

善于谈论古代的人,一定以当下的事做验证。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读史明智,读史是为了指导当下。善于谈论天上事的人,一定用人间的事做验证。所有的神话仙话都是人间现实的投射,《西游记》即是很好的例子。

凡是谈论事情,重要的是要能证明,有根据。就像信符一样,可信,经得起检验。这样,就能坐着讨论,站起来就可以部署安排,推广出去就可以实行。这就是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讨论,而不是坐而论道式的清谈。毕竟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

这是说,对于一种言论,必须从各方面考验,看其是否合于客观实际。考验的最后标准是可施行。

所提建议,所讨论的内容,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落地,等于扯淡。古今一理,天人同道。

荀子的这番道理是针对孟子说的。孟子认为人本性善良,没有可靠的论证以及可以验证的凭据,坐下来谈论,站起来却不能部署安排,推广出去也不能实行,这就是错得厉害了。

所以,如果认为人性本善,就会摒除圣王、取消礼义;认为人性本恶,就会拥护圣王、推崇礼义。矫正器的产生,是因为有弯曲的木材;绳墨的出现,是因为有不直的木材;拥立君主,彰明礼义,是因为人性本恶。由此看来,人性本恶就很明显了,那些善良的行为则是人为的。

无论是孟子,还是荀子,二者都是尊崇圣王,注重礼义的,其实孟子从没说过人性本善的话,他的主张是人性向善,人通过内良心的发现能够向善,荀子的观点则是人经过引导能够为善。

我们已经逐字逐句学习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聪训斋语》《澄怀园语》《曾国藩教子书》《声律启蒙》。《荀子日课》《朱子读书法》正式开讲。

关注尔雅书苑,读懂中国经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课温故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