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荀子日課372丨說話有根據,做事要靠譜

荀子日課372丨說話有根據,做事要靠譜

每天一課讀經典,這裡是爾雅書苑。今天我們開始《荀子日課》第372講《性惡篇》的學習。歡迎留言交流。

故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凡論者,貴其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今孟子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不可施行,豈不過甚矣哉!故性善則去聖王、息禮義矣,性惡則與聖王,貴禮義矣。故檃栝之生,為枸木也;繩墨之起,為不直也;立君上,明禮義,為性惡也。用此觀之,然則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僞也。(《荀子·性惡篇第二十三》11)

善于談論古代的人,一定以當下的事做驗證。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讀史明智,讀史是為了指導當下。善于談論天上事的人,一定用人間的事做驗證。所有的神話仙話都是人間現實的投射,《西遊記》即是很好的例子。

凡是談論事情,重要的是要能證明,有根據。就像信符一樣,可信,經得起檢驗。這樣,就能坐着讨論,站起來就可以部署安排,推廣出去就可以實行。這就是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讨論,而不是坐而論道式的清談。畢竟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标準。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言:

這是說,對于一種言論,必須從各方面考驗,看其是否合于客觀實際。考驗的最後标準是可施行。

所提建議,所讨論的内容,沒有可操作性,不能落地,等于扯淡。古今一理,天人同道。

荀子的這番道理是針對孟子說的。孟子認為人本性善良,沒有可靠的論證以及可以驗證的憑據,坐下來談論,站起來卻不能部署安排,推廣出去也不能實行,這就是錯得厲害了。

是以,如果認為人性本善,就會摒除聖王、取消禮義;認為人性本惡,就會擁護聖王、推崇禮義。矯正器的産生,是因為有彎曲的木材;繩墨的出現,是因為有不直的木材;擁立君主,彰明禮義,是因為人性本惡。由此看來,人性本惡就很明顯了,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無論是孟子,還是荀子,二者都是尊崇聖王,注重禮義的,其實孟子從沒說過人性本善的話,他的主張是人性向善,人通過内良心的發現能夠向善,荀子的觀點則是人經過引導能夠為善。

我們已經逐字逐句學習完《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道德經》《聰訓齋語》《澄懷園語》《曾國藩教子書》《聲律啟蒙》。《荀子日課》《朱子讀書法》正式開講。

關注爾雅書苑,讀懂中國經典,涵泳儒雅人生。

日課溫故

涵泳誦讀

家風傳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