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起底石头科技创始人造车|汽车产经

撰文 | 赵玲伟

编辑 | 于杰

出品|汽车产经

自动驾驶汽车和扫地机器人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样的绘制地图,一样的避障技术,一样的充电自动启停,一样可以远程遥控,扫地机器人简直就是小号的丐版无人车,甚至360的扫地机器人就来自其自动驾驶团队的研发成果。

一旦接受了这个设定,就出不去了。

最近,一家智能清洁硬件企业石头科技被传出造车计划,还在去年年底拿到了腾讯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

两年前在科创板上市的石头科技市值超过570亿元,在大厂和创业之间进进出出后,创始人昌敬打算开始他的第三次创业,由个人爱好出发的造车计划。

昌敬其人

昌敬是谁?

根据公开资料,昌敬计算机技术出身,创业做过美图软件,又把它成功卖给了百度,在腾讯和百度都做过产品经理,二次创业时做了扫地机器人公司石头科技,并加入了小米生态链豪华套餐。

总之,只能算是一个过往经历与汽车毫不相关的汽车爱好者。

在2017年之后,石头科技开始有意“去小米化”,公司与小米相关的营收占比下滑六成。可以看出,昌敬领导下的石头科技希望摆脱“小米生态”的标签。

去小米化也是为了自己的品牌能够拥有更大的市场认知。与被疫情拖累的汽车市场不同,小家电市场这两年异常火热,石头科技的市值曾一度超过1400亿元,仅次于“白电三巨头”美的、海尔和格力。

但在去年股票解禁之后,股东巨量减持让它开始受到争议,股价开始腰斩,业务上也面临更多新进入者的挑战。

这样的阶段性结果,这或许也与创始人精力的分散有关。

起底石头科技创始人造车|汽车产经

据悉,石头科技造车项目已经在2020年启动,前威马汽车CTO闫枫那时已经加入团队。去年4月有传闻称,石头科技创始人兼CEO昌敬将亲自领军,成立独立的“石头汽车公司”,产品初步定位是与奔驰G级相当的硬派越野车,并采用增程式混动技术路线。

随后,石头科技回应,该项目与石头科技不产生直接关联,石头科技没有参与。石头科技专注科技创新,致力于智能硬件研发。

今年媒体从石头科技内部人士的表述中也印证了这一点,“造车是老板的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从石头科技没有发布任何有关造车的公告来看,确实可以看成是昌敬个人的第三次创业。

从这次老东家(腾讯)领投、回头客(曾经石头科技的投资者)跟投的结果来看,至少昌敬个人的口碑很可能是在线的。

奥纬咨询全球董事合伙人张君毅告诉汽车产经,研发出一款“新能源大G”现在来看并不是最挑战的,如果有企业能够提供架构平台,这些企业造车可以更快。但新品牌是不是还能成功就很还是有不确定性,即使是头部的蔚小理也只是刚拿到入场券而已,造车和建立一个长期成功的汽车企业并不等同。

蔚来创始人李斌认为,400亿元的起步资金是现阶段开始造车的企业不慌的标准。据说,石头汽车项目已经开启了下一轮融资。

资本逻辑

同样是团队和工厂都未知的状态,不久前团车宣布造车引发了群嘲,相比之下,石头汽车的争议就小的多。有腾讯为首的资本背书是一回事,还有在当下的造车语境中,技术背景不用张嘴,就比其他特质更会说话。

张君毅认为,“石头科技是有技术基础的,也有对汽车行业产品的热爱,有机会做出对用户有价值的产品”。

如果强行关联的话,石头科技号称“以基于激光测距模组(LDS)和视觉SLAM定位技术为基础的智能扫地机器人”,有媒体认为,这可以说明在软硬件技术层面其实与汽车的驾驶技术有互通之处。

起底石头科技创始人造车|汽车产经

但都说市场不会留下如此多的汽车新品牌,资本此时为什么还会支持一个“外来者”造车的项目?

或许,广义的成功与资本的支持可能并不说明同一个结果。同样的技术产品型创业者造车,去年IDG也投资了李一男的牛创新能源,可见在这个赛道上资本仍然有利可图。

现阶段,财务投资人可能更看重项目的资本效益,只要能在美股上市,就很可能至少是百亿市值的结果。

“类似的爱好者造车在国外有一些成功的先例,但是现在赴美上市的外部条件不是特别好,它能不能发展到小鹏、蔚来的程度也很难说。但作为投资来说,早期投资是有很多机会的,所以腾讯这些美元基金会来参与,这也有生态服务合作的考虑。”

比如做电动皮卡的Rivian,车刚刚开始量产交付,市值已经经历大起大落,最高曾顶到超1000亿美元,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

有消息称,石头汽车项目2020年天使轮的估值为2.4亿美元,该轮由石头科技股东高榕资本、北极光创投等机构投资。

而到了2021年底,估值已经翻到了20亿美元。即便这样,相比于百亿美元的新造车市值水平来看,不管未来市场地位如何,只赌一个公司上市,早期入局的资本也不亏。

造车没有新故事

对于李一男、昌敬这一波造车创业者来说,他们的前辈已经把新造车这条新路趟平,基于后发优势,他们只需要顺着脚印走下去就可以了。

对于资本来说,在初期阶段更看重的是人和赛道,事能不能做成的优先级或许没有那么高。而李一男、昌敬都曾有带领创业公司成功上市的经验,并且新造车市梦率依然存在,这笔投资就有了理由。

智能电动车的投资风口余温尚存,只是不知道这一次是沧海遗珠,还是资本泡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