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杀死那个福建人

行研君说

导语

相对于现在日子难过的阿里马老师、恒大许老板,处于风口浪尖享受万众瞩目的是一个福建人。

今日推荐报告:2021模拟芯片行业研究报告

来源:鉴茶院(ID:jcytoday)

作者:南苑大王

江湖上,一代版本一代神。

相对于现在日子难过的阿里马老师、恒大许老板,处于风口浪尖享受万众瞩目的是一个福建人,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

杀死那个福建人

小马哥说,腾讯只是一个普通公司。

曾毓群说,宁德时代致力于成为一个伟大的企业。

没办法,宁王是新能源的龙头,是60年一轮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的代表者。

时代的一粒沙,

落到一个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山,

落到一个上市公司的头上,就是一个万亿帝国。

而这个万亿帝国,每当新能源在资本市场有调整之时,总是会被拿出来挤兑、批判、做着一轮又一轮的全身CT。

名满天下,谤亦随之。

02

2021年圣诞前后,很多人都准备大干一场,结果被市场大干一场。

新能源飞流直下,很多人几天就亏光了一年的利润。

这时,媒体上《万亿电池帝国的裂缝》等系列文章在网络开始发酵,明里暗里的揭示了宁王的“七宗罪”:

傲慢:对别人不尊重,只认钱,蔚来的高管拍出房产证才给发货。

贪婪:压榨客户,强行要收未来5-10年的保证金。

怠惰:大企业病,不配合车企的固态电池等技术。

色欲:商务全是霸王条款,上来要先保自己20%的毛利,不许砍价。

暴食:贪吃蛇一样四处圈产能,占有各种磷锂矿。

嫉妒:打压二线厂商崛起,状告中航锂电侵权。

暴怒:因为小鹏跳单,曾毓群与何小鹏大吵一架。

杀死那个福建人

宁德时代一周就跌下去了1700亿市值,股价从巅峰的690一度跌到了550,帝国愁云惨淡。

宁王真会被抛弃吗?

03

有位大师讲过,中国的制造业和资本市场,充满着江湖骗子和自大狂。大王深表认同。

总是忽然冒出个企业搞出个新技术、新概念,仿佛明天就能改变宇宙。

杀死那个福建人

但事实上,一个技术从实验室开始,要经过小试、中试、形成产品、寻求场景、反复改进才能产业化,而产业化则需要土地、厂房、配套、工艺、量具、设备、产线、厂商,需要茫茫多的时间和试错成本。

各种概念和技术中,能变成商品的,万分之一都不到。

即使是产学研届都一致看好的方向,从实验室走到消费者,5年打底。

就像当年的蔚来吹嘘的固态电池,完全是一个PPT,根本架不住生产逻辑的推敲。

看看当年被错杀的隔膜龙头恩捷股份,后来涨成了什么样子?

杀死那个福建人

(蓝圈处正是爆炒固态电池概念之时)

技术根本不等于产业,曾毓群作为中科院物理所的博士,自然非常清醒。

所以宁王在很多车企忽悠级的概念上,基本从不配合,太远了,也犯不着。

外界热捧的那些什么纳电池、固态电池、800V快充、4680大圆柱,宁王的技术储备基本都是第一。

比亚天天拿出来说事的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的出货量也是第一。

动力电池作为一个集成产品,从铜、钴、锂、镍到锂盐材料、三元前躯体、磷酸铁锂、石墨化,从电池的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四个主要领域,你得全部布局,才能保障PPT的吹牛产能落到实处。

而拥有完整上游原材料版图的,全世界只有一个半,一个是宁王,半个是韩国的LG。

杀死那个福建人

(宁王在上游材料领域入股企业超过75家)

越是高精尖和高利润的行业,有钱就越容易买不到东西。

遗憾的是,中国的车企40年来和外资同台竞技,始终处在抄袭和组装的低水平重复。

他们到现在还认为,有工厂、工人和技术,然后赊着上游材料,欠着下游货款,依然能大规模造车,大规模造电池。

如果非要说宁王和以前的零部件企业有什么本质不同的话,他们是“以我为主”而不是“以甲方为主”,他们要造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电池,而不是根据车企的要求改来改去。

所以宁王坚持自己的好产品和高毛利,胡建人知道货好货硬,是赢得业绩的唯一标准。

陪着甲方爸爸每天泡KTV,得不到任何尊重。

而且,汽车工业的游戏规则,早就变了。

04

传统汽车工业有着高达2万个零部件,这就决定了造车的主机厂商有着毋庸置疑的话语权,零部件企业永远是乙方和下游。

也正因为车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才都砸在整合这几万个部件的测试、供应和配套,想造车必须有庞大的积累和资金,汽车也异常昂贵。

然而新能源车因为电子化、压铸机和电化学技术的成熟,零部件已缩减为仅剩几百乃至几十个,汽车工业逻辑反转。

丰田造一辆油车需要10天,而特斯拉造一部model3只需要10小时。

杀死那个福建人

在中美两国庞大市场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催熟下,新能源车已经越来越像一部手机,而不是运载工具。

新能源车就是一部会行走的手机。

因手机技术早已大规模应用,所以解决行走问题的锂电池,就成为新能源车最关键的零部件,占到整车50%左右的成本。

Cost talks,过去是车企整合零部件厂商,现在是核心零部件商整合车企。

然而做惯了甲方的主机厂商们却很不适应,我一直都是财大气粗的甲方爸爸,怎么就忽然间需要去求人办事被乙方拿捏呢?

猛然间他们发现,自己当年当做一步闲棋去扶持的宁德时代,已然成长为一个无可撼动的巨无霸,“赌性坚强”的小曾忽然就翻脸不认人,只认钱了。

这种落差、反差、认知差、信息差叠加在一起,让大家觉得“天下苦宁王久矣”,

一边纷纷赶紧扶持宁王的竞争对手们做“二供、三供”,

一边内心期望“杀死那个福建佬”,让锂电领域重回诸侯争霸的时代。

电池企业一地碎片,主机厂当然就可以“黑手高悬霸王鞭”。

或者让宁王跌倒,车厂吃饱,自己去造电池。

杀死那个福建人

然而上文我们早已讲过,造电池和技术积累根本不是朝夕之功,原材料和稀缺资源也早被别人卡位完了,市场经济讲究的是利润和效率,中国的车企如果还不明白自己就是个搞壳子和集成的,那么自然就会有人来让你体面。

比如特斯拉,从成立以来就是一路疯狂减工序、疯狂降成本,5年后,他要造出人民币5万块的汽车,而且3分钟就出一辆。

没错,新能源时代,车企就是跪着挣钱的,不可有非分之想。

你看马斯克在电池厂商面前,对宁德时代的三元和磷酸铁锂,不带砍价直接下单,还要包产线。

材料商安普瑞斯的纯硅负极是革命性进展,马斯克为了哈这家企业,把自家电池厂麻利地搬到他隔壁。

识时务者为俊杰,马斯克跪的飞快、跪的干脆。

杀死那个福建人

特斯拉最终是要靠卖自动驾驶软件盈利,就没想过靠压电池厂商挣造车的利润。

像钢铁侠这种懂行的大佬们海外还很多,福建佬看着暂时死不了。

业绩上看着更死不了。

05

如同一个男人在外头再唱歌泡吧,鬼混到凌晨三点,总是得回家不能夜不归宿,上市公司再怎么鬼扯自己的概念和故事,总是得有业绩的。

宁德时代虽然市值1万多亿,现在的市盈率120多倍,但根据订单可以推测的是

2022全年,他利润大约200亿,折合现在60倍PE,

2023全年,他利润大约350亿,折合现在35倍PE,

看看A股那些满地60倍、80倍PE的上市公司们,有几个是正经人,有几个能有1亿以上净利润?10亿呢?

上了10亿后,谁能连年保持5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并在海外大挣老外的钱?

杀死那个福建人

所以,杀死那个福建佬根本是一厢情愿,宁王的所谓“七宗罪”,你翻头回来看,正说明在中国要把事情做成需要起码七大方面的要素和努力,还得用理智去平衡。

宁王当然是一个问题多多的企业,与完美毫不沾边,但这也说明了市场经济最大的魅力所在,不完美的人,也靠着智慧和实力,能一飞冲天,释放光彩。

毕竟,不遭人嫉妒的,是庸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