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冬日|作者:张小芳

冬日|作者:张小芳

这样的夜,大雪纷飞,人们好像置身于幽雅恬静的境遇,来到了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入夜,敲击着冰凉的键盘,眼睛不免有些涩涩发疼。大雪的夜晚总是安静得出奇,静到好像可以听见内心的声音。我总是执着于记录雪夜的美,仿佛可以从字里行间中获取无穷的力量。

不知不觉,一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已经悄然而至。这代表着旧年即将结束,与此同时,新的一年也正在向我们招手。“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吗?”心底有个小小的声音在问我,一时间,我竟变得有些不知所措。尽管日迈月征,朝暮轮转,新年总是要代替过去的一年,可是又哪里会有全然相同的新年呢?

此刻,窗外飞舞着雪花,如此瑰丽的雪景,如此妖娆的月色,实在是令人难忘。

又或许是生性过于多情,残雪化蝶入梦飞,夜尽天明几时回?一片片雪花轻柔地落在地面,好像在说着一个个故事。故事是什么,不会有人知道,只会随着时间消融、凝固。

于中国人而言,一进入腊月,总会有一些特别值得期待的事情。

依稀记得在未出阁之前,在腊月初八这天,总能美美的喝上妈妈精心熬制的腊八粥。祭灶那天能吃上柴火烙烤,酥脆香甜的祭灶小火烧。那样浓稠炙热的甜,好像是要融化在灶神爷的心田。

“祭灶神”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朴素的仪式寄托着老百姓美好的心愿和祝福,也祈愿来年我们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农历腊月二十三“祭灶神”也称小年,每年到了这一天,我家总是要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对此,妈妈总是慎之又慎。

相信无论是60、70后还是80、90后,凡是在农村生活过的人,对于泥土砌成的柴火灶应该都不陌生。眼看就到了祭灶那天,一大早,我们一大家人就分工有序,在妈妈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劈柴的、有生火的,至于烧火丫头“杨排风”的角色自然非我莫属。

不瞒你说,这可是我第一次接手这样有趣的任务。看着地火里时而蹿出霹雳啪啪的柴火爆破声,宛如一曲美妙的音符。而妈妈一双灵巧的手,将躺在铁凹上的烧饼翻来覆去,不到一会儿,祭灶小火烧就已经呈现出了金黄酥脆的表皮,内里的红糖香气也随着馍馍的边缘流淌出来。浓郁的馍香味混合着旺盛的烟火气,那一刻,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甜丝丝的味道,一直到馋得我们兄妹几个直流口水。刚想伸出手一尝为快,就被妈妈及时制止。妈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这些要等祭完灶王爷才能吃,吃了灶王爷吃过的东西,就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年幼的我似懂非地点了点头。过往一幕幕仿若昨天,像正在上映的电影,想着、想着,幸福的感觉悠然而来。

听妈妈讲,灶王爷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上天,去向玉帝汇报这一年这一家的大小事。为了能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保平安”, 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举行祭灶仪式。也正是在一风俗的影响下,人们总会在祭灶时准备许多又黏又甜的糖瓜,希望粘住灶王爷的嘴巴,多留下几句美言。听完“祭灶神”的来龙去脉,我不禁在心里念叨,没想到这祭灶的讲究还真多,日后,我也要将这样美好的民俗代代传承下去。

在祭灶火烧烙好之后,妈妈还要张罗着将灶王爷的画像贴在厨房灶头。随后,再将酒菜、糖果等贡品连同祭灶火烧一起点燃香烛,供奉于灶台之上。而后,慢慢地,厨房上下缭绕着缕缕香烟,就连桌子上原本平平无奇的猪肉,也在烛光的照耀下变得晶莹剔透。烟雾弥漫开来,仿佛置身仙境,好像故事中的灶王爷真的来到凡间。看着灶台上栩栩如生的画像,心中不由的产生一份敬畏。

这时耳边会响起妈妈虔诚地许愿,“灶王爷,愿您保佑我们全家来年身体健康,保佑国家风调雨顺……”

传统习俗折射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也依托了特有的民族理想和情怀。正如春节祭灶,求得是四季平安,求得是五谷丰登,求得更是一种浓郁的年味。

又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雪夜,望着窗外那一片片未若柳絮因风起的雪花,我潸然泪下。不知是感动还是迷惘,因心中久久无法忘却的儿时年少,是母亲的爱让我的世界总是春暖花开。

雪花的存在短暂而灿烂,雪中的生命脆弱亦坚强。关于冬日的记忆,犹如犹如雪中绽放的寒梅,暗香浮动,沁人心脾。在这个飘雪的冬日温暖着我。雪的美与残酷,都像是我们走过的路,会在天寒地冻里实现最遥远的梦,奏响一首甜蜜的歌,荡漾在小屋中,流淌在我心间。

冬日|作者:张小芳

作者简介:张小芳,河南济源人,文学爱好者。供职于济源北斗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责编:王芳 远岫 若谷 | 编辑:陈丽 | 图片: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