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米高空,区领导同企业负责人从早饭聊到午饭,话题只有一个

200米高空,区领导同企业负责人从早饭聊到午饭,话题只有一个

1月27日上午,天空还飘着细雨,西岸智塔45层观光厅,200米高空的窗外一片云雾缭绕,隐约能见到黄浦江蜿蜒而过的身影。

窗内却是一片清明敞亮,一场“元宇宙”产业龙头企业研讨会正在这里举行。长达三个小时、从早餐聊到午饭的研讨会上,会议桌的两侧,一边坐着来自徐汇10余个专业部门和国资企业的负责人,另一边则是来自浦江实验室、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华为、腾讯、阿里、商汤、网易、米哈游、莉莉丝、趣加互娱、MR眼镜厂商Nreal等机构和企业的负责人。

研讨会举办不久前,总部位于徐汇区的AI龙头企业商汤科技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目前全球AI领域最大规模的IPO。在商汤的上市招股书中,企业将自己定义为了“最大的‘元宇宙’赋能平台之一”。

200米高空,区领导同企业负责人从早饭聊到午饭,话题只有一个

研讨会现场

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数字经济企业正纷纷抢占元宇宙高地。但“元宇宙”究竟是概念、产业,还是一个维度更广、立意更深远的“人类未来趋势”,眼下并无标准解答。

徐汇在此刻举办这样一场研讨会,畅所欲言之余,更是要探讨政府闭门在火热的“元宇宙”话题中,能够有怎样的切实作为。

微信是元宇宙的“封闭形态”?

“微信其实有点像初阶版的元宇宙。”说到在场每个人都在使用的APP,腾讯智慧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思彦的发言马上吸引了全场注意力。

作为开发者眼中的“简单应用”,微信使用体验的丰富性,很大程度来自于用户每天创造的海量内容。腾讯提供底层标准,例如公众号如何撰写、小程序如何开发,实际的推文、服务内容均由个人和机构用户共同创造。

“但微信目前还比较封闭,只能在微信自己的体系里进行信息流转,但元宇宙则能适应各个公司开发的内容,可以相互打通,最后达成跨境生产、跨境协作、跨境贸易等不同的目标。”

200米高空,区领导同企业负责人从早饭聊到午饭,话题只有一个

徐汇滨江正在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带

不少企业和机构负责人都提到,元宇宙的一大特点,是现实社会在元宇宙中有所映射,包括人们的身份、社交关系、资产等。疫情以来颇为火爆的Switch掌机游戏“动物森友会”中,人们将真实社会的社交迁移到了游戏世界,疫情中较难在现实达成的毕业典礼、下午茶派对等,都可以在游戏中实现。这些行为都靠用户自行驱动,游戏并没有向用户指派特定任务。

“真正的元宇宙是生活的迁移,可以工作、生活、赚钱、享乐,元宇宙的真实性很大一部分来自这里。”徐思彦说。

这一迁移目前看来是渐进式的。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研究总监杨光认为,人类活动从物理世界迁移向数字世界,发展过程并不存在某个奇点。在硬件维度,手机端的技术与内容生态已趋成熟,VR/AR 设备还差“临门一脚”。在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区块链等元宇宙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距离终极目标“强人工智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游戏最接近元宇宙?

研讨会上,莉莉丝和米哈游两大游戏开发企业的负责人也进行了发言——游戏,正被视为“距离元宇宙最近的领域”。

对于这个“定义”,莉莉丝副总裁胡睿表示,游戏的确是当下距离“元宇宙”最近的产品形态,但只有当游戏的研发过程实现工具化、自动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后,元宇宙中的虚拟环境才能覆盖更多现实世界的生产生活场景。

“元宇宙不是由实向虚,而是通过虚拟技术赋能现实世界。”

从业界来看,目前公认元宇宙的概念始于科幻小说《雪崩》。虽然对概念还存在讨论,但人们已经形成了一部分对于元宇宙共识,例如沉浸式交互。

“现在,一款成熟的开放世界产品,已集合了虚拟形象、超大场景、即时互动等功能,用户有了更高的自由度。”胡睿表示,游戏是多种虚拟数字技术的叠加所呈现的产品形态,因此可看作元宇宙的入口之一。

200米高空,区领导同企业负责人从早饭聊到午饭,话题只有一个

元宇宙需要人们仰望星空,更依赖人们脚踏实地。从游戏开发的实际来看,研发中所用到的云计算、虚幻引擎、物理模拟、实时渲染等技术,都被认为是构建元宇宙的基础技术。而完成一个头部游戏产品,需要同时协同几百乃至上千人进行超大规模生产。

“包括游戏企业在内,诸多元宇宙相关企业都是人才密集型,需要立足区域发展,在人才、科研上进行不同梯度的布局,因此非常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胡睿坦言。

谁能定义元宇宙

企业代表发言中,分管区域产业发展的徐汇区副区长俞林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古代,人们认为600平方公里已经是城市生态面积的上限,但现在中国许多城市已经远超这一面积。未来元宇宙中的城市,到底是个别几个超大城市,还是会由几十万个不同规模的城市构成?

中心化还是多中心化,无论在现实的城市规划,还是虚拟的数字世界中,都是永恒的话题。

“我认为,这两种城市会同时存在。”杨光从区块链角度给出了看法。他表示,一方面,现实世界中的头部集中效应依旧会在元宇宙存在,尤其在数字世界,当人们关心的房价、落户、教育资源等问题不再受限,“强中心”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

200米高空,区领导同企业负责人从早饭聊到午饭,话题只有一个

徐家汇正在进行数字商圈建设

另一方面,由于虚拟世界空间无限变大,长尾效应将逐步凸显。个性化、小众化的需求在线上集聚,将形成元宇宙中的一个个“小城市”。

“无论是‘大城’还是‘小城’,都可以通过聚集产生更高质量的产业,支持更广泛的发展。”杨光说。

眼下,在游戏技术领域,徐汇区已经集聚了腾讯、网易、米哈游、趣加互娱、莉莉丝、Ubisoft等国内外知名游戏企业;区块链领域,以树图区块链研究院为引领,聚焦公有链底层技术创新,在NFT数字藏品等领域已积极展开探索;交互技术领域,中山医院AR辅助诊疗系统等行业级应用正快速涌现;物联网、网络及运算领域,徐汇集聚了亚马逊云、华为鲲鹏等平台企业,强化区域原始创新和产业化能力。

产业资源的梯度式集聚也让企业颇有感触。华为上海代表处技术负责人房思哲建议,徐汇可率先尝试为元宇宙进行定义,由政府带动区内元宇宙相关企业进行探讨。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总工程师廖运发则提出,徐汇可以牵头建立产业联盟,构建元宇宙标准体系,对未来元宇宙将涉及的法治、伦理等为题提前展开研究。

2021年,徐汇全区人工智能总产出预计将达550亿元,自2017年以来连续保持年均30%的增速。人工智能作为“元宇宙”系统维稳以及内容创作的关键技术,如何用好产业先发优势,不仅是徐汇,也是整个上海的考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