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跳出宋韵说宋韵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马黎

去年8月,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后,关于宋韵文化的讲座、展览和活动,始终处于热搜状态。半年过去了,我们对于宋韵究竟是什么,到底解读得对不对,有没有误解,还有哪些问题?

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浙江省社科院整合全院研究资源,组建课题组编写了《宋韵文化简读》。这也是宋韵文化“落地”后,第一部面向大众的“简明读本”。上周,这本书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为宋韵文化的智库专家、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撰写了全书的导论,与钱报记者聊了聊“跳出宋韵”的宋韵。

浙江省社科院副院长陈野:跳出宋韵说宋韵

(一)

为什么叫简读?

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后,什么是宋韵,很多人都比较懵,有人理解为宋代文化,它有什么历史价值,又有什么当代内涵,也一直不太明晰。陈野说,这需要有一个读本——解读性的,不是纯学术研究,不然一般读者会有距离,所以提出了简明的解读,简读。

关于宋韵文化的内涵和概念界定,在目前可见的一些研究或言辞中,较多地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有的取“韵”字之“意味”“风味”“趣味”,偏于物质感受之义,比如焚香、斗茶、插花之类,从生活美学层面玩赏品味宋人生活之精致。有的取“韵”字之“情韵”“气韵”“神韵”,偏于艺术感受之义,那就是诗词、书画、琴棋之类,从艺术审美层面感叹体会宋人艺文之风雅。

陈野说,生活与艺术是宋韵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宋人的生活美学和艺术风雅,也赋予宋韵文化独特气质。但若只在此层面上理解宋韵文化,不免流于表面,未及本质,与“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目标取向不相符合。“所以,认识维度很重要。”

在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两句话:阐释宋韵文化认识维度与基本形态,提炼宋韵文化精神实质与当代价值。

陈野发现,很多人在认识维度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大部分人都从生活美学上去理解,宋韵是吃喝玩乐吗?”

“一开始,很多人说到宋韵,直接就提锦衣珍肴,生活水准特别高,家家点香。”宋代朝廷“崇文抑武”,“与士大夫共天下”,文人享有极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两宋成为文人们“最好的时代”,也是目前较为常见的说法。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太绝对。”

两宋确实有北宋宋仁宗时期的“嘉祐之治”,涌现出苏轼、苏辙、曾巩、程颢、张载等文化名人;南宋宋孝宗时期相对宽松的政治文化生态,产生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陈亮、叶适等思想名家群体。然而也不乏乌台诗案、元祐党案、元祐学禁、庆元党禁等严酷文禁,蔡京、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等权相专权朝政,以至士气低落。

再如,有文章将香、茶、画、花视为宋人生活中的风雅之韵。但是,陈野说,通观两宋香事,在焚香雅事之外,还有其他种种“不利因素”。

比如,香料流通过程不产生价值,朝廷通过对香料实行博买、禁榷,抬高国内香料价格,坐收其利,实际上是对国民财富的变相掠夺;朝廷发行香药钞,用以购买粮食和草料,如果老百姓不接受,就强行“抑配”;以香料的奢靡消费刺激经济,但是过度奢侈破坏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宋朝使用出口丝绸、瓷器等赚得的财富大量购买作为奢侈品的香料,在某种程度上虚耗了国力。因此,唯有全面了解,客观分析,理性评价,方能得香事之全貌,见社会之实情。

陈野认为,这些问题处理不好,认识维度没有把握好,理论基础没有打稳,“落地”就会出问题。“我们有责任把宋韵文化全面梳理清楚,全方位观照历史资源的原则,将两宋所在的10-13世纪社会,置于中华文明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加以整体认识。”

弘扬宋韵,到底弘扬的是什么?

这里就碰到一个问题——宋韵文化和两宋文化的关系。有老师曾经说,弘扬宋韵,难道也要弘扬女性缠小脚吗?

“宋韵文化绝不等同于包罗万象、良莠并存的两宋文化。我们理解的宋韵文化,特指两宋文化中优秀的文明元素、内在精神和传延至今的文化价值。”

大致可以包括,日常生活领域的物质之韵,生产技术领域的匠心之韵,社会运行领域的秩序之韵,发现发明领域的智识之韵,学术思想领域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领域的审美之韵等等,呈现为思想、制度、经济、百姓生活、社会、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科技等多种形态。这些具有文化创造价值和历史进步意义的文明成就,汇聚成两宋文化精华之所在,凝聚为一个时代的独特气质和风尚。

(二)

没错,宋韵是优秀元素。那什么是优秀?也就是说,“韵”之何在,怎么认识和把握?陈野总结了五个“跳出”。

很多人说宋韵,只看到了宋这个字,有的索性“跳”错了。比如,到底是说两宋,还是说南宋?陈野说,宋,不能只局限在浙江或者杭州。去年,小时新闻推出了“寻宋江南”的系列报道,就是一种跳出。

看看第一跳:以全地域的视角,“跳出杭州、浙江看宋韵文化”。

宋韵文化应该以包括两宋的“宋时代”为其基本载体。两宋不同区域的地方发展,各地之间的交流、渗透、牵制,地方力量与中央政权的互动,形成发展合力,推动社会发展,塑造时代特征。

比如,南宋建都杭州,立足浙江,辐射江南,统治整个南方地区,既是政权的南迁,也是中原文化的南移,带动南北文化融会整合。再如,两宋海外贸易发达,由宋初而至南宋,贸易地区不断扩展。浙江的杭州、明州(今宁波市)、澉浦(今海盐县)之外,福州、泉州、广州、华亭(今上海松江县)、青龙镇(今上海青浦县)、江阴等地,都是重要的开放港口。

如果对此不作全面梳理、整体研究,其时的海外贸易、中外交流以及由此带来的开放包容、海洋文明要素等宋韵文化重要特质,必然难以得到准确揭示。

第二跳,以全领域的视角,“跳出文学艺术看宋韵文化”。

陈野说,目前已经开展的一些有关宋韵文化的研究中,太局限于对“韵”字的狭义理解,很多以琴棋书画诗词茶等艺术活动作为宋韵文化之“韵”,拘泥于风花雪月。

她说,文学艺术活动是宋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之雅也确实是宋韵文化的灵性所在,但并非宋韵文化的全部。片面突出或一味沉湎于此,不仅不利于全面深刻把握宋韵文化、传承精神实质,还有可能产生狭隘化、肤浅化、碎片化、娱乐化地理解宋韵文化的现象。

即便就艺论艺,文学艺术也不是脱离社会的独立存在。即使是被视为最具“风雅”特色的南宋诗词书画,也饱含江山社稷、家国一统、文明延续等严肃主题。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维护国家统一的意志,在南宋绘画中也有充分体现。李唐画成《晋文公复国》《胡笳十八拍》《采薇》等图,借重耳、蔡文姬、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昭示复国、气节等主题。刘松年《中兴四将图》描绘韩世忠、岳飞等形象,表彰他们“自王公大人下至牛童马走妾妇稗官之口无不称道其武勇忠义君子”之功德。画家郑思肖于南宋末年画墨兰图,花叶萧疏而无根土,以寓南宋失去国土根基,并写下“纵使圣明过尧舜,毕竟不是真父母。千语万语只一语,还我大宋旧疆土”以示不屈。两宋文学艺术不仅有文人的闲情雅趣,更有广阔的生活世界和人生万象,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第三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视角,“跳出两宋统治地域看宋韵文化”。

这个问题不可回避。陈野查阅了大量资料,提炼了这一“跳”——

宋韵文化不仅产生于两宋皇朝统治地域,也密切相关于两宋所在的10-13世纪的中国。

有学者研究指出,从唐朝灭亡至元朝建立(10—13世纪),中国历史的主线有三条:一是北部、东北地区的游牧、渔猎民族势力崛起,辽金政权是游牧渔猎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融,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唐代以来边疆社会历史的延续和转型。二是两宋皇朝的建立。三是西北部党项(西夏)势力崛起,并整合吐蕃、回鹘等政治力量。西夏是西域与中原之间的经济文化枢纽,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自身也融合了吐蕃、西域、中亚的文明元素。

这是一个很重要却易被忽视的角度。

陈野说,具体到两宋时期,宋辽夏金虽有政权与军事上的对抗,但民族间的交往历时长久、融合程度深厚,均秉持华夏一体的文化认同意识。宋辽金西夏共同实现了北部边疆与中原地区的一体化整合,丰富和深化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内涵,为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成熟奠定了基础,也将理念、制度、文教、礼仪、典籍等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更为广阔和深入地传播至东亚等邻近地区。

“宋韵文化内涵、特征和时代特色的形成,离不开甚至完全产生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产生于两宋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频繁联系,产生于由此形成的历史困境和为应对困境而被激发的新思路新空间新努力。如果把10-13世纪两宋时期的中国历史范围严格限定在两宋地域,势必难以完整呈现多民族共生的中国历史进程和中华文明全貌,也就难以做到在整个中国历史演进过程中全面理解宋代特点、准确提炼宋韵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开展宋韵文化研究。”

(三)

谈宋韵,需要比较,而不是拔高。

我们现在经常用“巅峰”来说南宋或者宋韵。陈野说,要慎用“极致”“最高”“不可超越”这些词。“我认为它是阶段性的时代高峰。”

所以,还有两个跳出,需要比较。

以长时段的纵向比较,“跳出两宋时期看宋韵文化”。

研究宋韵文化,一方面要以两宋为基本范围,另一方面,还要重视将两宋置于与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比较中,以长时段的历史眼光阐释评价其特色和成就,在与不同时期的比较中,研探宋韵文化的历史来路、文化传承、基本特征、历史影响,准确提炼其中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优秀元素。

“总体上看,宋韵文化是对前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体现的是中华文明演进中的阶段性历史高峰。因此,要通过历史比较充分彰显宋韵文化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也要避免以点带面地将宋时某一时期的繁荣视为两宋全貌、以偏概全地将北宋(或南宋)成就推延移植于南宋(或北宋),尤其不以孤立割裂视野妄言特色。”比如,宋代花鸟画,就传承自五代工笔重彩花鸟画传统。

另外,以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横向比较,“跳出中国看宋韵文化”。

要将两宋置于10-13世纪东亚以至世界不同文化圈内,就其文明要素作区域性的横向比较,辨析其区域特质、民族特色、文化特征以及对外传播方式,揭示宋韵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在彼时世界文明格局中的地位。

比如,南宋以法常、若芬等为代表,以杭州西湖周边寺庙为创作中心的水墨减笔花鸟画,笔墨简淡、禅意深切,有“禅画”之称。法常和当时日本派来中国学佛法的圣一国师是同门,圣一回国时带去法常作品《观音图》《猿》《鹤》,至今仍珍藏在东京大德寺,被称为“国宝”。法常被评为“日本画道的大恩人”,其画风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

再如,从11世纪中期起,自从以青瓷为主的精致宋瓷大量输入后,波斯陶器的绚丽色彩和珍异花纹被单色、特别是青瓷色彩所代替,器形也设计成中国式样的碗、盘、瓶、罐。瓷器的倾销和仿制,在当地社会中引发中国热。在“海上丝绸之路”向东西方世界伸展的历史进程中,青瓷自始至终以主角的形象出现。

去年,钱报记者参加了省考古所的宋韵沙龙,在活动的展板上,印着这么一句话:宋朝之后,始有宋韵。宋朝之后,再无宋朝。

不朽的是精神。

从当代传承的现实诉求出发,陈野研究提炼了六个宋韵文化的精神实质——基于华夏认同的民族精神、基于家国情怀的爱国精神、基于海外交往的开放精神、基于多元包容的创造精神、基于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基于社会关切的人文精神。

有人问她,这六点,放在任何时代,都可以啊。

她说,历史纷繁复杂,然而人类精神有其基本的元素和架构。共性是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建构基础,“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从其历史文化的共性中提炼而来。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自然是其中某些共性的体现。当然,共性在每个时代的内涵表现是不同的,都有不同的‘基于’。”种种纷繁多元的斑斓韵致中,体现宋代文化内在品质和时代特质的精神谱系,是构成宋韵文化最为本质的神韵所在。

跳出去,还要跳回来。

陈野说,“跳出两宋”、“跳出浙江”,是为了更全面、更系统、更立体地研究宋韵文化的内涵特征、历史地位、精神标识;更科学、更准确、更深刻地提炼其中蕴含的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精神,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为新时代文化浙江建设提供切实可用的历史文化资源,有效对接当代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