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儿这个人物,在《闯关东》里一直是个让人矛盾的人物,年轻时看这部剧,对她坎坷的一生总有些意难平。
在我眼里,鲜儿所代表的便是旧社会底层女性勇敢反抗封建礼教最鲜明的代表,虽然她弱小、力薄,但她有顽强坚韧的个性,为了追求幸福,改变命运,她勇敢地突破自我、解放自我。
但是她反抗了一生,一路兜兜转转,受尽磨难,却始终跟幸福擦肩而过。
很多人看完都不明白,明明是个敢爱敢恨的姑娘,上能吃苦下能受罪,有勇气有魄力,为何她的一生还会如此悲剧。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再去回顾鲜儿的一生,从一个勇敢追爱的姑娘,到几次面对抉择时的优柔寡断,再到颠沛流离,其实她的一生悲剧跟她个人性格有很大关系。
如果你看懂了五爷叫她扯“见红”绸布,她却赌上命把红布换成了“白布”的绝决,可能你就会明白,为何如此好的一个姑娘,却一生都活在悲剧中。

01
在闯关东的路上,鲜儿为了救传文,自卖给了财主家的傻儿子,她觉得自己名分有损,老朱家应该不会再接受她了,为了顾及自己的名誉和颜面,也自觉配不上传文,她拒绝了跟传文一起逃走的提议。
若说失了“名分”,鲜儿是无可奈何才拒绝传文,那丢了“清白”的鲜儿,则彻底跟传文断了缘分。
鲜儿之所以会丢清白,要从五爷要的一块“见红绸布”说起,也是五爷要的这块“红绸布”,成了鲜儿一生悲剧的罪魁祸首。
那时,鲜儿已是戏班里的台柱子,五爷娶三姨太想出个彩头,点名要她唱一出《西厢记》“见红”的戏:
陈五爷从怀中扯出一块红绸布:把这个掖到小秋雁的裤D里,唱到张生和莺莺私会的时候从裤D里扯出来,这就是见红。
班主听后面露难色,跟陈五爷好话说尽,陈五爷却毫不松口“要么唱,要么赔一千块大洋”。
眼看着班主左右为难,不唱这出,戏班便无活路,鲜儿无奈之下,只得咬牙答应了下来。
当日陈家院内张灯结彩,一片欢天喜地,宾客们被陈五爷的一句“彩头”正满目期待地看着台上,随着五爷一声呼喝“诸位上眼吧,到见红的节骨眼上了——小秋雁扯啊!”,鲜儿听话地从背后扯出了一块绸布,但这绸布,却并不是陈五爷要的红绸布,而是一条格外扎眼的白绸布。
戏唱到张生和莺莺相会了,王老永、大机器等戏班子的人都紧张地盯着鲜儿,戏台下,陈五爷又站起来说:诸位上眼吧,到见红的节骨眼上了——小秋雁扯啊!
戏台上,鲜儿听见陈五爷的吼声,很听话似地从腰背后扯出了一块绸布,但却是一大块白绸布。在红彤彤的舞台上煞是显眼。
一瞬间,“王老永、大机器大惊失色,陈五爷暴跳如雷,而鲜儿,却面色冷峻地看着陈五爷”。
看到这里,后面的结果不用看,可能大家也能猜得出来了,鲜儿的一时任性,差点断送了班主的命,甚至整个戏班都要跟着陪葬,最后,鲜儿不得不用自己的清白去平息陈五爷的怒火。
若说失了名分,让鲜儿内心自卑,觉得不配传文,起码她内心还是心存一丝期待,觉得自己起码是清白的,但丢了清白,对旧社会女子来说,简直犹如十恶不赦,再无幸福可言,鲜儿也因此彻底断了跟传文再续前缘的念想。
02
年轻时看到这一幕,不免为她的傲骨拍掌叫好,为她的遭遇心疼哀叹,成年后再看,却觉得她愚蠢至极。
鲜儿在进入戏班之前,班主王老永就跟她把丑话先说在了前头,并多次拒绝她走上这条路,说唱戏的“连叫花子妓女”都不如:
三百六十行,干这行最下贱,三教九流都数不上,唱戏列在下九流,比不上叫花子,连妓女都不如,人人笑话,但凡有一点活路也别来吃这碗饭。
王老永把利害关系说尽,鲜儿却执意要加入戏班,当陈五爷提出要她扯“见红绸布”这种难堪的要求时,王老永也说了他的无能为力和为难。
在《霸王别姬》里,程蝶衣的娘请求班主收留程蝶衣时,让他不要嫌弃她的出身,班主曾对身为妓女的她说“都是下九流,谁嫌弃谁!”
身处整个社会的最底层,鲜儿难道不知,她把红绸换成白布,这种任性会给戏班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吗?她难道不知,一个连妓女都不如的“下九流”得罪当地土绅会有怎样的下场?
我承认,那一刻她的决绝,是清高是有骨气的,但是在当代社会,一个人人都能踩上一脚的“戏子”,她有什么资格谈清高,有什么资格谈骨气,连活着都在拿命拼的他们,拿什么去谈尊严。
中学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有一句这样的话: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意思是说当遇到无法解决的困境时,我们要学会适当地退让和隐忍,这不是意味着胆怯,而是为了积蓄力量。
鲜儿说,这就是命!但这命运里,却有百分之九十是她自己的“自以为是”造成的。
她“自以为是”地用这种绝决的方式来宣示自己的傲骨,来表明她的不屈和刚烈,但她用错了地方,底层人的世界,本来就充满了黑暗和不公,她该学会的是如何夹缝着求生存。
而鲜儿的这种“自以为是”的性格,在她多次面对抉择时,都曾表现出来过,也正是她的这种性格,注定了她一生的悲剧。
03
在鲜儿为了救传文不得已嫁给小丈夫时,传文曾表示不会嫌弃她,朱家也不会轻视她,让她跟他一起离开,鲜儿却一厢情愿地沉浸在自己的悲壮中,“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失了名分,配不上传文,所以她拒绝了传文的提议,也因此造成了两人的分离。
后来,她走投无路之下请求戏班收留,又“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不找传文是一种大义,但她的内心却又始终心有不甘,所以她一边矛盾着告诉自己不配传文,一边却又暗示自己戏班往关东走,是天意让她跟传文因缘未尽。
“传文哥,俺走投无路,误打误撞进了戏班,可还是往关东的方向,老天让俺一定寻着你啊”
丢了清白之后,鲜儿再次龟缩起来,当传武跟她相遇,要带她一起回朱家时,她再次“自以为是”地想着自己清白已丢,传文肯定会嫌弃自己,所以她拒绝了跟传文重逢的机会。
后来,传武对她表白,她又一次“自以为是”地觉得自己不是清白之身,还有一层跟传文尴尬的身份,所以她拒绝了传武,但之后,她再次上演了一场私奔,只不过这一次,是跟传武。
其实如果她内心始终放不下,大可以直接找到朱家,而不是一直自己自以为是地“我觉得他们会嫌弃”,她大可以去问问朱家是否会嫌弃她,问问传文是否传文意娶她,若是朱家拒绝了她,那她再去外面讨生活,寻出路,那话便另说了。
鲜儿是一个坚韧不拔的人,看似敢爱敢恨,不向命运屈服,但她的骨子里却早已向命运低头。
在她把陈五爷的那块“见红红绸”换成“白布”时,实际上就已经暴露出了她性格上的这种缺陷,而这种性格,也注定了她悲剧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人生抉择时,都是充满矛盾的,总怕选择的那条路会让自己后悔,但是如果你问都不问,试都不愿意试,就果断地放弃了,甚至直接认命,艰难地另寻他路,那注定你可能会走很多弯路,也会像鲜儿一样,错失很多人生转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