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源自于生活作用于生活,它所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眼下大陆的传统佳节“除夕”将至,关于除夕,民间流传的俗话有很多,例如今天所说的这一句——“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夜的五更,便是增加一岁的时刻,正如古诗中所说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因此,除夕原本也被称为“岁除”,除夕这个称呼的出现,最早能追溯到西晋时期的古籍《风土记》。当然,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很多地方也称除夕为“大年夜”,除夕前一天的晚上,则是“小年夜”,根据上古神话传说,“夕”是一种凶兽,每年岁末的最后一个晚上,便跑出来伤人,人们于是通过贴春联,燃鞭炮的方式,来驱赶“夕”。根据古籍《吕氏春秋》的记载,除夕当天,人们还会通过敲锣打鼓的方式,来驱除瘟疫。总而言之,神话中,除夕当天,是驱赶凶兽,驱赶瘟疫等等,无论驱赶什么都好,除夕也可以理解为除去过往,过去的光阴,便被称为“夕”,过去的一年,也是夕,除夕是除旧,除旧才能迎新。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一、除夕灯留照

除夕当天,人们有很多活动,例如祭祀,除夕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例如贴年红,类似门联、窗花等带有红色的字画等等,统称为年红。例如燃放鞭炮和烟花等等。最重要的一个活动,便是吃年夜饭了。

除夕最后的一个活动,为“守岁”,守岁也被称为“熬年”、“守岁火”,古代的人们,将各个房屋的蜡烛或者油灯点燃,通宵达旦保持灯火不熄灭,人们也通宵不睡,整夜灯火通明,称之为“照虚耗”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俗话还说:“灯不亮,人不旺”,除夕夜要保持灯火不灭,也就是“灯留照”,古人认为这样做,能够预示新的一年,财运通达。

熬夜守岁,也象征着把所有的邪瘟病疫,通通给赶跑了。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二、除夕锅留菜

有些地方,除夕也不会把锅里的菜,全部清空,而是留着一些菜,称之为“压锅”

关于除夕夜锅要留菜,坊间也有一个传说。

明太祖朱元璋,早年的命运非常悲惨,由于战火纷飞,饥荒横行,朱元璋当皇帝之前,曾当过一段时间的行脚僧,四处云游乞讨为生。

有一天大年三十除夕夜,朱元璋偷偷进入几户人家,想要偷点吃的,揭开锅一看,里面全都没有食物,一怒之下,朱元璋将一户人家的铁锅也给偷走了。回头想想,这样做并不对,朱元璋又立马将铁锅完璧归赵,给送了回去。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后来,朱元璋加入郭子兴的起义军,出将入相,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自立门户,经过多年的奋战,建立了大明王朝。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回想起自己当年穷困潦倒的生活,回想起除夕夜偷锅的事情,他恐怕天底下也有像他当年那样挨饿的人,于是下令,除夕夜家家户户锅里要留菜。

据说,除夕夜锅留菜的习俗,便是这样传开来的。

除夕将至,老话说:“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三要留分别指啥

三、除夕房留人

除夕是一家团圆,除旧迎新的日子,因此古人认为应该呆在家中,保持“房不空”

以上,便是俗话“除夕三要留,来年把穷丢”中的三要留,分别是:灯留照、锅留菜和房留人,这也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你觉得有道理吗?欢迎评论交流。

继续阅读